瀚海狼山:运5飞机在地面和空中的喜剧,完整篇!
2019-10-31 09:04:48



运5飞机的前身就是苏联的安2农业飞机,由于设计的非常巧妙,皮实耐用,甚至维护和价格堪称可以和大型拖拉机比较,因此到目前在全球仍然应用广泛。不过全球至今只有谁谁家还有完整的生产线。有很快返销其原产国的可能性。而且运5在基础飞行、跳伞训练、农林生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飞机的低空低速性能惊人,最低平飞速度可以低到60公里每小时以下;最大起飞距离不超过170米,而降落距离也不超过180米,随便一块打谷场或者平坦的土路就可以起降。这种性能甚至让其有不借助任何辅助设施,就在航母上起降的潜力。最让人感到有喜剧色彩的是,这种飞机真的有和拖拉机一样的再启动手摇把子。运五的启动手摇把子,就位于人货舱前部,副驾身后的壁板上。而下面有一个和拖拉机手摇把子一样的传动轴接口,
里面有一根传动轴穿过副驾脚下的机舱通向发动机上的大型惯性飞轮,摇的时候要先将那个飞轮摇转到一定的转速,再由一个离合器连接到发动机带动气缸。这种设计感觉上真的和手扶拖拉机没有多大区别。因为这些特点,运5在过去很多年,闹过不少笑话,大部分都堪称喜剧。第一个,说某年夏季。一架运5被用来到某国Y大农场喷洒农药。原来约定在大体的位置,具体要喷洒农药的地块,到时候大片地的地头上有一人手拿红旗,不断的摇动,来指示清楚。这架运5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和大致方位飞到了位置,但是盘旋了3圈,就是不见地头上有人拿红旗摇动。这要是喷错了地块,可能会造成作物的损失。但是飞回去又不甘心。这架运5的驾驶员脾气暴躁,居然直接驾驶飞机在地块之间的土路上降落了。然后在周围转了几圈,终于在一个树丛后面找到了原本准备摇旗的人,原来此人嫌中午太阳太热,找个树荫凉就睡着了。
这一睡就过了头。运5的驾驶员一脚踢在此人屁股上将其踢醒。自己回到飞机,一会拉起来继续喷药走人。第二个。说有两架运5,同时被雇佣到某农场给棉花喷药。不过到了之后,其中有一架却发现动不动机油温度就过热。打开机器一检查,发现机油明显浑浊了,需要换机油。但是农场没有这种型号的,需要打电话从本场用汽车运来,但是从农场到本场距离超过600公里,汽车跑个来回需要2天。看看已经下午3点了,剩下的一架无故障的飞机,当天也干不了什么活。于是另一架飞机的驾驶员说,干脆我现在就飞回去,明天一早带着机油桶再飞回来。不过这个农场已经是在西部靠近边境。虽然太阳落的比较晚。但是边境起飞飞机,需要向上级报飞行计划。他们只有飞来时的计划和工作期间,以及工作完成以后飞回去的计划。却没有临时飞个来回的计划。
这飞行员就想到,只要飞行高度不超过30米,一般地面的雷达是看不见的。于是当天下午就起飞,600多公里全程飞到25米以下!太阳落山前顺利回到了本场,居然没被机场值班的发现!飞行员回家睡了一觉。第二天不亮,就叫起库管员,从仓库提上机油又在上午10点前飞回了农场。不过边境附近的雷达还是发现了有不明物体超低空飞过,如果这是境外飞来的无人侦查机,事情就大了。于是让周边各机场赶紧上报当天的飞行情况。这本场一开始没查到有特殊飞行。后来仓库值班员说,谁谁曾经一大早来领过机油,才知道虚惊一场。

第3组笑话,说某运5一个小型飞行队,常年负责一大片林区的飞播和喷药工作,这个运5小分队,本场是常年驻扎在某大城市的郊区小型机场。不过负责的林区面积很大,有几万平方公里,而且距离城市比较远,直线距离也在600公里左右,基本已经快到运5的单程航程极限。于是为了林区喷药的方便。由林区和飞机队共同出资出人,在林区平地上开辟了一个小型的机场。也就是三四百米的跑道,让满载的运5起降都没有问题。除了跑道外,还盖了一排房子,作为“候机厅”和设备仓库。常年由2名飞行队的地勤人员负责在简易机场维修飞机和看守仓库。其实大部分时间没有太多的事情,无非是春季和雨季两次飞播造林和定期的喷洒农药。因此这两位地勤就平时就比较闲。于是发挥谁谁家走到哪里都喜欢种菜种粮的传统,开始在简易跑道的两侧种菜和种植玉米等。
虽然简易机场不大。但是两侧的空地加起来有十几亩,第一年不太有经验,2个人种的菜根本吃不完,于是就让来回飞的运5往城市捎。蔬菜还好办,关键是十几亩玉米的产量也不小。而本场在城市,飞行队和地勤都是城市居民。总不能成麻袋的往回用飞机运玉米吧。因此好几万斤玉米都堆在闲置的“候机厅”,其实就是一排平房。到了第一年的春节,有个飞行员给地勤出了个好主意。说这么多玉米,你们两个没事,干脆养一群鸡鸭,再养上七八头肥Z,岂不是一年就可把粮食消耗干净。到时候过年用飞机往回运杀好的鸡鸭、Z肉多方便。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两人说干就干,果然养了上百只鸡鸭和接近七八头Z。由于全是精饲料喂养,这些家禽家畜都长的又大又壮,几头毛Z居然平均有接近300斤。到了当年腊月,2位地勤找当地人,把鸡鸭和Z全S了,做成白条鸡鸭和一劈两半的Z肉。准备搭年末的运5回城市,飞行队上上下下分一分丰硕的劳动成果,连年货都全了。

不过飞回去时,除了2个地勤和2个飞行员。还有大约6个人是搭顺风机的。这样乘客和货仓里,就有8个人和一大堆的白条鸡鸭和成匹的Z肉。运5的运载能力是不算飞行员10人或者1.5吨货物。而现在机舱里是8个人加上10匹Z肉,其实这些Z肉重量都很大,每匹几乎都超过50公斤。而地勤却想成了每头70来公斤,这样仅仅Z肉就500多公斤了。还有一大堆白条鸡鸭,也有200多公斤。仅仅地勤的这些货物就超过700公斤,而还有6个额外乘客和行李,加起来基本在1.5吨左右,到了运5飞机的最大运载能力。
而飞行员简单一算人和货的总重,感觉在超标的和不超标的边缘。对自己的飞行技术比较自信,而且年底都想赶快回家。觉得大不了就是起飞和降落的距离拉长一点。应该没有问题。果然起飞还比较顺利,不到260米就拉起来了,正常往城市本场飞。谁知道还没飞到一半,就遇上了南下冷空气引发的锋面气流!运5此时的飞行高度在2000多米,不但强烈颠簸,还有机翼开始结冰的迹象!这在遇到锋面气流中是最恐怖的!飞行员想拉高一定的高度冲出封面,怎奈人货太重,根本拉不起来!通过舷窗,已经感觉机翼上的冰在积累,一旦积累到几厘米厚冻住操纵襟翼,那么飞机只能当即坠毁了。机械师吓的向后舱大叫!快把多余的东西扔下去!
好在机械师和2个地勤是对飞机非常熟悉,都拴着安全绳,打开了机场门。一阵强烈的冷风立即灌满了机舱,另外6个乘客已经吓的面如土色,一动不敢动。3个人七手八脚的把几十个堆在座位旁边的白条鸡鸭都抛了下去,飞机居然还在下降!下面山区的山峰大多在700到1000多米,现在目测飞机已经和一些比较高的山峰差不多高了!飞行员又在前面大喊,不想S的,把所有货物都扔下去!
两个地勤一百个不乐意,但还是七手八脚的把10匹Z肉都挨个丢了下去!果然管用,这运5逐步拉高,恢复了2000多米的航线高度。结冰也停止了。好像一切都没发生。2个地勤气的直跺脚,一年的劳动成果,一点没剩,下面都是深山老林,丢下去的东西找都没法找!
第4组笑话。
某单位有一位上世纪80年代空军出身的转业GAN部,不过不是飞行员,而是地勤出身。据他自己的说法。他本来就是选拔上了航校准备当战斗机飞行员的,但是第一次飞行就留下了严重心理阴影。因此被师部的医生集体判断为不适合再当飞行员。但是又没什么错误,表现一直也不错,于是就地转行成了地勤,后来还提GAN了。这场闹剧,也是运5给留下的。按照亲历者的说法,他们那批学员被刚刚选拔到航校,第一项任务并不是先学飞行和飞机理论,准备上初教六由教官带飞上天。而是进行更基础的科目,这就是上运5飞机,10个人一组,先体验上天飞行是什么感觉,再从大约1000米的高度,第一次实际跳伞训练。当然在实际跳伞前,先在地面设施上模拟训练了一个多月,基本要领都教会背熟了。不过当真正上天跳伞的时候,自然还是有人紧张的不行,甚至个别人会紧张到腿软走不了路的程度,这种学员会被当即淘汰。如果连一个安全系数极高的跳伞都能吓成这样,真上了初教六飞机来个机动动作,还不得吓的昏过去。自然当不成战机飞行员。

不过我们这位老地勤,还不至于在实际跳伞之前,就吓腿软的一类。这位比较机灵,心想,不就是跳个伞吗,教官不是说跳下去十多米,伞包自己就打开。虽然从来没有跳过伞,但是小时候爬过树,偷过桃,还被大人追过,从五六米的树上也跳下去不止一次两次,也没出事。就当这次跳伞,是再去偷一次桃,闭着眼往下跳就好了。想到这里,还真不再紧张。真正到了实际跳的这一天。10个新兵一组,在教官的带领下,叠好伞包,一切准备停当,上了运5飞机。很快就升空爬高。这也是这10个新兵蛋子第一次坐飞机。毕竟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事情,那时候真正坐过民航机的,特别是年轻人,只能说是凤毛麟角,基本轮不到普通家庭出身的青年。
第一次坐飞机而且还要从上面跳下去。这属于又兴奋又极其紧张。作为航校,自然也不会特别的冒险。一般会让教官观察学员的表情,如果10个人里面,有七八个感觉正常的。有两三个非常紧张的。那么就会安排实际跳。特别紧张的几个,只要在飞机上腿还能站直,教官踹也能把他们踹下去。经过这一次实跳,基本就都不怕了。而如果10个新兵蛋子。里面有五六个精神严重紧张,甚至有人吓的腿软,在飞机上两腿打颤,站都站不起来了。那么教官也会直接叫停这次跳伞,让飞机在空中多盘旋几圈。然后直接返场降落,准备下次再跳。
这位后来的老地勤所在的10人的这一组,整体心理素质明显还不错。飞机起飞后,根据教官的观察,以及大家分两排在机舱里面对面坐着的互相观察,属于基本正常,起码没有提前吓的脸色蜡黄甚至N裤子的。这第一个心理关算过了。不过教官一般会让飞行员在空中多转个大圈,因为这些学员体验跳伞是次要的,体验飞行才是最终目的。毕竟这才是训练飞行员的基础科目。而这一转大圈不要紧,学员没问题,这飞机却出问题了!
在空中要转个大圈,这架运5就已经转到了距离机场大约20公里的地方。跳伞其实也是再飞回本场上空跳,因为本场有直径数公里的大草地。地面上的电线、房屋、树木等障碍物少,可以确保毫无经验学员的初跳安全。而还没等这架飞机完全掉转方向,彻底指向本场。就感觉在空中原本巨大的嗡嗡的噪音,突然变小,到最后居然没声了!怎么回事?很简单!单发的发动机空中停车了!
前面的飞行员倒是不太着急。知道运5有再启动的电瓶。而且滑翔性能也不错。可以滑翔很长的距离。当时高度大约在1500米,周边都是平原,没什么山。那个年代超过3层的楼房都极其罕见。飞机上一共只有12个人,没什么货物。只要滑翔高度保持在50米以上,都算是安全的。飞行员不断的按动再启动电瓶的按钮,可就是没任何反应。看来是电瓶长期没用到,也没有定期更换,自然而然跑没电了。于是飞行员回头对教官喊:摇把子!
这教官也是运5老飞行员出身。当然知道摇把子是什么意思。立即到机舱右侧,摘下摇把子就开始拼命的摇。但是连续大力摇了2分多种,仍然不见任何效果。运5的摇把子需要先带动飞轮。靠飞轮的惯性再带动星型发动机的多个气缸。这就需要飞轮的转速足够快,动能足够大才行。但是不知道这次空中停机,再启动困难,是因为螺旋桨逆风让机械有额外阻力,还是个别气缸有卡活塞的现象。反正经验老道的教官都没能重新摇启动。

飞机上的10个新兵面面相觑,不知道飞机怎么突然没声了。教官还拼命摇个铁把子?有个新兵以前开过拖拉机,就问:教官,这飞机上还有柴油机要打火?我也能摇!于是站起来,直接背着伞包过来要帮着摇。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的教官灵机一动。对机舱里的10个新兵说:不要乱动!都坐好了,按照跳伞的顺序,一个一个的过来摇,这是临时增加的新训练项目!每个过来摇2分钟!新兵自然最听话,而且都是壮小伙,果然挨个过来摇起来。大约十几分钟过后,10个新兵还没轮流摇完,教官就听到了令他兴奋的嘭嘭嘭的声音传到机舱,这是发动机个别气缸开始重新启动的征兆,但是直到这时也能松懈,必须继续猛摇,直到九个气缸全部启动。还没等第10个学员上场,前舱的飞行员喊:不用再摇了,再200米就降落了!这位后来的老地勤落地后,才知道他们在空中的后20公里,是完全“飘”回来的,彻底吓破胆,绝不敢再踏入飞机舱门一步。于是只能干地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