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告诉你,我们往南太平洋放了一个炮仗
2024-10-01 11:28:48




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此次导弹发射,是火箭军年度军事训练例行性安排,有效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和部队训练水平,达到了预期目的。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已提前向相关国家进行了通报,这符合核大国之间常见的沟通模式。此外,声明未透露具体的导弹型号、飞行路径及落入海域的位置。
从多个媒体的报道和一些外国媒体的推测来看,这次解放军火箭军发射的被猜测为东风41战略导弹。然而,综合消息灵通的网友分析,我军实际发射的应该是东风31AG型导弹。一些观察敏锐的朋友通过国防部公布的新闻照片进行了分析,他们根据发射筒外观等因素作出了基本的判断,结合了过去的一些新闻照片。
我们都明白,无论这次中国发射的是东风41还是东风31AG,这两种型号都属于洲际导弹。(在我国定义中,洲际导弹通常指的是射程达到8000公里以上的导弹。)
图片

参加过阅兵的新型东风31AG洲际导弹发射车

历史上,中国的战略核力量在进行类似的导弹试验时,通常选择在内陆地区进行发射,例如新疆或内蒙古地区,朝向西北方向,执行高弹道(抛物线较陡)发射。这些导弹的落点一般位于荒漠或沙漠地带,如罗布泊地区等,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一些重要核测试的常见场所。
图片
1964年,罗布泊升腾起的第一缕蘑菇云。
44年前的1980年,中国首次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当时称为运载火箭)。为此,中国海军动用了远洋舰船,多艘船只前往现场回收数据舱。由于当时中国的远洋能力相对较弱,主要的挑战之一是确保发射后的数据舱不被西方国家或苏联所截获,这一过程曾费尽周折。
图片
44年后的今天,即自1980年以来,我们再次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了一枚导弹。中国国防部声明,这仅仅是一次常规训练。
我们的行动完全符合国家的既往立场。导弹发射并未特定针对任何国家。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发表声明称,“我们确实收到了一些关于洲际弹道导弹测试的提前通知。”“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它确实会防止任何误解或误判。”
事实上,这种核大国间的相互通报应该成为常态,积极的国际互动有利于减少战略误判。
此次东风31AG导弹的发射表明,我们具备了相应的战略威慑能力。据悉,此次发射可能采用了从海南岛或其他岛屿发射,发射载具通过公路机动,确保了其射程。
此次导弹发射展示了卓越的机动性,即公路机动发射,隐蔽性能有充分保障,清楚表明了我方的意图。这一行为对于大国间战略平衡具有明显的效果,表明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我方已明确向对方表明,我国具备二次反击能力。
图片
今年6月,美国战略司令部在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试射了两枚民兵III洲际导弹,而在2023年,美国总共执行了4次此类试射。
最近,俄罗斯最新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发射失败,导致导弹未升空即坠落,并对发射基地造成严重破坏。这些事件都表明,核大国均在进行相关试验和尝试,以重新确认战略上的相互威慑和动态平衡。
图片

9月21日,RS-28“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失败后发射场的卫星照片。(路透社)
了解航空历史的读者朋友们知道,冷战期间,美国曾威胁使用核武器打击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代,苏联亦曾发出同样的威胁。在中国进行核试验时,苏联甚至曾试图对我国西北基地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这一计划因美国出于战略平衡考虑而将信息泄露给媒体而被公之于众。这是已被证实的历史事件。因此,中国发展核武器纯属自卫之需。
我国的核政策也是明确且透明的,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
首先,我们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其次,我们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这些原则强调了我国的自卫立场和战略威慑目的,以确保国家的战略安全。众所周知,东风31系列、东风5B、新研发的东风41以及海基发射的巨浪1、巨浪2,以及传说中的巨浪3,都是具备洲际打击能力的导弹。在英文中,这类导弹通常被称为洲际弹道导弹,简称ICBM。
目前,世界正在进入新一轮的战略调整阶段,大国之间不仅需要建立战略平衡,也需构建战略互信。本次导弹发射的意图并非公开展示,而是向关注者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具体威慑的对象,内心自明。
你们拿着大杀器到处耀武扬威,搁我们这儿,不好使。因为你那玩意儿我们也有。一切都是打明牌,中国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发展国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