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战机发展史上,有这么一款战机十分特殊,它曾于1964年轰轰烈烈的开展了研发计划,第三机械部(简称"三机部")牵头成飞和沈飞联合研发,预定的设计思想是能够满足"国土防空"需求,能够拦截当时对我国土威胁较大的苏联图22M轰炸机和美制B-1B、B-52等系列轰炸机。
目标:战略轰炸机
冷战时期,中国有着数一数二的陆军规模。但是,自核武器出现以后,各大国之间的战斗开始变得简单,战术核突击(对战区小当量核武器)和战略核突击(对国家大当量核武器)的概念确定之后,中国步兵集团和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建设便遭受了极大的威胁。
挂载AS-4空地导弹(KH-22,X-22)的图22M轰炸机。AS-4代号"厨房",射程400~500千米,战斗部装药为1000公斤高爆炸药或者当量35万吨TNT的核弹头。要知道,当年美军在长崎投掷的"小男孩"原子弹当量也不过才1.5万吨,AS-4的当量是其23倍之多。
除了威力大射程远之外,AS-4空地导弹的打击方式同样复杂。在还未接近敌方防空区之时便投掷弹药然后高速返航。当时中国国土防空能力十分有限,装备的雷达并不多。另外,即使是发现了图22M轰炸机的行踪,也会因为该机1.3万米~1.6万米的升限而束手无策。
所以,如何拦截美苏两大国的战略轰炸机,便成了歼9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研发:性能先进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歼9的指标是极为先进的。据参加歼9战机研发工作的研究员回忆录表示,使用"910"发动机(涡扇6)可以让歼9战机飞到2.3万~2.4万米的升限,同时速度达到2.4~2.5马赫。
成也发动机,败也发动机。910发动机在传出测试的喜讯后,给歼9项目和强6项目一个极大的鼓舞。当时负责涡扇6研发工作的总师张恩和(同时也是"太行"发动机的总师)就很高兴。
1980年,歼9项目的夭折,人们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无一例外的都是在想着发动机技术积累了多少,很少有人关注,歼9项目最大的贡献,恰恰是它先进的气动布局设计思维。
承前启后:歼9对中国战机发展的贡献诚然,涡扇6发动机对中国发动机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它本身并未让后来的涡扇10和涡扇15受益。真正让中国航空工业受益的,是歼9战机的气动布局设计经验。据回忆介绍,当时歼9冒出了诸多方案,其中歼9VI-II方案甚至采用了"差动鸭翼"。
差动鸭翼,倾斜双垂尾,这些被歼10,歼20采用的技术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了具体的想法。
当然,一声叹息还是要送给歼9项目的。作为一个设计非常大胆,理念非常先进的战机项目生不逢时。若不是当时大环境的限制,歼9项目毫无疑问可以飞的更高。(利刃/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