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波斯湾局势不断恶化。美伊双方迅速采取多种对抗措施,包括部署航母、战略轰炸机、反导防御系统、举行模拟攻击演练等,摆出对伊动武的架势。而伊朗也不甘示弱,部署新型弹道导弹、反舰导弹和远程火箭炮,海湾地区的火药味越来越浓。那么,美国出动航母究竟有何目的?而面对美军大兵压境,伊朗为何仍旧不肯屈服?

从地缘角度来看,伊朗坐拥伊朗高原,原本就具备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地缘优势。同时,伊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濒临里海和波斯湾两大产油区的国家。此外,伊朗还扼守着世界石油库的阀门——霍尔木兹海峡。正所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伊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美国觊觎的对象。在过去数十年里,美国曾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大国,所以彼时控制伊朗,有利于保障美国国家能源安全。但现在美国即将成为新的能源出口大国,若能控制伊朗,美国就能牢牢掌控世界石油的定价权,巩固美元的霸权,从而稳坐世界霸主之位。

特朗普上台后,随即就决绝地退出了“伊核协议”。至于退约的理由,不是因为伊朗违反了伊核协议,而是特朗普认为伊朗的民用核技术具有发展核武器的潜力,同时伊朗的导弹技术也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威胁。此外,“伊核协议”没有对伊朗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武装等做出限制。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特朗普才得出结论:伊核协议并不能满足美国的安全和战略需要,所以要重新签署更严格的伊核协议。不过,特朗普的做法本质上就是无事生非,伊朗已经明确拒绝就协议条款重开任何谈判。于是,特朗普又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有分析认为,此举明显是为美国对伊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寻找理由和借口。

不过,机关算尽也没用。美国将伊朗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本身就不具备合法性,且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于是,美国决定再下狠手,对伊朗最大石化公司实施制裁,意欲彻底掐死伊朗的经济命脉。然而,由于包括欧盟和土耳其等石油进口国的不配合,其让伊朗“臣服”的手段基本穷尽,现在只能依靠武力逼迫伊朗就范。客观而言,美军航母和战略轰炸机在波斯湾对伊朗构成巨大的安全压力,但其目的仍在于施压,而不是作战态势。白宫所传达的信息是,如果鲁哈尼政府不在核计划、导弹等等问题上做出妥协和让步,将会施加更大压力。

事实上,伊朗屈服并非是因为美国仍在虚张声势,而是因为屈服的结果会更糟糕,而且这已有前车之鉴。面对西方的军事威慑和经济制裁,伊拉克完全销毁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2003年,美国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以伊拉克仍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发动战争。而眼见萨达姆被审判并被绞死,卡扎菲非常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萨达姆,于是他主动承认并完全废除了利比亚正在发展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核计划。不过,卡扎菲的退缩与屈服最终也未能改变被杀的命运。对于伊朗而言,伊拉克和利比亚“国破人亡”的悲惨命运,促使其下定决心大力发展弹道导弹与核工业。德黑兰方面多次表示,不会停止弹道导弹计划,若美国继续施压,伊朗一不做二不休,不排除重启高浓度铀浓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