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野牛是苏联时代研发建造的12322型气垫登陆舰的外号,本来在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大海造船厂建造。其以555吨的满载排水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气垫登陆船舶,其尺寸远大于现今全球现役和在建的任何船坞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船坞舱的容纳能力,因此不能由任何母船搭载,完全依靠本身的续航力,因此苏联海军将其直接划分为“登陆舰”。当然,欧洲野牛可以采用半潜船作为母船进行远距离的海上作战应用,不过大部分半潜船航速低目标大,到目前只是作为一种试验性质而不是真正的实战部署之用。因此大部分场景下,欧洲野牛还是单独运用为主。其理论上最多可以搭载150吨的装备和物资快速渡海登陆。相当于可以同时运载3辆50吨级的主战坦克,或者装载8辆履带式步兵战车或10辆左右的轮式战车。
如果纯粹运送步兵,那么可以一次性输送一个加强营登陆。由于克里米亚半岛的情况变化,目前大海造船厂已经完全停产。过去生产过的欧洲野牛有出口记录,主要出口到了希腊和东亚大国。采用原厂建造2艘,然后再本地建造2艘的模式。不过从当初引进开始,到目前已经过去了至少七八年,似乎一共4艘的欧洲野牛都没有完全整利索。也暗示这个项目并没有大的发展。那么当初被看好的欧洲野牛为何明显成了“鸡肋”项目呢?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可能和多种因素有关。第一,欧洲野牛体量过大,除了半潜船外,几乎无法和其他两栖大舰配合远海运用是这个项目的第一大短板。欧洲野牛号称加满油航程可以达到300海里,但是实际运用后发现能完成200多海里的内油航程就已经算是不错。因此其战术使用就被大大的限制。
第二,欧洲野牛体量和自重都不小,高达555吨,但是其运载能力实际也只有120吨上下,只能一次性运输2辆主战坦克和其他少量的物资,显得有点船过大而运力有限。已经研发成功的726A这种比较先进的LCAC,只需要100吨级的自重就可以运输80吨级的物资。可以说单位运力比野牛更强大,而且可以用船坞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携带全球大洋部署。欧洲野牛是封闭式运输舱,一旦受到攻击内部的登陆力量只能被动挨打。而LCAC是开放式运输舱,在航渡过程中可以有一定的反击能力。在2辆LCAC的装载登陆能力就强于1艘欧洲野牛的情况下,自然分散目标更容易在实际作战中出其不意、减少损失。第三,欧洲野牛本身的设计算不上完全成熟,实际上其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并不高。因此在原版的基础上是否完全仿制其动力就成了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
其实当初726型LCAC的原始动力问题也很大,经过系列改进后才彻底解决短板并且批量化生产装备,这就是726A型。在726A的技术问题全面解决后,再回头发展欧洲野牛的动力等于是重复建设。在动力系统这个根本前提已经不再有大的发展的情况下,欧洲野牛自然不会再大规模上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