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翌年的1946年12月12日是中国(当时是中华民国)收复南沙群岛划时代的重要日子。抗战结束后,占据南海诸岛的日军退出南海,中国国防部、内政部、广东省政府等单位会同特遣支队指挥官林遵率领「太平」、「中业」二舰奔赴南海,12月12日终于抵达南沙群岛中的最大天然岛----太平岛(时称“长岛”)。
时隔69年后的今年12月12日,台湾“内政部长”陈威仁与“行政院”海岸巡防署长王崇仪邀交通部、科技部、经济部、卫生福利部与“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等相关部会官员搭机前往南沙太平岛,主持交通基础设施码头及灯塔的完工啟用典礼。其中的重头戏是举行揭碑典礼----马英九落款的纪念碑首度公开亮相,正面写着「和平南海 国 疆永固」。
然而,主角的马英九却意外地没有出现。根据笔者对马的了解,他期盼这一天可是很久很久了。
毋庸置疑,马英九是台湾历任领导人中,对东海南海主权意识最强、立场最坚定的领导人,同样也是当下台湾政治领袖中国家民族认同感最强的一位。孝子的他去年在母亲病危期间,还拨冗出席笔者特地选在《马关条约》签署纪念日举办的钓鱼岛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可见一斑,更不必说今年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小马哥亲自指示各部会举办了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
因此,他极力希望能在12日收复南沙纪念日登上太平岛宣示主权,纪念碑的落款用了马英九本人的名字,还事先刻好是2015年12月12日,他也预定在这一天发表《南海和平倡议》的路径图。然而,在变化多端的南海形势下,尤其是今年中美角力日趋严峻的局势中,他的这一梦想还是告吹了。究其原因有三:
第一、“考量到各方应低调克制处理南海问题”,美方认为由马英九以“总统”身份前往南海,并登上太平岛,此举太过高调。不仅无助于南海和平的维持,甚至还给了其他国家“不良的示范”,造成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也纷纷远赴自己在南海占有的岛屿登岛造势,升高区域局势的紧张。
第二、本周美国将宣布对台售武,时机不对。对美国而言,提供台湾武器,不仅仅是履行《台湾关系法》的义务,更是为了平衡台湾军事力量,维护台湾安全的重要责任。然而,这些武器并不是为了用在南海方面。虽然马政府方面也无此意图,只是马在此时登太平岛,还是容易造成外界以为美国偏帮台湾在南海的利益,或台湾利用美国的援助,在南海高调行事的假象。
第三、“习马会”刚举行没多久,时机不对。华盛顿虽然对“习马会”大致上予以肯定,认为有助于降低台海局势的紧张,但是一方面对台北迟迟才知会白宫有所微词,另一方面在去年“太阳花学运”后也在观察马的两岸作为是否已经脱离了台湾的主流民意,是否有“倒向大陆”之嫌。加上南海主张方面,台湾和大陆存在微妙的重迭,因此美国不愿看到存在任何“两岸共同维护南海主权”的想象空间。
对台北而言,“两岸分治”六十六年,在安全领域方面,不仅仅美国的武器重要,美国向来更是台湾在方位上无可置疑的最大支柱。因此一旦涉及到台湾的安全议题,台北“无可选择”地必须观看山姆大叔的脸色行事的缘故。
“登太平岛”一事,美国埋怨台北“不懂事”,小马哥则视为“总统”任内的一大憾事,也是一肚子气。这起白宫和台北“总统府”之间的摩擦,会否影响到双方的关系,会否使美国在台湾大选中更倾向支持蔡英文,值得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