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以防苍蝇蚊子的战略战术,来针对战场上的无人机?
2025-09-03 01:01:16



前文谈到,如果按照超级大国陆军刚刚下发的坦克排作战手册,把现有的750辆所谓最强战力的M1A2坦克一次性投入乌东战场,那么还不够一周大战消耗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这本新手册,仍然在强调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中的坦克大会战的做法,强调装甲班组之间的协调火力与交叉掩护。力争在进入对手坦克集群的2公里打击半径之前,就先发制人,争取先连续打出最早的3发高速尾翼稳定穿甲弹。如果对手的残余坦克开始同样发射高速穿甲弹,则本方的M1A2坦克排,立即集群性后撤到接敌2.5公里之外,同时时刻保持具备重型贫铀装甲的、防穿能力在750毫米标准的炮塔与首下甲板对敌;这样即使被对手125毫米主炮发射的2代高速穿甲体击中,也可以确保不会被当即击穿。此后MIA2坦克排再进行,

图片

第二轮齐射,则可以顺利的全歼对手。如此理想化的实战指南,却被小乌的坦克兵当即笑场,因为完全脱离当前的陆战实践!而2022年春季开战初期,也确实出现了三代坦克集群,以总数不少于1500辆的巨大规模,在一周内突进300公里以上的实例;也确实符合冷战时代钢铁洪流大纵深突击的基本战术思想。在当时以及此后的30多年,一般认为必须至少动用战术核武,才能勉强挡住如此大规模、高速大纵深的坦克集群突击。而实际结果是核武器谁也不敢用,仅仅用了不到2000发的标枪加英国人紧急增援的NLAW简易火箭,就把最早突入的1500辆T72与T80系列干掉了7成以上!这也是基辅与哈尔科夫保卫战艰难获胜的,最基础的物质保证。而此后的无人机与巡飞弹战术在实战中越打越精明。到了最近,

图片

2年,干脆出现了几乎无法干扰的FPV线导穿越机成了战场攻击的主流,从单兵到任何装甲车辆,以至于被发现的简易地堡,一个都不会轻易放过。因此M1A2坦克排仍然在强调2.5公里之内,反复针对敌方坦克攻防自如的对抗战术,确实是脱离时代的刻舟求剑。那么在本号看来,先不管美国陆军与小乌本身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更现实的是自家仍然全球最大规模的装甲集群,在未来战场上如何面对对手的无人机群,包括最难对付的线导FPV穿越机?到了这里有人会说,这个简单,地球人都承认神秘大国的无人机从年产量到技术水平,都是环球绝对第一的存在。如果真要实战,那么只需要用本方上亿架的无人机海洋,一次性把对手的几百到几千台无人机一次性彻底淹没就完事了!问题乍看似乎确实如此,

图片

但是深入分析却不行:首先就是战场上的现有无人机,以及在可见的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敌我双方的无人机并不能实现一对一,甚至是一对多的抵消对冲。也就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小型无人机中的歼击机存在。尤其是光纤制导的FPV穿越机,极其难以干扰。在实战中,一旦对手释放的线导FPV穿越机,穿过地面防线,进入本方控制区哪怕只有几十架,也能对本方地面上的车辆人员造成巨大的现场损失。而传统的导弹与高炮的要地与伴随防空,对付FPV穿越机都属于效率低下,都是典型的高射炮打蚊子!退而求其次,如果也用霰弹枪人力去对抗,那么真就堕落到1对1的当面赌运气了。说到底,战场上的反无人机,就等于日常生活中的防范苍蝇蚊子的袭扰,单纯靠蛮力从来不是终极解决办法;





图片

必须多管齐下:对付苍蝇蚊子,首先要消除污染源与孳生地;比如提前清除垃圾与污水,就能大大减少蚊蝇的总数。对神秘大国来说,从一开始就要加强对无人机特别是高端无人机及其关键零配件,也包括制导光纤的出口管控;一旦实战,在总量与技术代差上就要提前拉开距离,这才是无人机对抗的关键第一步。其次,纱窗蚊帐等设施对抗蚊蝇,在任何时代都有效。因此在未来战场上,当今实战中大规模运用各种网状措施长距离遮蔽道路,覆盖坦克车辆与地堡等做法,虽然办法土但极为有效。甚至出现了加棚后的坦克,被60架FPV反复密集攻击仍然存活的战例。第三,就是大力发展各种超级“苍蝇拍”,用大量有源相控阵配合高能微波、高效激光来批量性、无死角的迅速击落任何来袭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