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战期间,美国海军认为对他家高达15个航母战斗群威胁最大的,是苏联海军几十艘巡航导弹核潜艇,也就是西方所说的SSGN。当年在巴伦支海因为内部爆炸事故沉没的库尔斯克号就是这种2万多吨排水量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可以在数百公里外,突然从水下发射重型巡航导弹,然后在苏联水面大舰和舰载直升机的引导下打击美国的航母舰队。这种战术,要求苏联海军拿出一批水面舰艇前出,强行贴近美国的航母舰队;随时指示美国航母编队的具体位置。这样才能让苏联海军水下的SSGN发射的重型反舰导弹不至于无的放矢。因为潜艇在水下就是一个信息孤岛。无法准确得知美国航母的具体位置和变化。而当时的天基侦查系统并不成熟。因此只能采取最笨的办法。也就是派出几艘水面驱逐舰强行就近贴着美国航母编队不离开,随时向总部报告自己的位置和美国航母距离自己多远,在哪个方向。
这样苏联方面指挥部的参谋人员,就可以迅速计算出美国航母的大体位置,仅仅是一组经纬度的简单坐标数字,然后再用长波电台,向在附近水下潜伏的多艘SSGN传递这组数字并且附带攻击或者不攻击的命令。如果需要攻击,则尽可能的在几分钟内把几十发的重型潜射反舰导弹全部打出去,这就是所谓的水下饱和攻击。这些重型潜射弹在出水后,有一枚主动快速爬升到2万米的高度,弹上雷达开机,根据原始坐标搜索该海区水面反射目标最大的一个,默认为就是美国航母。然后把这个信号传递给在低空突防的其他重型反舰导弹。2万米高空的这枚导弹因为雷达信号特别特别明显,而且飞得又高又直,因此很容易被美方为航母护航的各种水面舰艇发射的舰载防空导弹击落。当然苏联方面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提前设计好一旦高空的这枚作为瞭望引导哨的反舰导弹一旦被击毁,则在低空集体突防中的反舰导弹群中的一枚带队的,立即爬升接替瞭望搜索任务;如果再被击落,则第3枚再爬升,反正下面有至少十几枚导弹一起在突防。美国方面则为此专门设计了宙斯盾系统,就是哪怕苏联方面有100枚反舰导弹一起突防,也要有多少当场击落多少。苏联海军这种战法,还有一个弱点。就是时刻贴近美国舰队的几艘水面舰艇都是“炮灰舰”,如果真开战随时会被提前击沉。甚至有可能被苏联自己发射的反舰导弹当场击沉。可以说这种战法其实非常B拙,但是在1970年代的地中海大对峙中,苏联海军真的派出了一大批炮灰舰,硬贴航母战斗群。这种战法在狭窄水域还基本凑合,但是在大洋深处却不行了。当时美国航母上装备有S3B北欧海盗反潜机。专门对付苏联海军的SSN和SSGN。考虑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如果没有水面力量的支持,苏联核潜艇是很难靠近在大洋深处快速机动中的美国航母战斗群。
冷战结束后,苏联海军迅速崩溃。美国海军认为在近海有大量的P3C和P8A反潜机,加上航母上的反潜直升机,对付浅海潜艇已经足够。不必再劳驾固定翼的S3B,因此就将其全部退役封存了。而现在却突然又要重新启封,显然美国航母舰队即使在大洋深海,也感到不安全了。除了ASBM这种从天顶而来的对航母的巨大威胁之外,美国海军对航母下面的深水层也越来越不放心。担心有性能强大的攻击核潜艇和巡航导弹核潜艇就在自己航母的肚皮底下!而且这类先进核潜艇可能越来越多,在越来越先进的天基系统支持下,已经可以单独突击航母战斗群,作战能力早就不是当年的苏联技术可比较。在远海,P8A也帮不上忙,舰载的反潜直升机航程太短,只能重新劳驾S3B这种弹射型固定翼舰载老反潜机了。这也从侧面证实,谁谁家的SSN兼职SSGN正在下饺子,很快会快速超过苏联时代的最强水下战力值,真不是仅仅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