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俄罗斯五代战斗机T50推迟的消息流传于军迷圈,但就小溪看,T50即使在2019年后完成,也是正常现象,下面就一些情况此加以针砭。
就T50的发动机而言,目前采用的并不是苏-35的发动机117S,而是五代发动机的先导验证机117A&117,其区别是117S仅为俄标四代发动机AL-31F的改进型,其进口直径由AL-31F的905毫米,改进为930毫米,加大了进口流量,改进了风扇和低压涡轮,增大加力推力,而就其实质性的核心机部分,即涉及超巡和超音速机动的发动机特性曲线部分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而就区别于117S的117A发动机而言,其已开始换装新的核心机,只是性能还未完全满足五代正样机的特征,可以说是真正的量产五代发动机129的前期验证机,虽然没有129发动机匹配T-50战斗机的1.5马赫以上速度超巡及1.5马赫情况下6.5个G的稳定盘旋,但也满足了低超音速情况下的超巡和超音速机动,而由于129发动机尚在试车中,还没实现装配T-50首飞,所以T-50没转入量产是很正常。就这点来说没有正样发动机配装正样飞机是无法实现型号飞机的大批量产的,就此我们不妨看看现实中的例子。
就先拿俄罗斯最拿手的苏27战斗机和其配装的AL-31F战斗机来看,就苏27首飞配装的发动机来看,其采用了留里卡上代的发动机AL-21F,但从1969年项目开始伊始,苏27就陷入了是仿制美帝的F-15鹰战斗机附带其所配装F-100-PW-100发动机,还是自立门户,独辟蹊径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苏联KGB系统通过其庞大的特工网也获得了美国麦道公司(现已合并入波音)关于鹰战斗机的相关资料,也获得了普拉特惠特尼公司三代&俄罗斯称为四代发动机F-100-PW-100发动机的所有资料,之后结合前苏联实际,苏霍伊设计局采用了西伯利亚流体研究院和中央流体研究院共同搞定的气动方案,设计局内部代号为T-10。
就T-10的动力方案看,前苏联首先想到了仿制F-15的发动机,但实质是历经近十年还是没获得成功,最终留里卡设计局放弃了F-100的仿制方案,实际F100-PW-100&-200在F15和F16上的配装也是命运多舛,在80年代甚至被称为机库皇后,面临大量停飞的尴尬,最终推进了通用电气的F-110-GE-100&-400的诞生,也实现了F-110-GE--400型在F-14D雄猫战斗机上的配装,由此也有了F-16战隼战斗机有不同发动机版本即普惠版和通用电气版,甚至之后韩国的F-15K战斗机也采用了通用电气的F-110-GE-129发动机。
在无法参考F-100发动机的情况下,前苏联采用了更为大胆的办法,即将高低搭配的低端版战斗机米格29的引擎RD-33加以放大,这也催生了AL-31F的降生,经过多次改进和磨合,AL-31F终于在1984年前后实现了设计定型和量产,由于有了合适的标配发动机,苏27也终于于次年1985年得以开始量产并交付使用,这也由此有了1987年的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苏27以可靠的性能驱离了挪威的P-3C反潜机。
就现阶段来看,俄罗斯的T-50还是在等129发动机,因为没有正样发动机是无法满足五代战斗机的需要的,而就所谓国内网传的歼20战斗机的A状态和B状态而言,小溪认为A状态其实就类似T-50配装117A的状态,而B状态则是配装涡扇15峨眉发动机的量产版,就目前看歼20即将进入量产,这说明涡扇15已经开始量产工作。而就俄罗斯看,由于129实现量产尚需三年左右时间,所以T-50的批产也尚需时日!这也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一款战机拖延时间也是司空见惯的,鉴于前代战斗机苏27从开始研制到量产用了16年时间,AL-31F的研制前后总共也生产了47台测试发动机。按俄罗斯的性格,更为复杂的T-50战斗机和129发动机肯定需要更长时间,这也是正常的,而就中国来说,成都所和成飞在经历了歼-10战斗机的研制经验后,迅速上马歼-20,其也有一定继承性和连贯性,在发动机方面的预研则早得多,所以进度稍快点也是可以理解的!End!(利刃/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