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弹头能打到5500公里外,和可在5500公里外作战是两码事
2020-06-24 07:39:58






按照目前的国际裁军条约的定义,并没有洲际导弹和远程导弹的明确区别,因此射程在5500公里以上的导弹,就可以叫都做洲际导弹。也许有人觉得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导弹才能叫洲际导弹,射程6000公里上下的导弹怎么能叫洲际导弹呢?只能叫远程导弹才对。但是国际裁军条约更讲究实事求是。毕竟如果一艘核潜艇携带射程6000公里的潜射导弹在北大西洋水面以下巡航,那么一旦发射这种导弹,已经基本可以覆盖整个欧洲和北美洲的几乎所有大城市。因此说是洲际导弹也是可以的。这样看来5500公里射程的导弹,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目前具备5500公里以上导弹实际作战能力的国家,全球承认的仍然只有5大国。但是在5大国之外,宣称或者被证实拥有射程5500公里以上弹道导弹的国家还不止一个。但是却没有一家被5大国承认。
这就在于有远程弹道导弹是一回事,而能够实战运用则是另外一回事。一般来说,凡是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不论是陆射还是海基潜射,其导弹的末端关机速度普遍已经在7.2公里每秒以上。而射程在7000公里的导弹,末端助推器关机速度已经在6.9公里每秒以上;射程超过5500公里的导弹,助推器的末端关机速度已经在6.5公里每秒以上。而这几种导弹的最大射高一般都超过800公里。如果采用高弹道发射,即使射程在5500公里的弹道导弹,那么其弹道顶点则在2000公里左右。不论是长弹道射高800公里还是高弹道射高2000公里,都已经远远超过了稠密大气层大约160公里的平均高度。因此这类导弹都面临一个高速再入大气层,弹头和稠密大气产生剧烈摩擦导致高温烧蚀的问题。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高温烧蚀。



因为目前全球只有5大国,对外证明过自己的弹头可以扛住再入大气层期间的剧烈摩擦高温和冲击,而其他宣称自己也有5500公里射程以上导弹的国家,无一例外在弹头再入方面都不过关。因此仅仅把这种导弹发射出去,让弹头或者弹头碎片砸到地面或者海面上都没有问题。毕竟这些导弹的运载物都不够入轨速度,都会在30分钟内落回地面或者海面。但是要求再入大气层的弹头还是完整的而且还能引爆。这种难度就绝对不是一般的高了。而5大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目前还没有一个证明自己已经突破了弹头防热的技术,因此即使他们有战略武器,采取飞机空投的战术也比用射程在30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携带发射的概率高得多。因为在彻底的解决弹头防热技术前,用远程弹道导弹,携带战略弹头打击都是不现实的。而5大国都是用什么方法实现了自己的弹头再入大气防热,是绝密中的绝密。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只能说目前主要大国的弹头防热技术已经普遍发展到了第二代,已经可以硬扛9000摄氏度甚至1万摄氏度的高温。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所有固体材料的耐热性极限。而长圆锥形洲际导弹核弹头在高速再入大气层时,其尖端的温度已经在8000摄氏度以上。最终不被烧毁还能精准起爆。确实难上加难。但是谁谁家在1970年代就已经突破了这类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3代。看看新载人飞船敢从8000公里的高空直接硬闯大气层,就知道这防热技术有多么高端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