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WS22到底是什么型号?
2023-02-09 23:42:44



在先进装备的研发与命名上,各大国都是有自家的传统与规律。对某些方面来说,对战术战斗机一般按照传统模式仍然称为歼击机,然后带上序列号。比如歼5、歼6、歼7、歼8、歼10、歼11、歼15、歼16一直到歼20与歼35;当然也可以用字母J加序列号。这里面有个别的空号,是历史上曾经研发但是没有成功;或者是研发出来只有少量原型机而没有大批量生产列装的机型。比如歼8与歼10中间空白的歼9是一种早期性能要求较高的超音速战机;但是当时的技术基础达不到,最终项目下马。而歼12就是著名的“空中李向阳”,是罕见的可以全程超巡的超轻型喷气战斗机;起降跑道只需要500米,甚至准备在农村的打谷场内起降进行游击战。想法虽然超前但实际肯定不现实。因此研发基本完成,



却没有最后装备。留下的原型机成为历史珍品;其中一架还成为航博的标志。至于从歼16到歼20与歼35;为何出现了明显的跳号?主要在于隐身机性能提高幅度太大。对比歼10等标准三代机明显出现了技术上的飞跃。因此直接跳到了20。而此后几个重点的航空突破机型也维持了叫20的传统。数字最大的歼35则暗含“歼灭”海上对手F35系列的意思。对所有飞机来说,最重要的子系统自然是配套的发动机。因此各种航发的命名排序也出现了与飞机本身类似的现象与规律。当今的主流航发,有涡喷、涡扇、涡轴与涡桨等。之所以都带个涡字。主要是所有这些航发都是靠燃烧航油与空气中的氧气的混合气体之后,产生高温高压膨胀,再用这种热气流推动涡轮做功,继续带动压气机或者风扇旋转,



形成动力自旋循环输出装置。现代涡轮航发相对于早先的活塞航发最大的区别就是涡轮做功与活塞做功的差异。当今最流行的主流航发自然是涡扇。涡扇与涡喷结构大同小异。但是涡喷没有外涵道;也就不存在前风扇而只有多级压气机。涡扇则至少有1级风扇在最前面;对大直径的涡扇航发来说,单纯前风扇甚至可以提供全机85%以上的推力;因此涡扇的风扇部分的设计制造非常关键。最早的涡扇型号应该是涡扇6。当时没有从涡扇1开始,而直接命名为涡扇6;主要原因可能是希望研发成功推重比为6的航发。在当时油耗相对很大而推力平平的涡喷占据绝对主流的大背景下,能够决心研发6级别的涡扇发动机已经大大超前了;自然就很难成功。不过可算是第一次吃螃蟹,获得了先进航发研制的,


初级体验。后来有又有涡扇8与涡扇9等项目,不过都因为技术与资源的不达标而中途下马。真正认真搞成的是涡扇10,也就是著名的太行发动机;可谓40年磨一剑。后面自然是涡扇15。这中间还有WS13,是第一种性能尚可的中推;涡扇19则是与涡扇15基本技术同代的先进中推,专门为歼35配套。当前还有一些不太知名的小直径涡扇。主要用在巡航导弹与无人机上,型号命名基本是见缝插针。而涡扇18则是仿制的中直径发动机;涡扇20是第一种突破性的大直径涡扇。最后据说还有涡扇21与涡扇22。这两个型号都较为神秘,尤其是涡扇22;极有可能是首次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超级变循环发动机;目前看来最终作6代机标配发动机的概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