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人类命运共同体”打破冷战思维,将会成为国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
2018-04-18 14:04:31




在前面的文中我们说过叙利亚战争的本质其实就是“冷战”的延续——继续围堵俄罗斯,维护美元霸权!

何为“冷战”?

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

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1991年华约解散,之后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前后共44年。

按照道理,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冷战应该结束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苏联解体后,依旧还有很多国家跟随俄罗斯,鉴于意识形态的问题,欧美继续对中国、俄罗斯和跟随中俄的国家进行围剿!

所谓的“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

简单的举例:你认为鱼好吃,我认为肉好吃,这本来就是一个无所谓对错的问题,不同的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喜好也就不一样!

对于国家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每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不一样、历史文化不一样,所以面临的国情也就不同,采取的政策也不一样!即使到今天,世界上仍有很多不同的社会制度!

比如美国、法国、俄罗斯采取的是总统议会制;英国、日本采取的是首相内阁制;中国、越南等采取社会主义制度;沙特是君主立宪制;梵蒂冈属于教皇制;伊朗采取的是政教合一的制度,在非洲一些国家甚至还存在酋长制等。

我们很难说哪种制度是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然而二战后的美国和苏联都想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其它国家,美国认为资本主义是最好的社会制度,而苏联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最好的制度,他们之间彼此不认同,都想为了强制让对方认同自己的“意识”。

于是,这两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争夺——其它国家必须在苏、美之间站队,要么跟着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么跟着美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如果不站队,战争就会降临!

比如建国后中国虽然跟着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中国并不希望苏联干涉中国的内政,因为中国有自己国家的国情,需要采取灵活的政策,但是苏联就是想要对中国指手画脚——这就是中国曾经把苏联称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主要原因(又称苏联修正主义,简称为苏修),也是后来中国和苏联翻脸的主要原因!

苏联解体后,美国更加认为自己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所有国家必须跟随自己的步伐,所有不听从“命令”的国家都在美国的打击范围内——美国想要建立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做世界的老大!

虽然苏联解体了,虽然美国成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的,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让世界所有国家低头——这其中就包括中国、俄罗斯和一些亲俄的国家!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继续对中国、俄罗斯进行围堵,对一些不听话的国家进行颠覆和军事打击,这其中就包括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美国和苏联颠覆了的国家至今也没有几个低头的!比如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发动的阿富汗战争都以失败收场,而即使打赢的战争也没有能让那些国家彻底的屈服。

这些事实都证明:想要通过战争让一个国家改变自身的政治进程的失败的!

这个世界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来维持!

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战后的“冷战”其根本思维就是西方的“零和博弈”。

所谓的“零和博弈”就是: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即(N-M)+(M-N)=0,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简单的举例:桌子上有两块糖,你拿走一块,那么我只能有一块;你拿走两块,那么我就只能没有。谁让步,谁就吃亏。

所谓的“命运共同体”的完整定义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目前我们大家看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能表达其自身的意义的:因为这个不能直白的定义,具体的理由我们会在后面说——这也是我们很多人看不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所在!

所谓的“命运共同体”,直白的讲就是"1+1>2",而不是零和博弈。

简单的举例:假设我有土地,你有人,如果我们不合作都会饿死,如果合作,那么我们都会收益,这就是所谓的“1+1>2”。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非洲土地贫瘠,人口众多,很多人想种地都没有得种,相反俄罗斯地大人少,大量得土地闲置着,如果俄罗斯和非洲合作,非洲人有地种,不再人受饥饿了,而俄罗斯也可以通过出租土地获得粮食或利润,这就是最简单的“1+1>2”。

还有更高深的“1+1>2”,那就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方面的。

比如,东南亚国家也比较落后和贫穷,搞建设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资金,中国可以向他们提供技术和资金,让他们把闲置的劳动力都利用起来生产商品,这样他们的生活也改善了,中国也从中获利!

那么冷战过程的美国和苏联难道不是这么做的?

他们当然也是这么做的,但是不同是:他们附带了政治条件!即你想要得到我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那么你就必须听我的话,就必须按照我的思路来做,做我的小弟——这就成了“零和博弈”了,因为政治权力就那么大,你占的多了,我就少了!

比如二战后,美国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单直白的说:二战后美国制定了欧洲复兴计划,向欧洲国家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最终美国控制了欧洲政治和军事——欧洲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是丧失了大量的政治权利和军事权利。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看到欧美在很多事情上都是“步调一致”,这并不是他们不知道有些事明显是非正义的,但是在美国的胁迫下,他们不得不为!

比如,在美国发动叙利亚内战以后并不敢直接出兵,于是想伙同欧洲,但是欧洲始终就是不肯出兵,于是美国在欧洲发动了大量的恐怖袭击——这就是我们看到叙利亚内战后美国怂恿、指挥ISIS在欧洲,包括英国、德国和法国制造大量恐怖袭击的主要原因——逼迫欧洲介入叙利亚内战!

或许有人会问:欧洲怎么才能摆脱美国的控制?

其实,很简单:军事上独立!

也正是因为如此,欧盟才一直在推进欧洲防务一体化。

只有军事上独立了,那么才能从政治上脱离美国的控制,否则欧洲将永远处于被动状态,永远无法成为这个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一“极”。

简单的说:美国通过经济援助从而控制了欧洲的军事,然后延伸到政治上,控制了整个欧洲。

而目前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加大投资和经济援助,而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的大规模经济行动表示了“担忧”:在今年2月初,美国前国务卿蒂勒森在访拉美5国时发表演讲,警告拉美国家不要过度依赖与中国的经贸联系,称中国很可能成为该地区的“新帝国主义列强”——因为美国就是这么成为“美帝”的。

不仅仅在拉美国家,包括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一带一路”,欧美都普遍持有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中国和他们的强盗逻辑一样,想要通过“一带一路”实现政治目的——欧美认为中国在学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博鳌论坛上,中国最高领导人特别提出:“一带一路”不像国际上有些人所称是中国的一个阴谋,它既不是二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也不是什么中国的图谋,要有也是“阳谋”。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解读,现在大家再看这段话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所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含义是——只进行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不利用经济干涉别国的政治和军事!

二战后44年的冷战已经实际证明,想要依靠经济绑架一个国家的政治是行不通的,想要通过军事打击让一个国家屈服也是不可能的!

既然这条路已经被证明行不通了,那么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大国、军事强国,自然不会再走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路!

很多人认为,所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像一个企业或一个公司提出的“口号”一样,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了一个不同的叫法而已!

事实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是很深刻的!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这样,中国为什么不将上面的内容直接定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当中,让更多的人明白其内涵呢?

因为这个世界不是那么简单的,冷战和零和博弈的思维还是普遍存在的:现在这个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还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我们现在就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直接定义经济活动,不涉及政治和军事方面,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会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现阶段,不在政治上“干涉”,不在军事上“保护”,那么中国在海外的利益可能无法得到保证!

这就是我们只说、只实践,暂时不定义、不作为对外投资的必要条款的主要的原因——因为目前的时机还不成熟!

但是不管怎么样,冷战的道路已经被认为是错误,零和博弈不得人心,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条避开了冷战和零和博弈的新思路!

而我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在实践中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在不久的将来,国际关系很有可能会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项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中国很可能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