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一直有关于轰-6K算不算战略轰炸机的争论,反对一方坚持认为轰-6K不够大,航程不够远,相比美俄的五大金刚(B-52,B-1B,B-2A,图-95MS,图-160),轰-6K有点不够看。
但其实航程并不是战略轰炸机的唯一判定指标,不信可以看法国唯一的战略轰炸机--幻影IV,这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喷气式战略轰炸机。
幻影IV是法国达索公司研制的一种双发喷气式轰炸机,也是幻影家族中块头最大的一位。1964年进入法国空军服役,在1996年不再执行核打击任务前,幻影IV一直都是法国空基核威慑的唯一平台,也是法国三位一体和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国地处西南欧,冷战时期主要面对的战略敌人是华约,但同时又秉承最低核威慑的国策,因此其对战略轰炸机的要求相对英美更简单一些,并不需要对华约境内的大部分战略目标进行打击,只需要保证可以威慑莫斯科即可。
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幻影IV轰炸机自然也大不到哪里去,比英国3V中的小弟“火神”还要小一圈。
幻影IV的设计可以看作是幻影III战斗机的全面放大版本,全机长23.49米,翼展11.85米,垂尾高5.4米,翼面积达到78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3.5吨。
这个数据现在看来并不出众,尺寸也就比苏-34战斗轰炸机稍大,起飞重量甚至还不如苏-34(45.1吨)。幻影IV由两台 Atar9K-50涡喷发动机提供动力,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2马赫,在当时是飞得最快得轰炸机之一。
内油只有12吨,最大内油航程4000公里,此外还能外挂两具2500升的副油箱,即便如此,幻影IV的最大作战半径也只有3500公里,堪堪够得着苏联边界线,幻影IV完成核轰炸后甚至无法返回法国,还要选择在中立国降落。
幻影IV各方面都更像一种战斗轰炸机,其双人机组也和很多双座战斗机一样,采用前后纵列布局,前面是飞行员,后面是领航员/投弹手。
幻影IV只能挂载一枚AN-11或者AN-22核弹,采用临空甩投的方式轰炸,在意识到这种攻击方式突防效率极差后,法国在70年代又研制了射程为300公里的ASMP巡航导弹,携带TN81核弹头。
最终有18架幻影IV被升级到幻影IVP,用于携带ASMP巡航导弹。理论上幻影IV还能挂载6枚重型常规炸弹,但实际中很少这么操作。
1996年,幻影IV正式退出核打击值班序列,被幻影2000N代替,幻影IV也陆续退役,只剩下一个中队的5架执行战略侦察任务,最终在2005年彻底退役。
从替代者也可以看出,幻影IV本质上执行的是一种低威慑的战术核打击任务,幻影IV及其核武器无法对华约或苏联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但在法国的战略学说中,幻影IV就是合格的战略轰炸机。
我国和法国类似,也是秉承最低核威慑的核战略,空军的核打击手段早期由轰-6甲(战略级)和强-5甲(战术级)来执行,轰-6从引进之处就是作为核打击平台来使用的,因此轰-6甲就已经看作是战略轰炸机。
轰-6家族之后的发展开始转向,更加注重常规打击和导弹的使用,甚至发展出了海上反舰型号。
轰-6K是轰-6家族的重大改进型号,无论是机体结构,机载设备,武器系统,动力都进行了彻底的改进,起飞重量,载弹量以及内油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最重要的是,轰-6K基本放弃了原本以临空轰炸为主的打击手段,转而成为空射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打击手段更加多样化,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轰-6K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90吨以上,航程约7000-8000公里,数据远超幻影IV,和“火神”轰炸机不相上下。
认为轰-6K不属于战略轰炸机的人主要论点就是轰-6K无法执行打击美国本土的任务,从东南沿海起飞到美国西海岸,最短距离也达到了8200公里以上,确实超出了轰-6K的最大航程,即便算上AKD-20超过1500公里的航程,也只堪堪够得着,考虑到我国在太平洋上并没有中转基地,这种打击就是有去无回的单程票。
事实上从中国本土到美国东海岸一次往返超过16000公里,理论上只有图-95MS和B-52H才勉强够。
从我国现阶段的战略学说来看,单凭轰炸机打击美国本土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没必要的,轰-6K的任务主要是打击第二岛链以内的潜在敌对军事目标,这一点其接近4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完全可以满足需要,这一点从2015年轰-6K批量服役后频频赴远海训练就可以看出。
如果说轰-6K还有什么遗憾,那就是空中加油能力,前文列举的战略轰炸机都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包括幻影IV。不过这个遗憾已经被最新的轰-6N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