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20年里,世界与俄罗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说世界变化的部分原因来自俄罗斯,那么俄罗斯的变化则主要来自普京。就在昨天,俄罗斯总统发表年度国情咨文,随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突然宣布政府全体解散。这对于许多关心俄罗斯政坛的网友来说,这件事着实令很多人摸不着头脑。那么,俄罗斯政府为何会突然解散?普京此举的真正目的何在?

众所周知,自苏联解体后,如何重振俄罗斯昔日荣光,成为俄政治精英必须面对的最大课题。内部,新生的俄罗斯面临苏联转型失败的崩解之痛;外部,则面临美国主导下的战略包围。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不仅有形的苏联被撕裂成一连串的独立国家,而且在精神层面也被撕裂,各种极端思潮间严重对立。站在十字路口,叶利钦无法弥合历史留下的伤口,只有黯然淡出历史舞台。正如许多评论家所言,叶利钦虽然政绩有限,但他对俄罗斯最大的贡献就是培养了一个精明、强悍和能干的总统普京。作为继任者,普京必须重整山河,他甚至向俄罗斯人民承诺"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有太多的国家怀着太多的理由,不想让俄罗斯强大,尤其是美国。苏联虽然已经垮掉,但对继承了苏联主体部分的俄罗斯,美国仍然忌惮有加,并企图通过不断地战略打压持续削弱和降服俄罗斯。然而,普京的幸运在于,他刚上台不久,美国就遭遇了9·11事件。忙于全球反恐的美国,急需俄罗斯的支持。于是普京巧妙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支持美国反恐实现了战略突围,并换来了10年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使俄罗斯重新站到了世界强国之列。

2012年,普京第三次出任总统,美国大致完成了反恐战争,随之又重新强化了对俄罗斯的战略围堵,并将刀锋直抵莫斯科心脏地带——乌克兰。于是,普京果断下令收回克里米亚。如果说,此前俄罗斯更多的是走韬光养晦的路线,那么俄罗斯果断收复克里米亚无疑再次让世界,尤其是美国感到俄罗斯锋芒依旧,但同时也遭到了美欧国家更严厉的战略施压。对此,普京选择出兵叙利亚,并对美国形成了局部的战略优势。可以说,俄罗斯通过“围魏救赵”,不仅缓解在欧洲方向的压力,还在中东方向主动出击赢得了战略主动。对西方国家而言,如果说俄罗斯核武库是物质威慑,那么硬汉普京无疑是一种精神威慑,让他们既尊重,又害怕。而在普京第四次出任总统后,他还通过与土耳其、伊朗、甚至是沙特、以色列、日本等国的合作,使得俄罗斯的全球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然而,普京终有一天会离开俄国家的权力中心,选择一个合适的继任者才是普京最深层的忧虑。

根据多家西方媒体的报道来看,普京在昨天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表示,他准备通过修宪,一方面限制继任者的权力,另一方面扩大议会和总理的权力,进而实现国内一些权力的平衡。所以,俄现政府应当解散,并重新组成新的政府。有专家分析称,普京正在提前布局总统人选,而梅德韦杰夫很可能会成为接班人,毕竟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与普京的合作非常默契,而且他似乎也比其他人更能理解普京奉行的复兴超级大国的路线。但按照美国方面的说法,俄现政府解散是政局不稳的征兆,修宪是俄总统普京为推动改革,削弱潜在竞争对手扫清道路,普京还在寻求继续连任。不过,俄罗斯人是最有发言权力的。俄媒体称,普京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俄罗斯的前途着想。可以说,没有普京,就没有俄罗斯现在世界强国的地位,而他必须为未来俄罗斯的培养大量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