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持续快一年的大规模战争,对各种武器与战争物资的消耗都是非常惊人的。而这场战争前半段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坦克装甲车辆的消耗非常严重。遍地是坦克与车辆的残骸,可能是未来人们对这场战争最直接的回忆。如此规模的消耗下,也必然对全球坦克装甲车辆的世界实力排名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就是其中参战的一方,在战前被认为至少现役3400辆左右的T64以及T72改进型与更加现代化的主战坦克。这个排名稳居全球坦克装备排名的第2位,不过目前看来,其过去的3400辆T72以上级别的现役坦克,在这次大战中至少已经消耗了2000辆甚至更多,因此当今其内部剩余的“还能打”的现役主战坦克,明显已经下降到了1400辆甚至更少。这个数量排名明显已经掉出了全球前4的位置。当然,也有人说,
该国有传统的多个坦克工厂,可以加班加点的赶制新式坦克恢复装备。但是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该国虽然有多个坦克工厂,但是长期以来生产线活跃的其实只剩一个,还是以完成海外客户的订单为主。在目前的局面下,为本国大力补充新坦克的综合生产效率并不高。不用说突击年产上千辆T90系列,就是年补充100辆到200辆新坦克都难,于是剩下的只能去上万辆的苏联时代遗留的“坦克坟场”去找旧坦克翻新。但是此类行动的效率更加不堪。总之今后每年补充的一两百辆坦克还不够未来战场的“正常”消耗。于是历史上曾经最大规模的“钢铁洪流”,经过这一仗。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能力上都将彻底灰飞烟灭。既然有实力急剧坠落的一方,那么必然有实力相对上升的一方。
哪怕这一方原本是原地不动的状态。而超级大国的装甲部队就因此把自己的世界排名凭空上升了一位。原来是现役坦克数量世界第三,这一下子就上升到了全球第二的位置上。因为超级大国的M1系列没有一辆加入目前的战场而受到损失。不过超级大国目前到底还有多少M1系列处于现役状态,这本身也是有争议的数字。目前有三种说法:第一是有3100辆,第二是有2800辆,第三种说法只有2300辆。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是相对正确的呢。当代的M1系列坦克说来说去全球现役只有四千多辆的样子,但是在冷战高峰年代却不是如此。比如在1990年这种冷战的末期,也就是海湾战争之前,M1系列坦克在超级大国本土以及海外驻军中的总装备量超过8000辆,甚至其国民警卫队都有自己的坦克营。当然在冷战高峰年代。
图片
大国之间随时准备大规模的坦克集团对抗,因此当时保有的坦克总量是当今绝对不能比的;因为当时的苏联还有现役坦克4万多辆。于是当年的西德一家也保有主战坦克3000辆,几乎是当今的10倍。而超级大国在全球保有8000辆M1系列,已经算是“以质换量”。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海湾战争以后,超级大国保有的M1坦克数量开始快速下降。按照统计,美国本身国内装备过8725辆各型M1系列坦克。澳大利亚装备过59辆M1A1;埃及采购过1005辆;科威特有218辆M1A2的简配版。沙特有373辆M1A1以及M1A2的简配版。甚至伊拉克都有140辆M1A1。另外波兰准备采购250辆M1A2,不过还没有到货。那么M1系统坦克的总生产量,是否就是本土的那8725辆,再加上在海外的那1795辆呢?其实不能这么计算。海外的那1795辆,基本都是海湾战争之后,
才对外出口的。因此M1系列的实际总产量,基本就是原本统计的那8725辆。这种坦克在1991海湾战争之后没有再生产一辆新车。因此所有的海外版,都是必须从原本的8725辆中减除。也就是说全球的M1系列坦克,从1979年诞生第一辆56吨级的量产版,到当今现役的高达71吨级的M1A2 SEP ,都包括在8725辆的总产量之内。这个8725的数字最终又分为4部分:第一是美军在本土以及海外驻军的所有现役升级版;第二是出口出去的那1795辆;第三是在废弃厂房中暂存的退役版,但是可以随时拿出来翻新再出口。最后第4类,就是战损或彻底报废当废钢铁处置的,不再计数。从这一点说,当今美军应该还有2300辆是经过完全升级的装备型M1;另外还有500多辆等待升级再恢复现役。因此美军现役M1有2800辆的数字是最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