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看来洞75两栖攻击舰的建造是X加2模式
2020-06-08 10:20:49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在过去多次谈到过,凡是系列的大舰建造计划,等见到第一个真实模块的时候,其实该计划往往已经开始了8到10年了。期间会有变更也会有技术的重新冻结。但是整体动作普遍都开始的很早。有时候在首舰和首批次出现以后,还会根据情况追加几个批次或者进行一些局部的升级。但是舰型的整体大框架是早早确定了的。如果说作为全部计划的分项,设计定型和技术冻结,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会在切割第一块钢板前的3到5年就已经明确。当然,也有用电磁弹射在中途代替蒸汽弹射这种翻天覆地式的设计变化。不过这种情况不说百年一遇,起码也是几十年难遇。更多的舰型还是在正式开工至少2年前,就已经完成了主要设计图纸的冻结。那么从冻结设计图纸到切割第一块船板的这2年时间中,具体还要做些什么呢?
基本就是进行2大项十分繁琐而又极其重要的工作。第一,就是根据设计图纸,生产船厂负责落实和细化生产图纸。这个过程事无巨细,往往有上亿条工作。最考验一个大船厂的综合实力和人员能力,包括细化生产图纸和进行一些试生产。所谓试生产就是实验性性切割一些船板,先建造个别的试验模块,质量通过之后才开始正式切割和焊接生产模块。比如第一艘翘头在真正开工前,就焊接过一些试验模块。现在的三维绘图软件已经非常先进。甚至可以提前对任何细节建模。连模块如何运输如何组装也能具体到未来的每一天该干什么。不过在真正开工前,先试验性的制造个别的模块还是有必要的。一旦首舰的所有工程顺利完成,则可以立即总结经验,后面同型舰的建造的速度和熟练程度都会大大的加快。除了船厂的落实生产图纸,进行试生产外,



第二大繁琐的工作其实就是设备选型,竞标和订货。一艘数万吨的大舰,飘在海上,除了关键的船体、动力设备和武备系统外,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有大量的船员和搭乘武装人员。像航母和两攻,吨位最小的也要有至少2000人在舰上。因此不论是战备还是舰上生活和活动,用到的物品种类数以千计。这些都要提前竞标选型和订货。而谁谁家从来是全球巨复杂系统工程的一流管理大师。这也是像4万吨级的洞75两栖巨舰,一次就可以下水和同时舾装2艘,很可能下水1年内就试航的重要原因。过去超级大国也可以在冷战高峰年代,5年内服役4到5艘巨型航母。但是现在却十几年下来也服役不了一艘福特级。根本原因是巨复杂工程的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都远远不如当年。至于三哥的航母,都不需要再多讲了。因此对谁谁家来说,不论是6万吨甚至10万吨以上的正规载机大舰,还是4万吨以上的两栖攻击舰。在图纸冻结以后。



其实所有的舰上设备选型和舰上用品的竞标订货,都会在1年内全部完成。而且很多长期的优质供货商,还会提前生产好几套设备和用具。比如舰上的桌椅、厨卫设备和餐具用具,为了满足损管和消磁要求,多用高等级不锈钢制造。不锈钢产品可以长期存放也不会变质,因此当年接到订单,就能生产出未来几年的供货数量。而目前的情况是。正规大平板的这类设施和用具,已经准备到了第N套。而洞75的订货则明确到了X加2套。正规大平板的这个N 到底是多少先不说;对两栖攻击舰来说,这个X,应该是目前正在建造的4万吨级的批次。而后面那个2,极大概率就是传说多年的5.5万吨级的洞75A!说明3号和4号舰很可能半年后就会见到。而2型加起来的总数量不会少于洞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