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美国政界著名鹰派人物,总统国安顾问博尔顿重申,美俄《中导条约》将于8月2日终止,美国届时将单方面退出。
宣布正式退出《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中导条约)后,美国国防部立即宣布将全面研发此前受《中导条约》限制的陆基常规中程导弹。
此前,美国和俄罗斯围绕中导条约的争议主要是来自于俄罗斯为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新研发的9M729陆基巡航导弹,美国指责俄罗斯该型导弹射程超过500km,违反了《中导条约》的规定。
相对改进自俄军海基“口径”巡航导弹的9M728巡航导弹,其改进型9M729导弹在原弹体基础上加长53cm,但其480km的公开射程却相比9M728导弹减少了10km。
众所周知,巡航导弹想要增加射程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加长弹体,扩大燃料箱的体积就可以,所以尽管俄罗斯一直解释弹体结构的改变是弹头数量的改变和增加附加设备导致,但美方就是一直不认同,于是双方就这么一拍即散。
虽然说俄罗斯这款导弹也确实是打了个擦边球,但是很明显,美国这就是强行的让俄罗斯背这个黑锅,企图将美方主动退约的责任转嫁给俄罗斯身上。
至于美国本身退出中导条约的真正原因,实际上还是来自于中国。
在条约签订时,中国的弹道导弹技术相比于美苏两国着实是相当弱小,仅有为数不多的东风5系列洲际弹道导弹能够够得到美国本土,中程导弹对于美苏两国来说更是没有威胁。
所以当时签订中导条约的两方人马根本就没把中国考虑在内。
但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由于可以不受条约束缚自由投入科研力量,火箭军各型中近程导弹不仅可以覆盖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全部基地,甚至还拥有了打击海上移动大型目标的能力。
这可就一下子打在了美军的七寸上。对于无比依赖于海外军事基地以及航母战斗群的美军来说,中国的各种中程弹道导弹以及各型号的反舰弹道导弹,就相当于是悬在美军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在西太平洋的美军基地以及部署在此的航母战斗群及其官兵们,对此体会更是相当深刻。
所以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动机很简单,首先就是借此机会,重新订立一个将中国也纳入进来的新《中导条约》,如果不成,那么美国也借此机会真正退出《中导条约》,从而可以放手研制自己的中程弹道导弹威慑中国。
第一个打算很明显是不现实的,中国火箭军绝大多数新型中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均在《中导条约》的禁止范围内;
包括战术弹道导弹东风-15C、东风-16,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1系列、东风-26等,现役全部的反舰弹道导弹也无一例外。
若这些导弹全部销毁,解放军在战术导弹层次上将一步倒退至上世纪90年代。
尽管东风-31、东风-41等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及装备仍不受限制,但对于美军驻日韩及关岛基地,中国便只能“大材小用”,分配有限且昂贵的洲际导弹资源去瞄准这些基地。
无论从作战效费比及使用底线来说都要比中短程弹道导弹麻烦得多。
正因如此,美国高官先后数次在国际场合发表类似言论,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于这类问题也是少有的直接“回怼”,言外之意就是让美方趁早死了这条心。
既然第一条路走不通,那么,就剩下第二条路了,即美国开始研制自己的中程导弹。
8月4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出访澳大利亚时表示,在澳大利亚北部部署陆基导弹,将“符合两个国家的利益”。
同一天,美国新任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又妄称,中国的存在“动摇了印太地区的稳定”,而就在前一天,埃斯帕刚刚表示,会考虑在亚洲部署导弹。
那么美国能否顺利如愿在亚洲部署中导?
在虎哥看来,很难很难。因为美军想要顺利的在亚洲地区部署中导,所面临的困难太多了。
首先是美军自身内部的问题,因为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要有一个前提,即美军有可用的中程导弹。
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实现在我们所讨论的中程弹道导弹,和四五十年前的中程弹道导弹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以前,我们所说的中程弹道导弹,弹道很是呆板,其携带的弹头并没有机动能力。
但现如今,由于中国以及俄罗斯带头研制服役了各型号的高超声速武器,这些高超声速武器一般就是以中程弹道导弹为载具,所以这些机动性很强很难拦截的高超声速武器,也算是中导的一种。
而目前美国如果想要研制自己的中程弹道导弹,自然也脱不开这两条路。
如果美军选择第一种中程弹道导弹的话,到的确可以以比较快的速度研制并服役自己的中程弹道导弹,具体有三条捷径。
一是利用反导试验所使用的靶弹——“人牛怪Ⅱ”TLV靶弹,该弹可将一个400公斤的弹头投送到4000公里外的距离,足以满足美国当前的需要;
二是使用其洲际弹道导弹拆去第三级——只使用两级就是很好的中程导弹,比如MGM-134A“侏儒”洲际弹道导弹和民兵-3洲际导弹就可以做到;
三是美国肯定保存着此前销毁的中程导弹技术,比如潘兴Ⅱ中程弹道导弹,现在只需拿出来稍加改进并启动封存的生产线,就可以快速部署。
但是这些导弹的技术已经比较落后了,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中美先后都拥有了较为可靠的反导能力,这些导弹的突防能力很是一个问题。
那么就剩下第二个路子可以选了,即美国也开始研制以中程弹道导弹为载具的高超声速武器。这也是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虽然美国有高超声速武器的技术积累,但是要将其实现的话,时间也并不会很短。
以我军东风-26导弹为例,根据公开报道,该导弹立项之初就定位为东风-4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取代者,其研制时间要晚于东风-21的服役时间。
从时间节点推算,东风-26的正式立项应该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但直到2015年,即东风-26在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的同一年,这款导弹才正式完成定型;至于真正成建制服役并形成战斗力,已是2018年4月了。
并且,美军内部军种之间的矛盾,也是影响导弹服役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军目前并没有类似中国火箭军之类的导弹部队编制,这对于导弹的顺利服役并投入部署又是凭空增加一大难度。
陆军势必要夺回因《中导条约》而丢失的全部战区核常兼备弹道导弹打击力量;
空军毫无疑问想在“民兵”导弹基础上揽下全部岸基弹道导弹的指挥权;
想要跟一二三四等人平起平坐,顺便将海军陆战队踹到“五等人”位置的“独立”派人数也不少....
其次是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困难。美国想要让其中程弹道导弹能够够得到中国本土,那势必要将其部署在亚洲地区的美军盟国的军事基地。
但是吧...美国在亚洲的这些个小弟们,虽然平时看上去一个个都挺听话的,但是实际上,个个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最近日韩的贸易摩擦就是个例子。
这些个国家,让他们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打打顺风仗那还行,但是要在自家的国土上部署中程导弹,成为一个炮灰,那就不行了——没有哪个国家国家甘愿让自己的国土成为核反击的靶子。
有人可能会反驳,韩国不是也在本土部署了美国的萨德系统了吗?
但是萨德好歹还算个防御性武器,中导的性质可完全不一样,一旦部署意味着和中俄全面敌对,这个后果以日韩个人的力量承担不起。
部署了萨德,以后最多也就是挨几发常规弹头,但是一旦部署了中导这种典型的进攻型武器,那挨的可就是核弹头了。
前者最多也就是萨德附近的居民抗议一下,后者可就不同了,毕竟谁也不想挨核武器的炸不是?
至于此次炒的火热的澳大利亚?今天刚出了一个新闻,大家可以好好品一品。
在埃斯伯和蓬佩奥希望在澳大利亚部署射程5500公里以上的导弹,用以对抗中国“日益强大的威胁”之后,
澳国防部长琳达·雷诺兹8月6日紧急辟谣称:虽然在美澳会议上讨论了相关事宜,但澳大利亚不打算在本国部署导弹。
雷诺兹这样告诉记者:“我们没有要求,没有被请求,也没有被考虑部署中程弹道导弹,我想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看到了吧,大家都不傻,对于亚太各国置自己的国家安全于不顾,心甘情愿受美国摆布部署中程导弹针对中国,无非是美国一小撮人的臆想罢了。
而对于屡次采用单边手段破坏世界和平进程的国家,历史终将对其有一个公正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