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嘛,7吨级的中型武直和10吨级的重型武直差距就明摆着差那3吨!其实7吨级基本是指7吨到7.5吨之间。而10吨级重武直一般是10.5吨,说的都是最大起飞重量。但两者的外观体量差距并不明显。不像固定翼战斗机中,轻型级和重型机的尺寸差距那么一目了然。也就是说,最大起飞重量7.5吨的中型武直和10.5吨的重型武直的外观尺寸乍看是差不多的。两者3吨的差距主要就是在3吨的载重上;而这多出来3吨的载重,又主要表现的内油和外挂油料以及外挂武器的重量差异。由于本身的体量差不多,对直升机来说就是长度、宽度和旋翼的直径都接近。中型武直和重型武装直升机的空重差异非常小,两者几乎都是5吨级的空重;最多差两三百公斤。最终的差异在于带多少油料和武器。
而且两者基本都是2个飞行员串列双座。因此差距就是中型武直只能最多携带2.5吨的燃油加武器。而重型武直却可以携带5.5吨的燃油加武器。因为外观尺寸差不多,主机舱的尺寸也差不多,会导致两者的功重比,中型武装直升机未必一定比重型机差。对固定翼战机来说,一般都说推重比。而对直升机和螺旋桨类的固定翼飞机来说,对比的都是功重比。比如WZ10中的一些改进型号。其功重比甚至比长弓阿帕奇还要高一些。功重比高的好处当然很明显。这就是作战机动性更强些,可以做出一些更高难度的特技动作;在双方近距离的格斗中可以率先获得占位优势;在一定高度爬升翻越障碍,比如翻越山头时的动作更显轻盈。对直升机来说,功重比虽然重要;但是短时间内飞得再轻盈,却未必能长时间的坚持下去。
对中型武直来说,就是不外挂任何武器折腾,也只有2.5吨的燃油可以消耗;而对重武直来说,却可以有5.5吨的燃油可以消耗,两者差距巨大。表现在航程上,长弓阿帕奇可以直飞1950公里;而7吨级的中型武直一般航程骤然缩小到了800公里,差距是2倍还多。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对固定翼战机来说,作战半径等于是在飞一个来回的同时,还要求在战区徘徊大约15分钟,搜索和迎战对手。这个最大距离就是作战半径。而对只追求一击而不缠斗的截击机来说,只要求在战区徘徊5分钟搜索和迎战对手即可。因此截击机或者普通的战斗机做截击模式时的作战半径一般更远一些。对武装直升机来说,由于追求树梢之高的复杂搜索和作战,因此一般要求武装直升机必须要在战区徘徊1.5个小时之久。因此所有武装直升机的作战半径,数字上比3代固定翼战机要短。
名义航程800公里的7吨级中武直,实际作战半径其实只有150公里,剩下的500公里都算是在战区反复徘徊1.5个小时的飞行。而10.5吨的长弓阿帕奇的作战半径则在600公里;还可以在战区反复飞行650公里作战。150公里与600公里作战半径的巨大差异,才是必须发展重型武直的最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