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这是中国人对经济结构的总结。
商业也分层次,行商坐贾,四处跑的叫经商,比如和城管们斗智斗勇的摊贩;坐地开店候客上门的叫作贾,买卖做大了甚至可以店大欺客,爱买买,不爱买下一位。现在是竞争时代,这么牛逼的商家已经不多了。
买卖东西赚的是低买高卖的差价,那是一般的商业,层次再玩高一点的商业,那就是拿钱做买卖,古代干这活儿的叫钱庄,比如平遥、太古一带的白银谷;往近代现走发展,那就叫金融,比如华尔街,比如伦敦金融城。
中国近代汇兑业务银行的鼻祖——平遥日升昌
普通的金融,说起来不复杂,一头吸收存款,另外一头放贷。给存款的人付点利息,保证存款随时能够取出来;放贷这一头,尽量保证资金安全,到点就收利息,同时控制风险,万一钱收不回来,最好有抵押物可以拍卖回款。
再复杂点的金融,保险、期货、证券,道理大概也差不多,就是把钱集中起来,投资给需要用钱的生意人,收取投资的利息,再分一点给集资的人。
经济越发达,资金周转越快,金融就越赚钱,去过平遥的人,都会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白银时代,中国本土金融家的实力,完全不逊于那个时代任何国际同行,能够称得上富可敌国。
金融不仅提供了货币的流通,最重要的是,提供了“集中小钱办大事”的机制。可以说,没有现代的金融,就没有现代的经济。
本来嘛,做生意做到开银行这个层次,已经是生意的高境界了。不仅赚钱干净,而且利润不菲。
金融如此重要,以至于国际上玩金融的,都要有联合国五大流氓身份,而且主要是英美法在玩。毛熊就没好好玩过,熊猫刚刚开始玩,国际形势立刻就是一片紧张。
再高的利润,也满足不了人类无止境的贪婪之心。人类总习惯追求超越,特别是赚钱的数量。
这里先举一个生物学的例子:
人的快感,是由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来决定。当我们饿肚子吃饭的时候,谈恋爱的时候,ooxx的时候,都会分泌这种物质,让我们感觉到快乐,鼓励身体下一次这么做。
按照生物学的规律,OOXX是大自然能够赐予人类的最高多巴胺分泌量。任何试图超越OOXX快感的行为,都会导致致命后果。
如果人类想超越OOXX的快感,那就会吸食毒品。毒品会透支人的生命。哲学一点的说,人的一生最多只能有那么分泌总量。吸食毒品,实际上是用生命透支快感。
这个比喻,用来形容金融就是这样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就是商业上的OOXX行为,各取其利,对双方都是有益有利的。超越这一类的金融行为,统统都是赌博或者吸毒。
如果金融家更加贪婪,想要从实体行业,榨取更多的利润。往往就是利用金融资源的优势,多从实体经济榨取一些油水。就像吃了伟哥,OOXX也许更激烈了,但是对方承受能力总是有限的,过了度,必然会造成另一方痛苦不堪。
另一个更具体的例子:四大国有银行的利润,占A股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半壁江山。也就是四大银行之外的两千多家上市,辛辛苦苦干活,大部分都变成了银行的利润。
实体经济因为竞争的关系,利润一般比较薄,做事辛苦钱难挣。因此,无论实业怎么发展,能够供应给银行家们的利润,都是有限度的。
当实体经济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的时候,银行家们开始金融创新。就像ooxx满足不了某些人的刺激,有人就开始玩毒品。
在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严厉的反毒品法律,不仅吸毒违法,贩毒更是重罪。不过,金融诈骗金融犯罪,后果往往比贩毒还严重,判刑却并不重。
金融行业的人很聪明,他们发明的金融毒品,冠以美好的明目,叫作金融创新。当然,还有金融泡沫,或者金融传销,或者庞氏骗局等等……..不同名义的称呼。
随笔其实就是一种散文,散文的境界,是形散神不散。楼主现在已经从金融扯到人类的OOXX。现在得聚精会神一下了。
那么,现在的金融毒品是什么呢?
按照楼主分类起来,其实就是两类,一类是炒作,一类是集资骗局。所有的金融陷阱,都不外乎这两类。
所谓的炒作,炒外汇,炒红木,炒比特币,炒黄金,炒白银,炒石油,搞期货,都是这一类玩意。简单的说,一个东西,现在一个价,别人告诉你过一阵,它会涨价。然后你买下,等着将来涨价卖出去。这就像击鼓传花游戏,谁接最后一棒谁倒霉,在此之前,所有的炒家,都是受益者。
任何东西的价格,最终反映的是它的稀缺程度,还有真实的使用价值。价格低自然会涨上去,价格高自然就会回落。炒作就变成了一种赌博,赌对了,自然赚得不亦乐乎;赌错了,那就认栽认赔。
这些年,中国人炒作过的兰花、邮票、红木、普洱茶、真假古董、名人字画,最后结果都是悲剧收场。
随着网络交易的兴起,炒作的东西越来越虚拟化,比如石油期货、纸黄金、比特币,很多诈骗犯就会趁虚而入,他们自己搞台服务器,用一个仿真程序,就开始吸引人加入炒作。然后用后台程序,把加入者的钱洗的一干二净。
凡是不在国家官方交易所开设账户的炒作,比如网络上各种吸引人参与的炒金、炒银、炒原油、炒比特币的,统统都是金融诈骗。
炒点东西,毕竟都是一个个人参与的,受害者往往也就是个体。金融界真正的大毒品是什么呢?是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吸引人集资,用后来人的钱,支付前面人的利息。就是金融传销。
用集资得来的钱去投资,如果投资赚钱多,付给投资人的利息少,这人就叫作巴菲特。可以把雪球越滚越大,成为一代股神。
巴菲特全世界只有一个,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只有一家。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成功案例背后,是无数的集资悲剧背景。
麦道夫的骗局
如果玩砸了,投资效益不好,但是为了吸引人不断加入,不断地用后来人的本金去付利息。这把戏早晚要拆穿,这就是庞氏骗局。
有史以来,庞氏骗局玩得最大的(500多亿美元),莫过于美国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以至于麦道夫骗局,成了庞氏骗局的代名词。
美国人会玩。自然中国人也会玩。这几年中国也玩爆了很多庞氏骗局。去年玩爆的e租宝就是一个典型,包装一个美女总裁,遍地广告轰炸,许以高利息回报,全国吸纳资金,把麦道夫几十年玩的把戏,不到两年就干完。
中国版本的麦道夫骗局
象e租宝这样的集资玩爆的,最近还有很多,比如中晋系集资案,比如云南泛亚贵金属交易案,
老百姓也有自己的玩法,民间借贷和集资,在江浙发达地区特别流行,这种集资的“钱生钱”游戏,前些年玩得极盛,当然,本质上也就是缩小版的庞氏骗局。骗局拆穿,多数人血本无亏,还有一些人跳楼跑路。
民间集资的陷阱
吸毒是要倾家荡产的,也会出人命,金融毒品,也是如此。
如何识别金融毒品,就这么几句话:没有国家背书的投资,都是赌博;凡是拿钱生钱,并且需要不断有新人加入的,都是金融传销毒品。
那么,美国国债是不是庞氏骗局呢?是,也不是。说它是,它的确符合庞氏骗局的特性,说它不是,因为他有美国国家信用担保,最坏的结果,就是美国印钞还债。
多数人赌博的时候一掷千金,但是很少有人愿意为一篇好的作品付钱。所以,在华尔街诈骗一条街,充斥着美国最聪明的脑袋。而我知道的中国大部分优秀作家,连养活自己都不容易。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同时也请远离一切金融毒品,记着天上没有免费掉下的馅饼。你想贪图人家的一点利息,人家想要的是你全部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