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未来核动力航母的装备总数不宜超过6艘
2020-09-17 13:13:51






核动力航母,有吨位大,续航力强的优点;但也有出动效率低下,人员费用翻倍,长期在船坞趴窝,紧急出动能力不足等缺点。超级大国海军现役11艘核动力航母,最新的一艘79新肯尼迪号也已经舰体成型;第80号已经开始入坞;第81号也已经生产合同确定。这样一下子等于有14艘全核动力的超级大船摆在那里。仅仅这14艘大船,总吨位就超过了128万吨。已经可以单独拿出来排列到全球海军的第3名,好一个鹤立鸡群。但另一种事实是,最早下水的一艘,尼米兹号已经服役了47年。前5艘,也就是一半的尼米兹级,都已经是服役了30年以上的老舰。出动效率越来越低。而目前78号福特级至今交付了也不能使用,更不用说什么实战。福特级身上有什么先天不足,后面的79号、80号和81号;一样不缺都会有!



曾经有一阵讨论要把电磁弹射和电磁拦阻再次换回蒸汽弹射和油缸拦阻,但是又没有任何下文了。可见说了都等于和没说一样。所有超级大国的2000多家航母设备供应商,并不在乎这4艘福特级甚至以后更多的福特级按照目前的设计和建造程序走下去,最终会不会形成战斗力,他们只关心自己什么时候拿的全部的合同款项。因此福特级的乱象还要长期持续。实际部署只能继续靠老旧的尼米兹级再硬顶10年。可是10年以后呢?超级大国海军似乎根本就没想的那么长远。既然再次提到核动力航母出动效率平均比常规动力航母低很多的问题。主要原因自然是核动力航母的平均入坞维修时间过长造成。那么就一定有更深入的问题,这就是核动力航母平时到底在不断的“修”什么?从现有资料来看,



超级大国有全球使用常规动力大型航母和核动力航母的最多经验。这些航母日常维修或者包括大修的最主要方面无非是3大项。第一是蒸汽弹射系统;第二是舰上的电气系统,第三则是核动力包的维护。前两项常规动力大型航母与核动力航母都具备。因此维修周期长,主要还是维护核动力系统比较麻烦。到了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才刚刚实现25年换一次核燃料。换句话说,更早的尼米兹级,基本10到15年就需要换一次燃料,换料就必须入坞至少2年。一艘尼米兹级服役一生如果换料4次,大修总坞期就需要8到10年。等于至少五分之一的服役期内动弹不得。而常规动力航母服役50年,根本不存在换料的这8到10年停滞期。核动力航母平时发生跑冒滴漏都必须入坞维修,因为核设施的哪怕轻微泄露都是大问题,而常规动力航母有点小范围的漏水漏气仍然可以披挂上阵,这就让核动力航母在换料大修之外,日常的维修期又增加了不少。



从提振大国地位,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来看,新兴海军的核动力超级大船必须造。而且越早造越好,吨位越大越好。最好到标排12万吨,满排15万吨级的巨型航母,对所有的尼米兹级甚至福特级形成碾压优势。但是数量却完全不必和超级大国海军一样搞成全核的14艘。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在2030年以前,6常2核是最佳比例。而到2040年,8常4核的已经足够。到2050年,则可以维持8常6核的比例关系。8艘常规动力航母,正常情况下可以随时出动4艘,而6艘巨型核动力航母,则可以确保随时出动2艘,如果是新舰则可以随时出动2.5艘。6到6.5艘巨型航母随时部署在全球大洋上,加上到时候具备的8到10艘076作为辅助,谁敢与之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