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关键设备已大批量产:中国航母“下饺子”不受限制
2017-07-08 08:12:29



中国是否能造航母阻拦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愈谈愈新,愈谈也能谈出新热点,今天小溪再次来回顾这个话题。


小溪指出,航母阻拦索,虽然称为阻拦索,但实际称为阻拦装置更为合适,在飞行甲板上以阻拦索为主,而在甲板之下则主要是阻拦动作部分。
阻拦索是阻拦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为了保证飞机着舰安全,提高飞机尾钩的勾索率,飞行甲板上通常都设有4-6道阻拦索。第一道阻拦索一般设在距飞行甲板尾端36~51米处,每道阻拦索之间的间隔约为12~18米,在最后一道阻拦索之前设置阻拦网,当飞机无法通过阻拦索降落时候,采用拦机网拦阻飞机着陆,不过拦阻网是最后的选择,其对飞机有破坏性,非必要时候不会采用,一般拦机网是临时布置,平常不设布置。


飞机降落航母的动作如下:当飞机即将降落时,首先放下起落架和襟翼,同时,将装在舰载机上的尾钩放下。飞机俯冲着舰,其尾钩就可能钩住间隔布置在甲板上的多根阻拦索中的一根,通常第二、第三根阻拦索的拦机率最高,飞机尾钩勾住阻拦索继续向前滑跑,阻拦索给飞机施加向后的作用力,使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小,然后飞机停止。在飞机停止的瞬间,绳索中存在的应力使飞机向后滑动很小一段位移,阻拦索会自动从飞机的尾钩上脱落,失去拉力的阻拦索恢复到原来的位置,阻拦索的能力是能将飞机瞬间有几百节速度降低到静止,所以此时拦阻对飞机结构和阻拦索的牢固度都是考验,当然仅有表面上的阻拦索和拦阻网是远远不够的,这还要依靠甲板以下工作的阻拦动作机构。
国内外现役航空母舰上普遍使用的拦阻装置为MK7型液压缓冲式拦阻系统,除了阻拦索和支撑外,还包括甲板以下的拦阻索系、滑轮缓冲系统、拦阻器系统、钢索末端缓冲系、复位系统、冷却系统等。拦阻器系统又由主液压缸、定长冲跑控制系统、蓄能器、膨胀气瓶、定滑轮组等结构组成。说了一大堆,其实就是舰载机尾钩勾住阻拦索那一刻,舰面以下的动作机构即开始工作,将舰载机传递给阻拦索的动能以消耗缓冲,直至将动能归零,这就是阻拦动作机构的作用。


回到中国是否能造航母阻拦索的问题,或许应该称为阻拦装置,据业内消息,中国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航母阻拦索的研制,并有江阴的一家企业参与竞标,该企业也承担大桥的悬索和斜拉索装置的制造,中国在材料和结构两端都完成了阻拦索的制造,但谈到阻拦装置,中国的预研可能更早,早在80年代引进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航母之时,中国即开始分析其阻拦机构,之后在引进前苏联瓦良格号航母之时也引进了相关资料,据传,中国获得了除涅瓦设计局外的另一份备份资料,该资料来源很可能指向乌克兰方面。而001A号航母的下水和之后002号航母的建造证实了中国的航母阻拦装置已经走向成熟,批量生产的航母绝对不会有掐脖子问题,而相对号称航母大国的印度则做不到这一点,印度的航母用钢甚至也要从欧洲和俄罗斯引进。目前中国已经开始下一代电磁阻拦装置的研制,福特号航母上采用的正是这一套装置,中国的航母阻拦装置必将阔步五洲,踏遍七海,创造中国航母未来的辉煌!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