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冲突不断,双方已经围绕边境实际控制线展开了多轮交火,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这期间,印巴双方还互相指责对方外交人员从事“间谍活动”,双方关系全面趋紧。那么,是什么原因点燃了此次印巴烽火?印巴关系又将何去何从?

印巴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主要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这一问题不但牵扯南亚两个大国的旧仇新怨,更有政治与历史脉络留下的伏笔。印巴独立前,查谟和克什米尔是大英帝国的一个土邦,英国不干涉土邦内部事务,但土邦承认英国的最高主权。对于当地的民众,英国人则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其先是站在印度教上层歧视穆斯林,而当印度教民族主义兴起后,又开始扶持伊斯兰教势力。而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克什米尔当地又分成了两个不同背景的政党,一支希望加入国大党领导的印度,另一支则希望克什米尔加入穆斯林联盟建立的巴基斯坦。1947年,蒙巴顿就任印度副王后,提出了有关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蒙巴顿方案”。方案主要针对英属印度各地区的划分,原则是一举多数居民的宗教对数,分别建立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和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

不过,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近80%的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并直接引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在联合国调停下,根据停火线,印度占3/5土地和3/4人口,巴基斯坦占其余部分。此后双方又爆发两次大规模战争和无数的小规模武装冲突。但到目前为止,克什米尔问题仍悬而未决,并成为印巴诸多冲突的导火索。而此次印巴烽火再起这与印度国内政治形势有关。由于印度国内疫情形势愈发严峻,莫迪政府为了转移国内民众视线,满足自身政治需求不断在领土问题上展示强硬态度,印度军队不仅多次越境采取军事打击行动,甚至还使用重型武器炮轰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并造成巴方人员的严重伤亡,实在是猖狂至极。

印巴边境冲突持续升温,两国的紧张关系也延伸到了战场之外。日前,印度宣布驱逐巴基斯坦50%外交官,指控对方窃取印度军事情报并与“恐怖分子”有联系。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宣布驱逐印方外交官并指责印方违反国际关系行为准则。此后,印度不断向边境地区调兵遣将,并将战机、坦克、火炮部署到前线地区。据巴基斯坦媒体6月2日报道,印度军队再次违反2003年的停火规定突然向边境地区开炮。据悉,印度军队使用了迫击炮和重型武器对平民发动炮击,并造成一名男孩死亡。巴铁陆军随即向印方开火的哨所射击,并警告别想投机取巧,试图以武力行动转移国内外压力。

有分析指出,印度企图利用边境问题转移国内民众视线,缓解民众对莫迪政府抗疫不力的不满情绪。尽管克什米尔两次战云密布,但印巴双方全面开战的可能性不大。印巴两国斗争了几十年,两国都多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沉重代价,但这一问题仍未能得到解决。数十年战场厮杀的沉痛教训警示两国,以武力解决边境领土纠纷是行不通的。有学者认为:“回首发现,印巴几十年的冲突除了流血和伤亡,克什米尔问题还在原点。印巴矛盾复杂,积怨较深,特别是印度不断挑起事端,给本就脆弱且敏感的印巴关系带来阴影”。如果印度不能改变以武力解决问题的错误方式,印巴仍将战火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