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飞行路线
2018年9月29日12时13分,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CentiSpace-1-S1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快舟一号甲(KZ-1A)火箭第二次成功飞行,预示了这么多强大的信息!五角大楼错误地以为中国动能-3号(DN-3)反卫武器升空了,看来杯弓蛇影紧张过度了!
这是快舟一号甲第二次商业飞行,火箭的制造商航天科工4院,这家中国导弹巨头的子公司表示,已经签署了其他七项即将签署的发射合同。
快舟一号甲火箭是航天科工四院设计,直接来自快舟一号(KZ-1)军用发射器,该发射器于2013年和2014年成功发射两次。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采用三级固体动力+末级液体助推的串联式布局,全长约20米,起飞重量约30吨,最大直径1.4米,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00-700公斤,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300公斤。
快舟2号卫星集成在KZ-1发射器的顶层
民用发射器快舟一号甲(KZ-1A)最初被称为“快速反应”的快舟一号(KZ-1)的概念非常接近美国陆军的ORS(快速响应空间计划)。其目的是使中国能够获得设计和发射小型卫星的解决方案,满足战时快速响应的战术需求。
这种快速发射能力将允许中国在战时可以不到24小时完成或恢复各种空间侦察卫星。因为相关的卫星体积小,寿命短(约两年),从制造阶段直接集成到它们顶层的火箭上。然后对卫星发射器组进行预先测试并存储在弹药库中,换句话说快舟相当于固体东风战术导弹的商业版本。并且根据需要,只要选择应相卫星发射器“放在架子上”就足够了,然后移动发射。这就像是一名坦克射手,可以根据目标选择他的大炮弹药,非常方便。
试验微厘卫星
军用版KZ-1设计用于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上载荷430公斤,而民用版KZ-1A则失去了“综合卫星发射器”的关键特性,能够发送200千克载荷到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航天科工集团的商业宣传册显示,KZ-1A的发射 - 长20米,直径1.4米,重约30吨 - 通常在半挂车上进行。
但事实证明,KZ-1A的前两次发射都是用专用车辆,就像东风弹道导弹一样。我们还了解到,在此次发射期间,地勤人员依靠中国天链一号中继卫星作为控制和后续部分。
KZ-1A
无论是半挂车发射,还是像弹道导弹这样的移动发射,可以肯定的是,发射场不是在酒泉卫星中心,而是来自酒泉东部几公里的新场地。
两个新的发射场位于酒泉基地以东,一个用于KZ-1 / KZ-1A,另一个用于CZ-11火箭。
应该指出的是,美国情报部门将把这次KZ-1A发射的准备工作与DN-3中国反卫星导弹发射的准备混为一谈。美国一名军事专家比尔盖茨在2016年12月9日的文章中引用五角大楼的消息说,DN-3导弹准备发射。
发射现场
我们知道KZ-1A首次飞行计划于12月底开始,并且KZ-1和KZ-1A与中国第一枚反卫星导弹DN-1和DN-2共用同一基本平台KT-409 ,看到美国分析人员将快舟1号空间发射的准备与反卫导弹的准备混淆不足为奇。
KZ-1A发射器
我国的陆基中段拦截弹配套的助推器是衍生自航天科工的开拓者1号(KT-1)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编号KT-409。KT-1火箭一、二级使用DF-21中程弹道导弹的FG-04和FG-05发动机,直径1.4米,三、四级分别采用FG-53和FG-54发动机。陆基中段拦截弹很有可能是以KT-1为基础的KT-409火箭为助推器,外加863-805专项发展出来的小型化KKV构成,具备和美国GBI类似的射程和射高,以作为国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基础。
本次发射成功预示着中国至少有两种火箭可以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一是 长征火箭二是航天科工集团的快舟运载火箭。
KZ-1A
虽然KZ-1A的目前的发射能力是有限的,但一个更强大的版本KZ-11在轨能力一吨,计划在今年进行首次飞行,还有更重要的运载能力达20吨KZ-21版本,计划在2022年发射。价格和成本非常有优势,根据近几年市场需求,按每年销售 2-3 发,每发 13%毛利 率,销售 3 年左右就能收回全部研制投入,并有一定的盈利,随着市场的不断拓 展,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至于CentiSpace-1-S1卫星,这是一颗试验卫星,重97千克,基于SECM WN100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未来将形成120颗小卫星网,这将有助于加强北斗导航系统的信号,以实现厘米量级的网络定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