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5 日,西方的圣诞节,中国给西方列强送了一个很好的 " 圣诞礼物"。当天,有网友爆料称,装有国产矢量推进(TVC)版太行发动机的 J-10B 战机在成都完成首飞。而这家装有矢量推进发动机的J-10B 前不久曾在网上曝光过。
据分析,中国版的矢量推进发动机技术应该类似于俄制 SU-35 战机的 117S发动机,采用轴对称矢量推进喷管(AVEN),可上下左右 360 度方向偏转 10 度左右,从而实现战机的超机动。
中俄的技术,与美国 F22 战机上采用的 F119 二元喷口技术有些不同,美国F22 为了提升隐身性能,采用了只能上下偏转的二元喷口技术。在机动性方面,中俄技术优于美国,在隐身性方面美国技术优于俄罗斯117S,所以中国的矢量推进技术到底比美国的 F119是不是先进,则要看在隐身方面处理得好不好。当然,在推力方面,相信我们与美国还有一定差距,短期内难以超越。不过,无论如何,我们国家隐形战机的矢量技术发动机实现了突破,这就是一个重磅好消息。

装有矢量喷管技术发动机的 J10B 战机正所谓新年了要好事成双,果然发动机要好事成双了!圣诞节礼物,当然得来个 " 双蛋 "了,这样西方国家收到后才会意外嘛!
据媒体报道,2017 年 12 月 25日,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CJ-1000AX)首台整机在上海完成装配,标志我国首个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验证平台已经建立,将为后续研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这两大突破,一个是军用,对比的是美国最先进的战机 F22,中国有了这样的发动机,在J20 与美国 F22对比时短板会越来越少。民用大涵道发动机的突破,意味着我国在大飞机领域又取得新突破,未来将会和空客、波音竞争大型客机市场。中国航发集团刚刚组建不久,没想到这么快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真是可喜可贺了!2018年,相信祖国会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
国产大客机发动机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据工信部官网12月29日消息,我国首台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CJ-1000AX)首台整机于25日在上海完成装配,同一天,该发动机的核心机在上海实现100%设计转速稳定运转。首台验证机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包括3D打印的燃烧室燃油喷嘴等。
工信部网站截图
据工信部官网29日消息,2017年12月25日,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CJ-1000AX)首台整机在上海完成装配,标志我国首个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验证平台已经建立,将为后续研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CJ-1000AX由中国航发集团商发公司负责研制,直径1.95米,长3.29米。其结构复杂、试制难度大,包含风扇/增压级、核心机、低压涡轮和附件传动机匣装置,由近35000个零组件组成。
中国航发集团商发公司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研制模式,联合24家单位参与试制工作,先后突破了钛合金宽弦高空心率风扇叶片、铝合金大型薄壁风扇包容机匣、3D打印燃烧室燃油喷嘴等多项试制关键技术,同时也攻克了大直径、长轴类单元体水平装配技术难关,历史18个月完成首台整机试制、装配。
首台装配好的CJ-1000AX整机(图源:工信部网站)
此外,工信部网站同日报道,25日,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CJ-1000AX)核心机在上海实现100%设计转速稳定运转,为后续开展深入试验验证提供了有力支撑。
核心机由高压压气机、燃烧室和高压涡轮及相关系统组成,实际工作的温度、压力、转速极高,其技术复杂程度和难度代表着机械领域的最高水平。核心机试验主要目的是验证各部件及相关系统的性能、功能和匹配性,提前暴露问题,降低整机研制风险。
本次核心机试验历时39天,累计试车46次,初步验证了核心机各部件及相关系统的性能、功能和匹配性,同时也验证了压气机分块预估、燃烧室点火预测、涡轮工作状态分析和国内首次开发的“骨架特性”性能仿真模型等技术,有效补充和丰富了核心机的研制体系。
C919目前使用的LEAP-1C发动机,由美法合资的CFM国际公司所研发。(图源:Flightglobal)
据微信公号“两机动力控制”介绍,国外航空媒体Flightglobal认为,CJ-1000发动机的成功将对CFM国际公司(美国GE和法国赛峰的合资公司)的LEAP-1C发动机造成商业冲击,目前LEAP-1C发动机是C919发动机的唯一动力引擎。
LEAP-1C发动机相关数据(数据来源:赛峰集团官网,观察者网汉化)
此外,从外形上来看,CJ-1000AX的直径为1.95米(76.8英寸),长度为3.29米(10.7英尺)。相比之下,Leap-1C的1.98米直径和3.32米长。CJ-1000AX较短的长度很可能是因为与Leap-1C相比,CJ-1000AX在低压涡轮机中使用一级旋转叶片的设计的原因,因此CJ-1000AX的低压涡轮为6级,而Leap-1C发动机为7级。
Flightglobal还认为,中国在商用发动机的先进技术应用上与西方还有较大差距,比较典型的是CJ-1000A在风扇系统上,既没有采用类似美国普惠公司的齿轮传动结构,也没有CFM公司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风扇叶片,而是采用英国罗罗式的空心钛合金宽弦风扇叶片。
发动机一直是制约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国家发展大型客机的短板,如果不能解决“中国心”的问题,我国的航空工业就谈不上是一个完整的、独立自主的体系。因此,我国在启动大型客机项目后不久,就成立了中航商用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为国产客机研制动力系统。
据《大飞机》杂志此前报道,在2014年中国航空推进技术高峰论坛上,中航商发设计研发中心高级专家倪金刚向参会代表介绍了目前国产发动机的研制进展。
倪金刚表示,公司正在研制CJ-1000AX验证机,目前的计划是在2018年完成验证机的研制和试车工作,并同步开展部件、系统、工艺、材料等技术的多轮持续改进,以确保发动机满足C919大型客机的技术要求。如果进展顺利,CJ1000-A发动机将于2022年装备C919大型客机,到2026年,CJ1000-B发动机将装备C919延程型客机。
在系列化发展和适航取证方面,中航商发计划用于窄体客机的CJ-1000系列于2018年实现验证机达标,2022~2025年完成适航取证;用于宽体客机的CJ-2000系列计划2020年完成技术预研,2022年完成试验验证机达标,2025~2030年完成适航取证。而针对小型支线客机的CJ-500系列,倪金刚表示,由于目前的市场需求量有限,因此短期内不会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