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和俄罗斯正在着重研发”末日列车“-铁路机动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中国方面最有可能正在服役的就是东风-31铁路机动发射版本。虽然美国已经正式报道过中国的东风-41导弹的在铁路上发射模拟弹射实验,但是那只是模拟发射尚没有进行实弹发射。所以,现在我们所能见诸报端进行实战化战备的就应该是利用东风-31或者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版本基础上研发的中国版的“末日列车”。由于中国铁路网密集,车站繁多,而且重载线路和民用线路都具备,更为适合发展这种利用铁路机动发射的导弹。而俄罗斯发展铁路机动列车,主要是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上,火车的运动范围和速度,远非陆基卡车版本能够比拟的。
中国展示“末日列车”战备值班部队最早只是在新闻中的“惊鸿一瞥”,但是仅仅几个画面就让外界似乎发现了新宝库。在这次低调亮相后,关于中国铁路机动发射洲际弹道导弹部队就一直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外界普遍猜测,中国的导弹列车应该类似于俄罗斯的SS-24导弹列车的编组,采用类似于SS-24“手术刀”洲际弹道导弹外加3枚备用弹的运载方式,在铁路干线和洞库之间进行来回待机。一般一辆发射车就是一个发射连,除了在不同的站点停下进行必要补给和维修以外,长时间就是在铁路上进行机动待机。
美国也不是没有研发过列车发射核导弹的方案,不过最终还是放弃了。美国淘汰列车发射核导弹方案跟淘汰陆基洲际战略导弹的因素差不太多。首先一个难点:美国地广人稀,一辆特制的无论是发射火车还是导弹卡车,都可以被轻松的识别出来,尤其是主要公路干网上要是有超长卡车或者铁路干线上出现特殊外形的货车都可以轻松的被识别出来。因为在上个世纪60到80年代,洲际弹道导弹的长度都需要接近20米左右长度,这个长度在公路或者铁路上跑,转弯和过山洞都是个难题,更别说到处机动发射了,这一切都需要研发专门的设备,而基于当时的技术是无法做到跟常规列车车厢大小一致的体积。而且从美国东海岸打当时的俄国或者中国,利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发射已经足够了,所以尽管美国都研制出了相应的牵引列车和牵引车头,最终还是放弃了发展陆基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想法,改为全力发展海基战略导弹核潜艇,这个经济性和实用性都相得益彰的方案。
中国和俄罗斯不一样,中俄现在都在面临着美国反导网络的威慑,在海基核力量在海上游弋时会受到美国及其盟友反网络的围剿,这些都决定了中、俄必须要发展陆上机动发射平台的必要性。对比公路机动平台体积大,过桥梁和隧道等受限的情况,铁路机动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小时,一个昼夜机动距离可达2000公里,机动灵活性更好。而且,铁路发射的车厢方便伪装成普通的货运列车,发射车运行比较平稳,方便乘员对车上导弹进行随时检修,缩短进入发射阵地后的准备时间。
而且中国采用的列车无论是体积上和个头上都非常接近现有的绿皮客运列车,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现在为什么要保持所有绿皮车统一颜色了。在上千辆绿皮火车以不同的速度运行在12万千米的铁路线上,这样的密度就算换无人机24小时临空都查证不过来。美国曾经计算,在上个世纪卫星临空最好的情况就是同时能够有2颗卫星出现在俄国头顶,要锁定一辆铁路机动的导弹发射列车,至少需要3颗卫星才能持续跟踪1小时,所以根本找不到目标,更别说打击了。后来美国想了笨办法,造出B-2轰炸机专门在西伯利亚平原上游弋,发现疑似目标就直接炸或许能够剿灭“末日列车”。但是这个策略套到现在的中国或者俄罗斯头上是完全无法实施的。找不到对手,还没法打。美国的《基督教箴言报》曾引述美军战略打击司令部的一名少将的话称:中俄大力发展是铁路机动发射洲际导弹是针对美国反导系统最有效杀手锏之一。既然敌人反对的,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大力制造。另外,50年前的今天,中国的火箭军的前身二炮成立,祝中国火箭军生日快乐,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