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多年,甚至是30年来,凡是比较关心军事的人,都知道一句相当古老的传说,叫做:航母八月上船台!当然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所有超过4万吨的航空大舰,包括14点9米级深坞内的这艘,其实已经是第9艘。其中包括4艘正规的载机大舰,4艘4万吨级的传统两栖攻击舰,还有1艘5.5万吨级的、可以算在两栖与正规平台中间首次跨界的大型航空舰艇,都是在干船坞内部建造的。这主要是因为神秘大国的基础建设条件太强,拥有全球85%以上现有的30万吨级或者更大的干船坞,因此可以全部采用最先进也是最精密的船坞建造法。相反终苏联全部历史的近70年,居然从来没有拥有过哪怕1个标准的30万吨级干船坞,导致苏联时代的所有航空大舰,都是在黑海边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
图片
15万吨级的倾斜船台上建造而成。细分之下,16舰的本体其实也是在以上倾斜船台上合拢的。因此严格来说,在自家干船坞内建造的航空大舰,到目前为止其实是8艘而不是9艘。说了半天,这又与航母8月上船台有什么直接关系呢?主要目的是说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自家再建造任何4万吨级以至于14万吨级以上的超级航空大舰,都不会上船台而都是入坞合拢,上船台不过是一个过时的、但是已经说顺嘴的说法;其次,就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可见的4艘正规航空大舰,都不是在8月份首次入坞的。也就是不存在真正有一艘是8月份才正式“上船台”,其实是入坞合拢的情况。而所有3艘已经建成,包括目前这艘刚刚2个巨段入坞的新平台,都是在当年的开春就已经入坞。但都不是入坞伊始,
图片
就被外界所观察到并且准确判断出型号类型;都需要入坞之后,再过上几个月,正因为其入坞以后的施工合拢进度,一般都处于不急不慢的特殊状态;或者说对比常规的大型民船,在船坞内的施工合拢工期,这类航空大舰的船坞期堪称拖延到“地老天荒”!也就是普通民船快则4个月,最慢也不过6个月就必须成型出坞;而顶级航空大舰往往需要24个月到30个月的超长船坞期。仅仅这一点,也能判断出已经入坞的巨型模块根本不是民船而就是未来的航空主力舰!而回想一下目前干船坞内的2个巨段,最早在4月份已经可以看到第一块底板入坞,到目前为止,都已经是公历8月末了。如果今年不是闰6月,那么农历的8月也已经眼看到来,而至今仍然只有2大巨段!如果再提航母八月上船台,
图片
那么只能说进入8月底以后,因为综合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大体量模块的焊接合拢,那么成型进度必然会极大的加速。今后3个月的吃水船体的形象完成进度,绝对能超过前4个月的总和!再从细节观察,相对过去几年内建成的8万余吨平台,可见目前的这个巨型平台,除了型宽高达43米以上外,就是无论其吃水的侧壁还是作为龙骨的船底,都比8万余吨平台,甚至建造期间的尼米兹级包括福特级,都额外加厚了1层!也就是说,如果福特级,尼米兹级,也包括某福级是3层船底壳,5层侧壁防雷;那么现有的平台,就是4层船底壳加上至少6层防雷侧壁!这综合设防强度真是旷古未有!施工进度稍微慢一点,确保精益求精,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第一巨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