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经常关注一些装备的研发进度,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一些基本的规律。比如说某种或者某一套装备进入了电磁兼容的测试阶段,那么就应该立即得出这种或者这套装备研发已经进入尾声,即将开始全面测试;甚至马上就要进入实际装备使用的阶段。因为复杂的现代工业产品几乎没有不用到电子控制系统的。纯粹机械构成的复杂装备在当今几乎已经不存在。任何装备里面只要存在电路和电磁系统,在正式装备前就一定要测试电磁是否兼容的问题。这种测试小到一枚制导炮弹,大到一艘十万吨级的航母,都是必须进行的。而所有装备在研发阶段和分系统运行阶段,都不会进行或者很少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因为早测试也没什么用。只要有新系统和新设备加入进来,那么电磁环境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在最后阶段,
也就是所有零部件甚至所有子系统都安装到位,调试好了。才可以进行电磁兼容的测试和协调处置。反过来说,某个大系统如果开始电磁兼容测试了。那么这个系统距离研发的大功告成已经是一步之遥。比如前一阵说某种大飞机的升级版,已经开始整机和配套的新型发动机的电磁兼容测试,那么基本就可以预测这种安装了新型发动机的大飞机的上天一定会在几个月内实现。而现在按照公开的报道。某发动机研发单位,已经开始了新型号的电磁兼容测试。其实仅仅看厂名,就大体知道这种发动机是什么型号。因为这类厂家只有2个。一个搞大推,一个搞中推。现在说的是搞中推的厂家的新发动机进入了电磁兼容阶段,因此可以合理的判断WS19先进中推的研发已经到了收尾阶段,距离宣布研发成功已经非常接近了。
这与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消息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在战斗机发动机方面,涡扇10经过了30多年的艰难研发历程,终于全面可以挑大梁。而WS15也已经研发了十几年,是否已经达到实际装机的程度还需要等待证实。那么作为中推的WS19,反倒是各方面基本口径一致地称其一步到位,即将达到国际先进甚至是国际领先水平。涡扇19的自重比F414和EJ200都要大100多公斤,其现阶段加力推力据说已经高达11吨。远远超过原先外界预计的最大加力推力9.5吨的标准。WS19采用了全权限数字式控制FADEC系统,重量轻体积小,飞火推一体,未来推重比超过12,达到13吨级也可以期待。WS19之所以进步迅速,在于正式立项时间明显更晚,不论基础条件还是材料条件都要更好。早在4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高推预研”项目。特别是核心机序列研发,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属于专门从技术根子上“钻研”高推重比的核心机。随着电磁兼容试验的完成,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预测,WS19应该会比WS15更快地进入大面积实际装机并亮相;可以赶上最近几年的几个重大节点。这应该是在WS20大直径发动机突破后的第二个重点航发项目的收官。WS19还可能有一个先天优势,就是从一开始就是带矢量的一种中推发动机。因此批量下线后可以让装机目标机立即具备全向矢量飞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