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学者:特朗普震掉了“新南向” 争取大陆“一带一路”才是关键
2016-11-14 10:29:02



政治素人特朗普,在众多惊呼声中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对全球投下一颗震撼弹。特朗普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辛辣言论,纵使其政策主张未必成熟,但切中要害,故常常能轻易博得媒体版面。尤其一席让美国再度伟大,将失去的工作重新找回,让美国劳工上工的政见,深获民心。惟其背后代表的国际经贸思维与对全球的影响则值得台湾关注。

对高度发展的国家如美国而言,效率不是问题,真正的症结在分配。特朗普竞选时表示,要透过减税与贸易政策在两任8年任期内创造2500万个工作,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在任期内平均每年有3.5~4%的经济成长率。姑且不论他是否做得到,无疑地,特朗普的对外经贸政策必然趋于保守的保护主义色彩,包括将制造业带回美国、重启贸易谈判与检讨已签订的贸易协议。

特朗普可采取的手段,包括课征高进口关税、检讨现存的北美贸易协议与让《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胎死腹中。当然这些保护政策除了要冒着对手报复的风险外,更重要的是,其挑战全球产业供应链的既有分工体系,不仅很难将制造业带回美国,且会让美国失去作为国际经贸主导者的角色,可能未见其利先受其害。

看来特朗普的经贸政策,短期间仍以安内优先于攘外,为了兑现竞选承诺,反全球化的保护主义必然为主戏,也必然冲击已然孱弱的国际投资与贸易活动,致使全球经济更加欲振乏力。

对以外贸为导向的台湾而言,参与以美国为主导的TPP的机会将落空,而台湾与美国的贸易暨投资架构协议(TIFA),在特朗普主政下其条件也必然更加严苛,区域的巨型自由贸易协议(Mega FTA)也只剩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其中东盟(ASEAN)和印度又是台湾“新南向政策”的主要对象,因此双边与多边的FTA必须双管齐下。大陆的“一带一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正涵盖了这些国家,也要争取参与,而两岸和平发展共识更是其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