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盘子会第一批上8万余吨平台密集起降?
2024-11-17 00:31:44




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被特定事件吸引,没有注意到8万余吨平台的第5次试航已经进入箭在弦上的阶段。而前4次试航,尤其是最新完成的第4次,很多人急切的希望在回航后的甲板上,发现已经有舰载机完成起落的第一手证据。也就是如果电磁弹射起飞是否进行,不容易看到明显的痕迹也就算了;而重型舰载机如果在飞行甲板上完成首次与最早的多次拦阻降落;那么拦阻着舰区,大概率会找到最新的、轮胎强烈碰触摩擦的黑色印记,就可以侧面证明,相应的舰载机在8万余吨平台上已经完成了首降。更何况首次实机电磁弹射,大概率是在首次降落之后进行的。因为需要先降落上舰,才有可能紧接着进行弹射离舰。总不至于到了目前的技术成熟阶段,还需要像婆罗多的那2艘中型航母一样,




每次出海作秀前,都需要把十几架米格29K,先集中在码头上,再用吊车挨个吊到甲板上集合。但是让大家稍微感到失望的是,前4次试航之后,仔细看甲板表面,尤其是最需要重点观察的拦阻降落区域,其表面仍然是光洁如镜,完全看不到有任何强烈摩擦留下的黑印。而过去的2艘翘头,在完成密集的拦阻降落之后,起落架轮胎留下的黑色条痕非常清晰,而且位置还不完全一致,这恰恰符合舰载机拦阻初期,每架次的实际触舰点与勾住拦阻索的瞬间,并非每次都绝对精准、完全一致的实际情况。而密集着舰之后,甲板操作人员也没有特意的冲洗甲板,显然就是要故意的留下这些摩擦痕迹给外界看到,总之更像是在故意对外炫耀。那么按照如此的经验。如果在8万余吨平台的前4次试航中,



就已经有大型舰载机完成过精准的拦阻着舰,那么同样会保留相关的信息。到目前完全看不到,只能照常理推断,也就是前4次试航,还是集中测试平台本身的具体性能。只有平台本身通过现场实测证明完全可靠,达到综合设计指标彻底过关了,才有可能进入下一阶段的、配套子系统的测试。这里面舰载机自然是最核心也最重要的关键子系统,这也直接体现出按照科学与工程规律办事,而不是盲目的抢进度拼噱头。是综合实力日益强大成熟的全面体现。但是如果从第5次试航开始,舰载机先实际拦阻然后再进行首次电磁弹射。那么期间的重点,是完成15T的全面批量上舰吗?这大概率是第一次着舰操作,但却未必是今后几次正式交付之前的重点科目。理由是15T早就较大批量的出现在2艘翘头上,



图片

公开编队飞行的12架主力舰载机中,居然有9架以上属于15T,包括15D系列。这说明15T早就完成过大规模的实际着舰,而弹射版强行滑跃起飞,与电磁弹射起飞动作虽然有区别,但是弹射起飞似乎更不需要什么经验摸索,甚至都不需要人力参与。飞行员在弹射期间甚至都不用控制操纵杆。这暗示15T系列的未来上舰电磁弹射与拦阻,已经不需要高强度的测试。至于35号机的上舰版,这个系列本身还没有定型,全面的批量上舰,更要往后推。反倒是海盘子的大规模上舰,无论拦阻还是电磁弹射,今后要作为核心战斗力早日成型的重中之重。毕竟海盘子并不能在滑跃平台上做任何先行测试。前4次试航,早早的带上了2架海盘子的等比例模型,这种暗示再明显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