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简称:贵飞)发布的一篇关于本年度情况的报告文字中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机型;这一机型涉及到中国航空母舰的未来发展情况,其型号被大家称为“海山鹰”,军方型号”教练-9G“。而“海山鹰”实际上是作为歼-7战斗机的深度改进型号发展而来的。 为何最终上舰的教练机是JL-9G"海山鹰"教练机 而不是呼声最高的L-15?
从外观上来看,JL-9G"海山鹰"教练机相对于空军的JL-9型有了一定的外观变化最显著的就是采用DSI进气道,提升了进气效率,更有效整合气流。同时,采用了更结实耐用的梯形机翼替换了歼-7E以后一直使用的双三角翼,配合复杂的前缘机动襟翼更有效的提升低速性能。并且整个机体重量居信增加大到了11吨这个级别,显示出结构重量上的大幅增强。其展示出来的尾钩也验证了JL-9G"海山鹰"教练机,起码瞄准了舰载教练机的训练方面。同时,在中国北方的航母训练基地,也展示了有红白涂装的JL-9G"海山鹰"教练机正在担负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工作。并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贵飞公布的JL-9"山鹰"教练机系列宣传片中,赫然发现JL-9G"海山鹰"教练机从陆基滑跃甲板上起飞的画面,这都说明:中国航母训练部队已经选择了JL-9G"海山鹰"教练机作为自己的舰载教练机。这让人不禁非常好奇,因为长期以来呼声最高的上舰机型是L-15(JL-10)“猎鹰”双发高级教练机,怎么中国海军会选择一款单发教练机作为自己航母舰载机部队飞行员的培训工作呢?
(体会下舰载机飞行员着舰时刻 这需要相当严格而又准确的训练才可以)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航母舰载教练机一直是个争议点,实际上来说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才是制约航母的战斗力的关键。一般来说,一架舰载机要配属1.3到1.5个飞行员才可以确保满勤出动,以中国歼-15战斗机为例,一个飞行员一天做多也就飞4个起落就会达到身体的极限。所以航母战斗机飞行员比飞机更为宝贵,也更难训练。舰载战斗机的飞行员培训工作,是一个非常系统而且繁琐的工作,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航母甲板上面空间有限,飞机所要进行的动作反而更多更迅速,并且操作习惯跟陆地飞行习惯相差非常大。可以这么说,如果飞行员在进入角度上略有1偏差°,可能会导致你最终钩不上最后一道阻拦索,这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只能加油门触舰复飞。
中国需要确立一套成熟的从初级到高级的舰载机飞行员模式 而不是急造歼-15战机
在早先新闻的采访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工作已经完全由中国人自行完成。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已经形成了从基础飞行员培养到最终上舰的全系列过程。从目前来看,中国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仍然是,先从空军和海航部队中抽调,再到海军培训上舰的“王牌飞行员”培训模式。被挑选的飞行员,至少具有1200小时左右的飞行小时数,这已经是相当顶尖,甚至是各个部队的绝对尖子飞行员才能达到的飞行标准。而这并不有利于中国未来长期航母舰载战斗机的培训工作。因此,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款皮实耐操,能够为初级学员提供代飞训练教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