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冲突:
今日,洞朗地区快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将人们的视野拉向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随着印度在南亚扩张的野心进一步膨胀,这个地区在南亚的军事价值,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从地理位置来看,印度的紧张躁动很容易判断出缘由,但理解是一回事,合理合法又是另一回事了。
印度媒体昨日报道,印度已经做好了在该地区与中国打持久战的准备,中国外交部快速回应,这说明印度确是有预谋而来。
虽然印度还在以不丹的请求为幌子,但洞朗地区这一地形和军事意义上的尖刀,对印度的东北飞地造成的一刀毙命的威胁,野心膨胀的印度从对峙以来就从未表述,口头也好,书面也好!提都没敢提一下,好怕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也真不知道自视为劲旅却被中国边防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印度,哪里找来今天的自信!55年前,中国边防部队给印度狠狠一击,打得三哥狼狈逃窜之后,出于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和第三世界国家内部团结的考虑,中国领导人下令边防部队主动回撤,并没有在攻下的地方驻军。
中国的藏南地区依然被吃了败仗的阿三厚着脸皮控制着,虽然那年中国军队已经攻击到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围50公里处,深入印度作战达212公里,中国军队士兵已经看到了新德里的莫汉莱比塔塔尖。但是,新中国的目的并不在打下新德里,否则,当年那支中国边防部队,就该成为中国驻印军了!
然而,75年前,中国还真有一支军队,赢得一场漂亮的战役之后,进驻了印度,先后驻军印度阿萨姆邦和哈比尔邦,番号为中国驻印军。那位一战成名的师长,也从此开始了广为传颂却又曲折唏嘘的人生。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4月,获得东方隆美尔美誉的孙立人率第五军新38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1942年3月,日军占领仰光后,以6个师团的兵力,分3路北进缅甸腹地。中国远征军第5军在同古、曼德勒与日军55师团正面作战。远征军第6军在左翼毛奇、雷列姆一线阻击日军56师团、18师团。英军则以右翼伊洛瓦底江沿线为主要守备区。
日军占领同古后,右翼英缅军一师、英印17师一路北退,4月17日凌晨,日军33师团以其第214联队约3000之众,迅速占领仁安羌油田附近,断绝英军后路,将英缅军一师包围于仁安羌油田东北、平墙河以南地区。英缅军总司令命已在平墙河以北的装甲部队打通公路,但北岸渡口已经被日军高延大队占据。英帝国缅甸军军长斯利姆将军急电远征军求援,请求支援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
4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亲自从曼德勒赶往前线指挥113团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1个大队,解了7千英缅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
孙立人和史迪威
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足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7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后复掩护盟军转进,转战经月。
5月27日走出林区,抵达印度。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勋章”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曾被113团解救出困的英国上尉费茨派垂克(GeraldFitzpatrick)回忆到:
他当时站在一座山头上,从全景角度恰好观察到113团的进攻:“中国军队的进攻势如破竹,其效率和壮观程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们的战术完全适应当地油田崎岖的地形……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中国军队训练有素、步调一致,令人震惊。三名指挥官身着军官制服,有别于其他士兵,每个指挥官按照预先计划到达指定位置,他们身边都跟着一个携带着不同的信号旗的旗手。士兵们根据指挥官身边负责传达命令和消息的司号手的指示,迅速加入各自单元并集结在旗帜后面,整个部队行动一致,没有丝毫延误。他们兵分三路,一路向西面的伊洛瓦底江方向挺近,一路在中间,另一路通过公路进入我们的阵地……随着中国军队蜂拥前进,战场上硝烟四起。这些非常有纪律性的部队,在进攻时像首美丽的诗篇,也像是壮丽的盛典。”
孙立人率38师从曼西向印因帕尔转移,五月底就达印度,且军容尚可,装备完好,连重机枪都没丢。这让在中国军队掩护下,五月初就撤到印度,且丢盔卸甲的英军很吃惊。对于反抗殖民统治取得一定成绩的中国军队的到来,英军内心矛盾不已,但绝对是不欢迎中国军队进驻印度的。
住在英帕尔城里的英国东方警备军司令官艾尔文少将急坏了,因为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有得到新德里的任何指示,更不知道这样一支中国军队会不打招呼就开到他的地盘上来。惊诧不已的艾尔文立即向新德里请示对策。
艾尔文总司令第一份电报命令包围非法闯入的中国军队,将其缴械。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气得火冒三丈!一度气得要集结军队准备抄家伙与英军大干一场,这特么救了一群白眼狼啊!
孙立人
仁安羌战役中被围英军师长斯特高立刻前往与英军东方警备司令部交涉:
咱缴中国恩人的械,岂不丢咱大英帝国的人品么?孙师长指挥一个团救你一个师,现在他一整师,你怕用七万人都难缴他的械。
恰巧前不久从缅甸逃出来的亚力山大元帅此时也在新德里,听说艾尔文要对新38师采取强硬行动,大为震惊,立即向艾尔文详细说明这支中国军队在仁安羌解救英军和后来掩护英军撤退的巨大功劳,认为不但不能对中国军队采取强硬措施,相反,还应该知恩图报,待若上宾。
为新38师说好话的还有英军第1军团团长斯利姆中将,这位在仁安羌曾亲眼目睹孙立人将军和新38师官兵神勇过人之举的将军正在英帕尔医院卧床治病,听到孙立人带着队伍来到印度,马上扶病赶到东方警备军司令部,告诉艾尔文将军,说新38师对于英国军队帮助太大,于情于理,应该尽力帮助才对,绝不可以无理相待。况且他们具有难以想象的战斗力,不但东方警备军无力顺利将其缴械,恐怕还会自食恶果,酿成悲剧。
他努力建议由自己陪同艾尔文将军亲自去普拉镇与孙立人见上一面,一者向对方表示英国人的友善,二者也可趁便观察一番中国军队,明白其厉害。艾尔文听取了斯利姆将军的建议,提前通知孙立人,他将亲自前往普拉镇会晤孙将军。艾尔文将军以为一群败兵,必然是精神委靡,军容不整。没想,路边正在操练的中国军人生龙活虎,吼声震天,进镇后所见到的零星官兵,也是军容整洁,三人以上,必列队而行。
到了兵营大门口,更令艾尔文吃惊的是,孙立人竟然带着一支仪仗队,在大门口欢迎他们。200名精壮士兵,往营门口一站,就是一堵墙,一座山。那些士兵个头儿虽不及英国人高大魁梧,可一个个精壮得像小铁墩儿似的,挺胸收腹、双腿绷直、目光炯炯,精神头十足。军装是破了点,但枪支是锃亮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仪仗队前头,还摆着两门小钢炮,4挺重机枪。
艾尔文知道,从缅甸撤回来的英国军队,在翻越那加山脉什么都扔光了,战车、大炮、机枪、冲锋枪、手枪、图囊、电台,甚至连被子、制服、裤子都不要了,只穿条裤衩越过了国境线。
而中国士兵呢?
军装稍显破旧,但武器精良、纪律严明,精神面貌尤其焕发,一看便知是训练有素的骁勇精兵,和零星从缅甸退回的英军相形之下,简直有天壤之别,单凭能够把钢炮和重机枪扛过来,就知道他们绝非等闲之辈!
艾尔文将军的第二份电令,撤销前一命令,就近妥善安置中国军队的食宿。孙率部七千携装备在英军仪仗队鸣炮十响列队奏乐中,进入了印度休整。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10响以表欢迎,隆重地欢迎中国军队入城。
新38师开进阿萨姆邦东北的的雷多(距离洞朗好近),再后来又进驻了位于比哈尔邦英国人专门为他们腾出的兵营——兰姆伽军营。雷多基本成为天高皇帝远的中国军区,兰姆伽则成为中国驻印军实现用美式装备升级换代的大型军事训练基地。
史迪威计划在印度建立一支完全由美国人训练的全美械中国部队若干个师,用于反攻缅北,称“X部队”。中国驻印军的装备全部换装美式,那是真正的美械,所有武器装备一应俱全,还拥有别的部队想都不敢想的两个坦克营,包括总指挥部的战车一营30辆重达32吨的M4A4“谢尔曼”中型坦克。
中国驻印军在蓝姆迦受训
孙立人是驻印军中唯一受史笛威敬佩和敢与美军将军直接叫板的人,他也因此为自己和新38师争来了权利,他在兰姆伽全面督促新38师训练时,战斗训练计划甚至是以他的军官为主,而美国军官只能服从。孙立人的教育很快就在险恶的热带丛林战环境里得到了回报。
1943年3月初,雷多军区毗邻的野人山胡康河谷一带出现异常情况,已经齐装满员的新38师提前结束了整训,离开兰姆伽开往雷多。吹响了反攻缅甸的第一声军号。1944年6月23日,新38师主力与第5307部队、温盖特部队各一部会攻莫冈,1944年6月25日攻克该地,几乎全歼日军第18师团和第2、第53、第56师团各一部,为缅甸战场形势的扭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除了驻印期间与美国人史迪威的深度接触,在后来的反攻缅甸的战斗中,以及解放战争中与林彪的东野的缠斗中,孙立人赢得美国军政高层的信任与敬重,到后来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孙立人一度成为美国人心目中替换蒋介石的最佳人选,虽然孙立人始终表现出对蒋的忠诚,“宁可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人”的蒋介石,最终选择以莫须有的罪名软禁了孙立人!1990年,被软禁33年的孙立人在释放两年后去世。
软禁中的孙立人
孙立人新38师所隶属的中国驻印军,给英军和美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让英国人和美国人都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身上那种打不垮压不弯的中国精神,真正的中国军人在极其艰苦环境下所展现出的战斗精神,不是哪一支军队想学就学得到的!中国驻印军,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在当时的英属印度,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名号!
时光冉冉,岁月如梭,中国军人喊杀声震天的比哈尔邦以及阿萨姆邦的那两座军营,似乎已经忘记了中国军人刺刀的光芒,这难道就是印度三哥在中国军队面前比老主子英国还嚣张的原因么?忘记痛苦的过往是明智的,但忘记沉痛的教训就是智障了!
印度真要一心激化该地区矛盾,要明白中国的忍让是有底线的!如果最终逼得中国顺势而为,那可就势如劈竹了,毗邻洞朗的阿萨姆邦,比哈尔邦等等,对于习惯了大纵深作战的中国军人来说太近了,靠近洞朗的西里古里咽喉,太窄了!如果真再打起来,用英国军事评论家评论的话说就是,中国军队碰到印度军队,就像“餐刀切黄油”一样,可以闪电般切断印度东西部的联络!
奉劝印度,悬崖勒马,赶紧收拾家伙,圆满地滚回家开挂为好。到中国领土上开挂,说挂可就真挂了!
原标题:一战成名的中国驻印军,打出中国军人的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