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海湾战争中贫铀弹初次登场便大放异彩,当时美国空军驾驶雷电战机投下大量贫铀弹,摧毁了伊拉克上千辆T-72坦克。其实早在二战后期,美国人就发现了使用铀238废料制成的弹药,可以沾染敌方土地,从而削弱敌方的战斗力。贫铀弹优异的穿甲性能,备受五角大楼喜爱,美军M829A3坦克贫铀穿甲弹,在海湾战争中成功击穿距离两千米的伊军坦克,而在实验中贫铀弹甚至表现出了击穿1000毫米以上装甲的惊人能力。
我国科学院武器装备研究的某院士在2013年接受专访时公开表示,中国自主研制的贫铀穿甲弹已经达到预定要求,可以在两千攻击范围内,击穿1000毫米的装甲实验目标。无独有偶,2014年珠海航展期间,有军事专家也做过类似的表述。事实上无论各国,其三代主战坦克的均质装甲都在700—900毫米上下,这表明,我国的贫铀装甲弹已经可以随时列装部队,击穿现役任何装甲目标。
贫铀弹中的穿甲材料是铀238,它的虽然放射性不是很强,但对人体和自然生态环境仍然有不利的影响,而且这种危害是无差别对待的,不管是使用者还是受攻击者都会受到放射性污染。然而贫铀弹仍然被美国大量列装,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穿透效果惊人,后续杀伤力大,事实上美国的贫铀资源储量丰富,利用起来自然是非常廉价的,美国明明知道这种武器的使用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破坏力,但是美军认为自南北战争以来,美军的所有作战都是远离本土,根本不需要考虑贫铀弹使用后的污染等一系列遗留问题问题。
贫铀穿甲弹的储存周期很短,加工出来以后会对着时间推移而变脆,十几年后就能退化到一碰即碎的地步。中国已经和平许久,贫铀穿甲弹生产出来也不能用来进行日常打靶训练,存放着会变质,用了会污染环境,所以我国只需要掌握着贫铀穿甲技术,而没有大规模列装。
中俄两国在世界钨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约占90%的份额,而钨也是制造穿甲弹的另一种优质原料,80年代中国首次生产出全钨合金弹芯,2010年以后,我国钨合金三期弹已经能够在两千米的距离内,摧毁世界范围内任何一款现役坦克,无愧为钨合金穿甲弹领域的王者,在这一领域完虐美军。而且中国的穿甲弹自此有了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