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各大国的固体洲际导弹,基本自重都在35吨到60吨之间,这个重量适合车载也适合放在核潜艇上,潜伏到水面以下随时准备发射。要达到1万公里以上的射程而且还是多弹头导弹,那么这种导弹的自重一般要达到50吨。这基本就是当今最先进的推进剂和导弹壳体材料技术能够达到的极限。至今几乎没有自重超过60吨的固体洲际导弹。不过有更庞大的液体洲际导弹。比如某型号的老式液体洲际导弹的发射重量在180吨以上。最庞大的SS18液体洲际导弹的发射重量在200吨以上,可以把40个以上的弹头打到1.4万公里之外,这个运载能力是目前所有的固体洲际导弹都望尘莫及的。液体洲际导弹由于重量过大,而且燃料加注比较麻烦,因此大多数只能采取固定井射。固定井射理论上虽然容易被定位摧毁,
但是实际作战效果却没有那么简单;固定井射的优势和劣势几乎一样突出。固定井射的最大好处,就是打击精度高。虽然目前的科技已经可以让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的弹头落点误差掌握在100米之内。但是想进一步精确到几米级,直接把弹头在飞行上万公里之后还能准确的砸在对方导弹发射井的井口正上方,或者准确击中对方指挥中心的屋顶。那么固定井射的洲际导弹仍然是最可能做到的。固定井射洲际导弹的第二个好处,就是战时指挥通畅,最容易开始先发制人的打击。战时指挥通信系统通畅的重要性。对洲际导弹来说甚至比其打击性能更重要。任何洲际导弹发射系统,最怕的事情就是和指挥总部失去了联系,现场指挥员不知道到底该发射导弹还是不发射导弹。这个问题对水下的战略核潜艇表现的最明显。
直到目前,超长波电台仍然是指挥核潜艇从水下发射洲际导弹的最原始也是最靠谱的方式。虽然现在也在试验卫星大容量对海通讯等更先进的方式,不过仍在试验阶段而达不到可以放心依靠的程度。而长波电台的最大问题是一个小时也传递不了几个字母。因此在洲际导弹的对射中很可能会误事。除非对完全没有核反击能力的国家,一般不会直接命令核潜艇进行首轮核打击。核潜艇更多的是作为第二轮报复性打击存在。主要原因就是核潜艇和总部之间的通信不畅而且效率很低。而陆地上的车载洲际导弹系统也有和总部联系可能中断的问题,因为在核战中最不靠谱的通信方式就是无线电通讯。如果被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强烈脉冲会造成相当范围内的无线电通讯全部中断十几个小时以上。而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固定发射井的通讯网络深埋地下。有完善的抗冲击抗干扰措施。因此接到命令几秒钟内就会进入发射程序。最适合先发制人的打击。
现代发射井的隐蔽措施也很强,甚至可以临发射前采用定向爆破的方式炸出发射井口,平时各种侦查根本发现不了。即使被提前发现,固定发射井的抗打击程度也远远超过机动部署中无保护的发射车。全重超过100吨级别的超重型固定洲际导弹,主要是井射和铁路机动部署。直径在2.5到2.8米,一枚就可以携带20个以上的分导弹头和更多的诱饵,最终会用来取代老式的液体井射洲际导弹。只需要十几枚发射成功,就可以让任何对手都不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