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间,巴基斯坦和日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两国已经六年不曾出现高级别的互访。虽然巴基斯坦去年提出了“东亚愿景”,希望深化与东亚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但日本似乎并没有被包括进去。日本和巴基斯坦最后一次高层领导人互访是2011年,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访问了东京,在此之前,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2005年对伊斯兰堡的访问。安倍曾计划访巴,但最终未能成行;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和其他政要都没有表现出任何与日本深化交流的念头。
虽然亚太和南海地区如今成为了国际政治的焦点,但除了中国以外,东亚的国家都没有出现在巴基斯坦政府的外交版图上。在东南亚地区,谢里夫总理也只在2014年对泰国进行了一次访问。面对印度总理莫迪周游从蒙古到斐济的东亚列国,急不可耐的四处出访,巴基斯坦表现得相当淡定。
▲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等军政高层齐聚瓜达尔港,见证首批中国商船从这里出海。
很少人知道,日本也曾是巴基斯坦外交和经济的重要伙伴。巴基斯坦独立后,日本就迅速与其建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巴基斯坦的工业建设中,日本出力不少,而巴基斯坦也投桃报李,早早呼吁帮助战后日本恢复主权和经济。可以说,战后日本的亚洲外交就是从巴基斯坦出发的,始于1957年与巴基斯坦的高层互访。
尽管历史称得上丰富,但日本和巴基斯坦的经贸关系却绝对称不上“铁”。和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不参与巴基斯坦的任何大型国家项目,也不被提供参与的机会。日本方面给出的堂皇理由是巴基斯坦目前商业和投资环境暂时还“不成熟”——“不成熟”的借口已经用了几十年。
的确,巴基斯坦的国内安全形势确实存在一些风险,但相比以往,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为改善,尤其是巴基斯坦经济基本面明显好转。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原因呢?日本宁可错失投资机会的唯一理由,恐怕就是对中国的敌对心理。
由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基斯坦在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上一直支持中方立场,日本外交官私下骂了很多次,然而完全无济于事。中巴经济走廊也是对日本很大的刺激。日本民间的分析家嫉妒地宣称,中国的大型项目不会在巴基斯坦开花结果,日本政府则对此一言不发。
由于对中国越来越深的敌意,中巴经济走廊虽然提供了巨量投资合作机会,日本政府也视若无睹,不愿加入。而1948年以来,日本许多企业虽然已经在巴基斯坦有广阔的市场基础,但日本政府不开外交绿灯放行,日本商人看着中巴经济走廊逐渐成为投资天堂,也只能眼巴巴地干等。
▲ 2017年1月20日,中国金融市场的三大交易所联合入股巴基斯坦交易所
日本在巴基斯坦的投资重点仍然是小规模的社会经济项目,主要接受巴基斯坦非政府组织的对接管理。虽然也不时提供一些小额援助,如奖学金、非政府组织捐赠来彰显在巴基斯坦的存在感,但这些小恩小惠无法影响两国之间的关系大局。毕竟在巴基斯坦铁路、道路、隧道、港口和航运等国家大型合资项目中,永远是中国实力抢镜,日本没有机会露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