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礼貌又冷清的欢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
世界外交史最具戏剧性的一幕,现在已广为人知,并津津乐道,没有人预料到这场会面竟会来得如此之快。从国家关系来说,最错谔,又难以言表的莫过于苏联。
如果我们注意一下时间就会发现,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问北京之后,在1972年5月22日前往莫斯科,没有外交关系的中国在前,而美国对外关系最重要国家苏联在后。
实际上,美国最初希望总统访苏的时间是在1971年的9月,而苏联则将双方最高级会谈一拖再拖,问题一直卡到西柏林和核裁军问题上。
1971年4月23日,基辛格在白宫会见苏联大使多勃雷宁,表达了确定今年总统访苏日期的意愿,而多勃雷宁表示美苏要先就西柏林问题达成一个初步协议。
基辛格说:这算是最后通牒?你丫也太霸道了。大使说:政治局的指示。
两人不欢而散。气归气,四天后,基辛格又请多勃雷宁来谈,你们不是想三个问题(西柏林,核裁军,最高会谈)一起谈吗?
现在我转告总统的意见,一,最高级会谈,你们要延后,我们也打算无限期搁置,二,西柏林问题,先要跟西德总理谈好,不能跳过人家。三,核裁军,总统有时间会找你谈。
到了6月10日,基辛格请大使直接坐直升机到戴维营,再次婉转提到希望尼克松能顺利访苏,而被苏联再次搁置。
苏联当时压根没想到美国已决心与中国改善关系,一切顺利的话,尼克松准备趁热打铁去北京。那么苏联难道没有注意到四月份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吗?当然有,但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小把戏,怎么也不会联想到尼克松访华。
6月底,多勃雷宁正式拜访尼克松总统,提出苏联方面的核裁军构想,苏联的核裁军计划是:五个核大国一齐参加,举行公开会议。
尼克松表示反对:你傻啊!五大国一起研究核裁军?你的心思我懂。但是,你现实一点好不好?就核能力来说,英,法,中,跟我们差很远。英法?美国没必要跟盟友谈判核裁军问题。如果把中国人拉进来谈,他们肯定会要求美苏先把核能力裁到跟他们一个水平线,再谈。到时大家都很难看。
核裁军其实就是美苏两国的事,你说公开好还是秘密好?
尼克松同时暗示尽早举行美苏最高级会谈。
当时白宫关于此事分成两派,一派(国务卿罗杰斯)认为尽早与苏联人达成协议,因为美苏是世界上最重要两个国家。一派(基辛格)认为虽然自1949以来,中美几乎无官方接触,但改善中美关系有助于越南问题解决,同时施压苏联。最终决定权在尼克松手中,他不但瞒住了苏联人,也瞒住了国务院。
基辛格是在1971年7月9日开始秘密访华,而同时苏联决定与美国敲定尼克松访苏时间为11月,虽然没有响应美方9月份的时间,但也退了一步。
当苏联大使将电报送到基辛格副手亚历山大.黑格手中时,已经晚了。
7月15日上午9时,尼克松和基辛格都呆在加州的圣克里门蒂别墅,基辛格打了白宫保密电话,让多勃雷宁赶到白宫接电话。一个无比震惊的消息传到苏联人耳中,尼克松总统将于今天晚些时侯宣布:他已高兴的接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这与总统本人的愿望完全一致,他将于1972年3月前访问中国。
多勃雷宁放下电话,知道已无回天之力。基辛格的意思很明确,尼克松总统已决定先访问中国,至于苏联临时提出的11月访问,被慎重考虑,安排在明年的4月份之后。后来,苏联人认为这是葛罗米柯一意孤行所造成的重大外交挫败。
反过来想,尼克松如果不是诚心改善中美关系,而是透露点风声给苏联,以捞取美苏会谈,则等于戏耍了中国人,这样的后果远比拖后美苏会谈严重得多。
没有红地毯,没有鲜花和欢呼,却开启了一个外交新纪元。关于中国方面的谋略网上已经说得太多太多,本文不再复述。
基辛格这辈子虽然干了不少坏事,但这件事他立了大功。其实不为人知的是,他在印巴战争爆发中起了很坏的作用。
1972年3月开始,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持续恶化,东巴基斯坦在闹独立,印度支持东巴独立(孟加拉国)。基辛格在访华前,路过印度(借口就是调解印巴矛盾),突然拍着胸脯说,如果中国出兵打你,美国会全面援助印度。
三哥一听就懵逼了,啥情况?基哥忽然说这种事?莫非在暗示中国又要来打印度。几乎想破了头,最终想想这毕竟还是好事。印度在七月份制定了后来印巴第三次战争的军事计划,它最担心的就是中国出兵援巴。
基辛格这个表态到底是为了什么?后来也没定论,也许是他是想把印度吓住。
与之相比是广为人知的基辛格在7月11日访华回程途经巴基斯坦时,告诉叶海亚总统说如果印度打你,中国会出兵帮你,这造成了巴基斯坦的误判。
总之印军箭在弦上,已有不得不发之势。没几天,美国宣布尼克松访华,一下子局面变成了中美站在巴基斯坦一方。节奏太快,三哥只得把军事行动后延。
8月份,英迪拉.甘地总理,终于得到苏联的保证(《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一个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苏联的意思就是如果印巴开战,任何国家都不得出兵干预。
而当时中苏(中蒙一带)边境,苏军增加到四十五个师,中国北方压力非常之大,加上联合国入场券眼看到手,不想节外生枝,中国能做的就是跟美国一样,军援巴基斯坦,而出兵可能性微乎其微。
1972年11月21日,印度出兵东巴,扶持独立的孟加拉国政权,在中美苏三国互相牵制的情况下,等于是印巴单挑。东线战场,巴军溃败,中美也认为印军已完全控制了东部,孟加拉国独立成必然之势。
然而,中国最担心巴基斯坦会守不住西部战线(克什米尔地区)印军再努把力,拿下克什米尔也是指日可待。如果中国出兵援巴,那么就要冒着与北方苏军冲突的风险,但苏联并没有给印度一个核保护伞,这对印度来说是要命的威胁,。
10日黄华(驻联合国大使)主动告诉美国,中国无意出兵,除非巴基斯坦全线崩溃。11日中国却开始不间断的向中印边境调动部队,让三哥一下冷静了许多(打下克什米尔原是三哥的目标)。
美国在黄华明确中方态度前,已全面断绝对印援助,并派出航母特遣编队(以企业号航母为主)支援巴基斯坦,苏联则派出印度洋舰队向北进发。
美苏接近摊牌地步,美国决不会允许巴基斯坦再失去西部地区,而苏联则担心这是中美联手在做大戏。美国向苏联大使表示,跟中国无关,提议最好印巴马上停火,由联合国解决。
12月11日,美国向苏联翻出一张底牌,原来的1962年11月5日,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协议中有秘密条款(肯尼迪与阿尤布.汗签定),一旦印度攻击小巴,美国将援助小巴反侵略,也就是说,任何形式的援助都可以,包括军事干预,希望苏联不要误判。
12月12,莫斯科发信给白宫,表示已与甘地夫人谈好,印方无意再将战争扩大。
12月16日中国发出照会,指责印军有七名士兵越界,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同日小巴服软认输,孟加拉国独立。12月17日停火(联合国名义)。
这一战,小巴吃了大亏,美国的确误导并辜负了小巴。只有中国是信守承诺,能帮多少就是多少(到今天为止印度也不敢下手抢克什米尔地区),孟加拉国赚到了,苏联则把手伸到南亚。
尼克松访华后,中国冲破了西方外交包围圈,牢牢树立了国际地位,谋略,智慧,眼光,手段都堪称大国游戏教科书。
中美苏三国外交战略模式正式确立,美苏不再是地球天平两端仅有的法码,中国成了新的一股力量,中国十分乐意加入这场游戏,并对旧格局发出挑战。而且实际上,尼克松从北京回来后,并没有与中国在越南问题上达成一致,最终是白宫在越南问题上首先让步。
1972年5月22日,下午四时,尼克松飞抵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烟雨濛濛中,柯西金主持了欢迎仪式,随后,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与他举行了最高级别会谈。29日两人签订了《两国关系基本原则》。
勃涅日列夫送给尼克松一艘快艇当见面礼。尼克松回赠一辆凯迪拉克。
并解决了一系列当初难以解决的问题,给足了苏联面子。并重申中美接触并不针对任何第三国家。
三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游戏之中,不久,大毛熊第一个摔下了牌桌,到现在也爬不上来。
两国搏杀则更为激烈,回旋余地非常,随着利益冲突愈加严重,总有一天要彻底摊牌。
到了那一天,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祝中国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