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不止俄罗斯准备打大仗,欧盟也在做同样的准备!
老战友们应该都记得,占豪在以前的文章中就分析过,欧盟对俄罗斯的恐惧与对美国的依赖,本质上是一体两面。7月16日欧盟公布的2万亿欧元长期预算案,将军事机动能力建设资金提升至170亿欧元,较当前周期增长10倍,这绝非简单的防务升级,而是欧盟在美俄博弈夹缝中求生存的绝望挣扎。
一、恐惧催生欧盟的基建狂想
欧盟可持续交通事务专员齐齐科斯塔斯的警告直指要害——现有基础设施根本无法支撑坦克穿越边境。欧洲公路限重40吨,而现代主战坦克普遍超70吨,这意味着北约部队从西欧调往东线可能耗时数月。这种技术细节暴露了欧盟战略防御能力的致命短板。
更讽刺的是,欧盟计划升级的500个基础设施项目中,32座桥梁需拓宽、17条隧道需改造、9处新桥待新建。这些工程不仅要协调27国利益,还要面对德国环保组织抗议、波兰财政赤字等现实阻力。预算案在欧洲议会辩论时,法国要求优先升级勒阿弗尔港至波兰边境的铁路,意大利则坚持亚得里亚海走廊优先,这种内耗已预示着战略执行力的脆弱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基建计划到底能落地多少,令人怀疑。
图片
二、美国枷锁下的军事觉醒
北约秘书长吕特6月关于"2030年前俄将攻击北约国"的预警,与特朗普要求欧洲承担80%驻军开支的施压形成共振。美国能源巨头正以每百万英热单位12美元的溢价向欧洲出售LNG,而欧盟7月23日启动的反胁迫机制(ACI)清单中,首当其冲的制裁对象竟是本国国防承包商——空客集团被曝向加拿大出口预警机时遭美方技术封锁。
这种"安全依赖-经济反噬"的悖论在数字领域更显荒诞:欧盟计划投入450亿欧元建设量子通信网络,但核心芯片仍需从英特尔进口;斥资300亿欧元打造的"欧洲天空护盾"防空系统,其雷达技术专利掌握在雷神公司手中。马克龙访华时特意绕开美国,与中方敲定空客A350客机大单,这种"用市场换技术"的外交操作,恰恰印证了欧盟战略自主的虚妄。在军事不能自主的情况下,也难怪被美国利用扩大军费支出来割韭菜。没办法,美国为欧盟制造了俄罗斯这个恐怖对手是成功的,吓破了欧洲人的胆,所以欧盟现在是想尽一切办法在加强军事能力。
三、能源绞索与地缘困局
俄罗斯2025年能源战略白皮书显示,其对欧天然气出口已从2021年的1550亿立方米降至520亿立方米,但北溪-2管道保留的300亿立方米应急通道,仍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欧盟头顶。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化工企业每月需支付2.3亿欧元额外能源成本,这正是欧盟7月29日紧急通过"战略能源储备法案"的深层动因。
更值得警惕的是俄罗斯军事扩张:列宁格勒军区新组建的第11合成集团军配备200辆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其配备的"化石"反应装甲可有效拦截北约现役反坦克导弹。乌克兰情报局长布达诺夫7月22日披露,俄计划到2036年投入1.1万亿美元重整军备,这与欧盟8000亿欧元"再武装计划"形成刺刀见红的对峙。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也必须积极备战,并随时准备向前与俄罗斯直接对抗,从而保证西欧的绝对安全。
图片
四、历史轮回中的生存抉择
1948年马歇尔计划实施时,美国向欧洲输送的130亿美元物资中,74%以赠与形式存在。今天的欧盟却要为每艘护卫舰支付200%溢价,为每发"爱国者"导弹多掏30%手续费。这种"新马歇尔困境"折射出的,是美国将欧洲彻底工具化的战略意图。当美国将北约变成"收割欧洲的镰刀",当俄罗斯把军事现代化当作"反制裁盾牌",中国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既不卷入代理人战争,也不加入对俄围堵,这种清醒认知,或许正是破解欧洲困局的关键钥匙。但是,核心的问题在于,欧盟到底是不是能觉醒呢?他是否真的意识到中国才是解开他生存的秘钥呢?这真的不是我们一厢情愿能实现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面对欧盟时才会越来越超脱。你自己要是愿意,咱们就加强合作,相反如果你不愿意,中国也不强求!
这就是历史的轮回,三年多前俄乌战争刚刚爆发时,我们为了对冲新冷战会更加倾向于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从而对冲全球新冷战的预期。但是,现在情况有所变化,中国有足够的实力来应对一切变化,那么欧盟的重要性已经下降了。与此同时,美俄是想通过对抗来实现对欧盟的股份,此时此刻,中欧之间更加需要加深合作的是欧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欧盟自己醒悟,而不是中国求着欧盟醒悟。恰恰相反,中国现在为了让欧盟醒悟更快,时不时还给欧盟两记耳光,这就是时代变了!当然,我们对欧盟还是尊重的,但这种尊重程度正在因为欧盟缺乏自知之明而变得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欧盟要想获得更大的尊重,首先要学会自重,然后再学会尊重别人!
如果俄欧真的爆发大战,对欧盟来说,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中欧经贸投资合作不要弱化,这样可以让欧盟维持经济活力;二是不要逼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否则欧盟的噩梦就来了,俄军会对北约军队制造巨大压力,到那时美国就要更狠地敲诈欧盟了!做准备打大仗没关系,但脑子得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