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在整个3月,特朗普对大国发动6次“进攻”,为此不惜放弃叙利亚
2018-04-01 08:22:56



  在特朗普眼里,叙利亚恐怕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不如。当地时间29日,美国总统宣布将很快从这个国家撤军,消息之突然甚至连五角大楼都感到错愕。毕竟现在还有2000多名不请自来的美军盘踞在叙利亚,按道理讲,这些美军都是“侵略者”。


就在2017年4月7日,特朗普还下令朝叙利亚一个空军基地发射59枚“战斧”导弹,打击了俄罗斯支持的阿萨德政权,展现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派头,这也是美军6年来首次直接打击叙利亚政府军目标。局势骤然升级。而特朗普给出的理由就是惩罚叙当局的“化武袭击”,维护美国的安全与利益。
在叙利亚,美俄还展开暗战。2017年夏天苏-35战机和F-22战机曾发生对峙。有报道称,美国在叙利亚投入了最先进的F-22战机,对俄方形成一定程度的压制。而俄罗斯也不甘示弱,将最新锐的苏-57战机短暂部署到叙利亚。根据分析,俄方并不指望苏-57战机能够对抗F-22战机,真正的目的或许是测试“反隐身雷达”,从而能够让美军的隐形战机“现身”,夺取制空权。
本来美俄在叙利亚一直较劲,如今特朗普却有些冒失地宣布退出游戏,看似是一个“激情决定”,实际上应该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结果。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美俄达成了默契,退出叙利亚是同时妥协的结果,对双方都有利
首先觉得无趣的是俄罗斯。在2017年底,普京宣布“不玩了”,决定在一年之内陆续从叙利亚撤军,但依然会保留足够的打击能力,保证某些势力不会威胁到阿萨德政权。囊中羞涩的北极熊显然希望在一种更经济的状态下,以最低武力强度来维持在叙利亚的利益,这是一种精明的做法。


白宫也意识到这一点。正如特朗普所说,美国在中东花费70000亿美元,但很多援助项目都在战火中化为灰烬,这些都是美国人的财富,而与此同时美国却有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白宫强调的是,遏制当地的极端主义武装之后就让军人们回家,五角大楼却没有领会总统的意图,非要以“防止恐怖组织卷土重来”为借口坚持长期驻扎。但叙利亚不是伊拉克,美军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肉眼可见的绝对胜利。如果在叙利亚投入再多的金钱和兵力,也只能与俄罗斯形成均势,那么再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2、叙利亚问题令美国消耗巨大,特朗普要把钱用到刀刃上
作为商人的特朗普已经算清楚了账。美国2017年为叙利亚问题投入了200亿美元,照这么打下去,2018年的花销还要增长到225亿美元。这么多钱投入到一个已经被打成废墟的国家,只为了在地缘上遏制俄罗斯的意图,这不是挥霍,而是缺心眼。要知道,美国总统心心念念的“美墨边境墙”的现在都没有钱去推进和落实。有这么多钱,不如去干点实事,兑现选举承诺,保住“票仓”。
就在1个月前的2月28日,离2020年选战还有2年多,特朗普已经宣布要争取第二任期。面对只有30%多的支持率,他非要干一些实事不可,否则如何“让美国继续伟大”?美国人是擅于反思的,两次伊拉克战争都“脆胜”,但作为战胜者的美利坚却似乎得不偿失,稳定的能源供应、秩序化的中东,反而成为东亚大国崛起的重要保障。把钱花在刀刃上已经势在必行。
3、美国的战略重心从中东转移到东亚
不久之前,美国支持英国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一下子轰走了60人,还关闭了俄驻西雅图总领馆,打击俄罗斯的效果既然已经达到,也就可以对国内有个交代,了结叙利亚问题的时机成熟了。
缓过劲儿的美国人从一个坑里爬出来,这对大国来说并非是个好消息。美国在调整其战略重心,重点招呼那些可能威胁到美国霸权和安全的对手。特朗普此后恐怕会专注于的手段,重在获得“一本万利”的好处。


在整个3月,白宫掀起了密集的6次“攻势”。3月5日,美国航母“卡尔-文森”号访问越南岘港,时隔40余年后,曾经侵略越南的象征再次停靠越南港口,美越两个世仇摆出冰释前嫌的姿态,无疑在向大国传递某种信号。3月16日,特朗普在截至日期前一天签署了参众两院通过的“某岛旅行法”;3月22日,特朗普针对600亿美元的大国商品签署相关备忘录;3月23日,美军的“马斯汀”号驱逐舰进入敏感海域,宣扬所谓的“航行自由”;3月24日,美国宣布拨款1700万美元支持那个“政治和尚”的活动;3月29日,美方宣布援助越南6艘巡逻艇,总价值也不过是2000万美元。
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要用最经济、最节约的手段对付大国,试图用最低成本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是一种打“持久战”的做法。不能低估这个丑闻缠身、貌似不靠谱的前地产商人,他的幕僚班子已经充斥着鹰派,这也预示着未来的大国关系并不会平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