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幸亏中国没有巴菲特
2016-06-05 12:58:17



如果说美国是全世界金融行业的灯塔,那么巴菲特就是这座灯塔上的明灯。

       这位86岁的投资界传奇人物,以独到的长线投资眼光,冷静睿智的操作手法,成为金融投资领域的常青树。

       无数的中国投资人,对这位老人顶礼膜拜,他发表过的言论成为经典,他买入的股票所有人都会去关注跟进。


 

 

       甚至有很多中国亿万富翁,愿意花费几百万美元,仅仅是为了与巴菲特共进午餐,聆听他的指导和教诲。巨龙:幸亏中国没有巴菲特

       巴菲特的书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是不会告诉你,是当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美国国会议员的政治地位,远高于中国的省部级干部),而且接待这父子俩的,是高盛的董事。

       其实这种事情,在美国很普遍,只不过各种“心灵鸡汤”文不会告诉你而已。

       比如,特朗普回顾发展历程时,感叹一生不易,最初创业时是靠父亲贷给他的一笔100万美元,才逐步打拼建成庞大商业帝国。

       当然,盖茨的老妈是IBM的董事,微软的DOS操作系统,最早的大客户就是IBM公司,这种事情我就不说了。

       总而言之,你要相信美国的成功人士,都是智慧独到,白手起家,艰苦奋斗,那说明美宣部的工作,真的是做到家了。


        扯远了,现在来看看巴菲特股神的几个人生瞬间:

        1941年,刚刚11周岁的巴菲特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美国的教育,也有高低之分,象巴菲特从小的接受的教育,怕是一般的家庭负担不来的。

        1950年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怎么描述这事儿呢?相当于在中国,你上了北大经济学院,你的老师是吴敬琏,就这么回事儿。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

       年纪轻轻的巴菲特已经是投资高手,掌控着私募基金。他掌控的资金每年在迅速增长。当然,和他8岁时候参观证交所一样,这其中和他的社会背景没有任何关系。这些钱是怎么赚来的,股神的书会告诉你,是投资精准,眼光独到赚来的。

       1970年至1974年,美国经济大萧条。1972年,巴菲特抄底《华盛顿邮报》。那个时代还没有互联网,掌控一家重磅级的平面媒体资源,这其中的价值可想而知。—— 2014年,我们中国的标哥,曾经想出资收购亏损累累的《纽约时报》,人家连搭理的心情都没有。

        1980年,巴菲特在低谷期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后来嘛,赚得盆满钵满。可见巴菲特眼光的确长远。

        1992年,巴菲特买下美国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这家公司是美国国防部的主要产品供货商,是一家军火商巨头。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的高科技武器在波斯湾大显神威,相当于美式武器的活广告,此后的美国国防部采购大增,海湾的王爷国家比如沙特,也大量买入。——这投资眼光,真的非常超前独到。和美国军方没有任何关系。

巨龙:幸亏中国没有巴菲特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战斧巡航导弹,就是来自这家公司

 

       越往后,巴菲特的生意关系就越顺利。1994年底,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已经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控股集团。

       此时,巴菲特已经自带主角光环。进入了偶像包装阶段,他的投资路径,已经变成了自我实现——也就是说,只要他看上的行业,他投资的企业,就不用发愁别的资金跟进。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当时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没有多久,业绩很不稳定,而且香港的投资人一直不看好王传福做电动汽车。

巨龙:幸亏中国没有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

 

       改变来自巴菲特的投资。2008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2.3亿美元收购了比亚迪10%的股权。这些股份,现在价值超过20亿美元。因为有巴菲特站台,比亚迪始终保持了巨大的关注度。

 

       股神巴菲特,当然没有忘记美利坚公民的巨大责任。

       在美国发生巨大股灾的时候,巴菲特拯救过很多美国的公司,或者站出来稳定住股票价格,包括通用电气、高盛,近期还包括IBM和苹果公司。

       高盛2008年遭遇金融海啸的时候,其实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地狱之门。伯克希尔公司及时帮助了它。2008年9月,巴菲特斥资50亿美元购买高盛的优先股。同时,伯克希尔公司也得到了高盛的认股权证,获准购买价值50亿美元的高盛普通股。

       不知道巴菲特拯救高盛的时候,会不会想起自己儿童时代,和父亲以及高盛的董事在一起的会面?

       巴菲特还拯救过不少其他伟大的美国公司。近些年IBM业绩不太出色,股价下跌的时候,巴菲特购买了IBM的股份;最近苹果公司的手机在中国销售不畅,业绩大幅下滑,引发股票狂跌,巴菲特一反从来不碰科技股的做法,买入了不少苹果公司股份,并且主动站出来稳定苹果公司股价。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在金融形势严峻的今天,假如苹果股价崩盘式下跌,完全可能引发美国金融恐慌性的连锁反应。作为金融投资家的巴菲特,出手稳定苹果股价,本质上就是稳定美国股市。

        ……

       经过一生的努力,巴菲特终于成就了投资滚雪球的神话。他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2015年的世界五百强的排名第十四,排在他前面的美国公司,只有沃尔玛、埃克斯美孚、雪佛龙,沃尔玛是零售企业,后面两位都是石油巨头。
       所有最伟大的美国制造业企业,包括通用电气、福特汽车、波音公司、通用汽车,包括最赚钱的苹果公司,都比不上这家投资控股公司(旗下也有许多实业公司)。美国银行、高盛、大摩小摩、花旗银行这些世界叱咤风云的金融巨头,营业额也远在这家公司之下。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两位都是美国富豪榜前三名的常客,他们还是关系很好的朋友。有钱人的朋友圈,也都是富豪。

       其实,巴菲特的投资技术,就算书上写得明明白白,有数学基础的人都能够算得过来,却始终没有人能够超越,甚至模仿成功的人,几乎都没有。

       不仅美国没有出现第二个巴菲特,中国连一个像巴菲特的投资人都没有。

       你看得懂投资的数据,但是你看不到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

       在中国,有无数的投资人在研究巴菲特。标榜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也曾经出现过不少。

       然而,中国没有股神。每一波股市动荡,最终都应验了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一批批的股市高手,长江后浪推前浪,浪浪死在沙滩上。

       为什么会如此?答案很简单,中国没有美国股市的环境,同时中国也不需要巴菲特这样的金融人物。

       首先中国的股市由国家政策左右,最优质的公司并没有在A股上市。当年为了稳定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最优质的公司,比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腾讯等等,都是在香港上市,互联网兴起以后,风投公司又偏好到美国上市。

       简单地说,中国最优质的公司,不是跑美国就是跑去香港了,留给内地A股的公司,都是人家挑剩下的。这价值投资,本来就没有基础。

       为什么最优质的公司不放在A股?因为早些年中国经济还比较弱,拿到海外上市,主要是构建财务上的命运共同体。相当于天朝发展过程,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纳的投名状。

       设想一下,美国人如果有大量的投资在中国大陆,那么美国对华政策,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这里是一个实例。巴菲特曾经投资过的中国石油,人家赚得几十亿美元,然后2008年中国石油回归A股,以48元的价格发行,套牢无数网民,成为A股经典万年神套。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中国历史有一个资本家很不爱听的传统,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富豪榜,杀猪榜。

巨龙:幸亏中国没有巴菲特
中国富豪杀猪榜

 

       中国是政权大于资本权力的国家,当资本脱离实业,进入金融炒作阶段的时候,它的负能量就会大于它的社会效益。这些资金滚动越大,政府就越难以管控。因此,掌控这些资金的人,处境就会发生变化。

       一句话概括,在中国玩金融,玩得越大越危险,即使有“政府关系”,也无法确保这个关系可以持续。中国和美国不一样,美国的总统、议员离不开资本家的支持,因此必须站在他们那边。中国可没有这个顾忌,谁危害社会,谁都有可能被抓。

       操纵股市被关进牢里的富豪,不在少数。苏宁的老对手,当年还是首富,如今还在里面呆着呢。
       虽然地方政府热衷于房地产炒作,热衷于泡沫经济。但是中央的高层,始终非常重视实业特别是制造业。站在中国发展的高度,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就业,当然不希望产业空心化泡沫化。
       因此中国对企业家的要求,往往都是多解决就业问题,多生产多纳税,有钱也不要任性,更不要去玩“钱生钱”的金融套路。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怎么可能产生得了巴菲特这样的人物?

       何况,中国需要更多的任正非,而不是巴菲特。中国崛起的标志,并不是有多少金融公司赚了多少钱,而是有多少世界品牌和优质产品。

       实际上,HK有类似于巴菲特那样的财团,比如李家。但是我们可不想变得HK那样,几个家族垄断了各种资源,整个城市都在为那几个家族的人打工,普通人只能在生活的边沿挣扎。

       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巴菲特,对于中国经济,对于中国的普通人,实际上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