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太阳”多的很,天空中的所有恒星显然都是他们体系中的“太阳”,我们不用望远镜看到天上的星星,基本是一颗是一颗,好像每个另外的恒星系都是一颗恒星为主,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实际上,在人类可以区分出具体恒星个体的银河系内,60%是“双星”和多星系统!
也就是说,银河系内绝大多数其他的“恒星系”,并不是内部只有一个太阳,而是有2个,甚至三四个太阳!中心只有1个恒星的系统,是绝对少数。
不能因为我们居住的太阳系,只有一个太阳,就自然认为其他恒星体系也只有一个太阳。古语说“天无二日”!假设很多个恒星系统都有高级生命,以后开银河嘉年华,他们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会与地球人会差异很大。对他们来说,天有2日,才是绝对真理。
极端到“天有9日”,也是不罕见的!从后羿射九日的传说,也许可以窥见中国人祖先来源的,另外一个星系的原始环境,当然,这只是猜测。
什么是“双星或多星体系”?就是指一个由恒星为核心的引力系统内,发生核聚变的星体,不止一个,有可能是2个甚至更多。
我们还是以我们的太阳系为基础来说明:
人类居住的太阳系,是单恒星体系。太阳质量占有了太阳系已探测到质量的99,5%以上!因此太阳系内的绝大多数物质,都汇聚到了太阳本身上。太阳在强大的自身压力、重力下,核心发生热核反应,放出光热,对外吹出太阳风。而其他环绕太阳的行星,由于质量都不够,都没有发生核心聚变!
太阳系里最大的两颗卫星是木星和土星,木星有地球质量的大约900倍,土星有750倍,看似很大质量,但离热核反应的最低标准,还是差很远。
最有希望“从太阳的小跟班”摇身一变,反客为主的,就是木星!当然木星若想发生热核反应,质量还要比目前再扩大80多倍才行,因此目前的太阳系,还是相对太平!
我们现在的这颗太阳,质量在银河系恒星中算中等的,不大也不小。而其他太阳系中的主星,有比太阳大的,也有比太阳小的,若其他恒星系的主恒星,比其附属恒星大的多,那么,小的恒星就要围绕大的恒星公转,他们的轨道体系也会和太阳系类似,等于“燃烧的木星”围绕“大太阳”公转!
若某恒星系统内部的两颗恒星,彼此差不多大,分不出主次,其轨道就很有意思了,他们会相互绕转,就像两个人在跳华尔兹。
若这个恒星系统,里面的恒星多到五六颗,甚至有八九颗,那么这个复杂的“太阳系”里面的具体每个星的轨道,就会像“中国结”一样!这再次暗示了中国人的来源!
多星系统,还有一个特点:
同一个体系内,质量越大的恒星,其燃烧衰老的速度,要比质量小的恒星快的多,也就是说,个子越大的恒星,越容易被自身压垮!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质量大的恒星,在严重“早衰”后,体积会变大,密度会变小,引力也变的更脆弱,他外围的气体和物质,会被质量小的兄弟恒星,逐步吸引过去,老大的质量会越来越小,而老二的质量会越来越大!
而我们太阳系中的木星,对太阳有着同样的野心!质量大的恒星,在严重“早衰”后,体积会变大,密度会变小,引力也变的更脆弱,他外围的气体和物质,会被质量小的兄弟恒星,逐步吸引过去,老大的质量会越来越小,而老二的质量会越来越大!
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连续发生十几亿年后,相反的情况就会发生:老二体积越来越大,又快速衰老膨胀,物质又被已经变得短小精悍的老大吸引回去,两者的质量体积又倒转了,这种情况,人类已经观察到不止在一个双星系统上发生过;可见是有普遍性的!但是,不是每一对双星系统都能重复这种循环:若双星或者多星体系中,坐镇中央的恒星,体积质量特别大,到他的晚年,他会塌缩成中子星,甚至最终成为黑洞,那么它的物质,就不能再被他的兄弟吸引,反倒会不断吞噬他兄弟星的物质,直到彻底吃掉他的伴星!
人类能看到的太阳外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他的附近,有一个白矮星,被称作天狼星B,天狼星光芒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质量很大的星团,内部可能有一个隐形的黑洞,看不到,但引力强大。
由于太阳的质量在恒星中属于中等,不够大,太阳衰老后,不可能变成黑洞。但太阳衰老,外围扩大,引力松散后,被木星吸取外围气体的可能性,是要大大增加的。木星只要吸收掉太阳质量的千分之一,就能越过核聚变临界点,那么,木星也就开始发光,变成恒星,太阳系也就变成了双星体系。
而事实上,木星和土星的质量一直在缓慢的变大!
我们都知道前几年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奇观。其实,外星撞击木星,几乎是每年都发生的平常事情,而其他陨星撞击地球,并不常见,体积也不大,若以不断撞击木星的星体的体积、质量来撞击地球,怕人类早完N次了。木星的整个计划,可谓伏线千里,老谋深算!司马懿看完木星的计划,也得立即跪了!
实际上,木星不但一直在算计太阳,甚至连土星都被他耍的团团转!
木星的质量,只比土星大30%左右,但两者的智商和前途,堪称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木星在算计太阳系老大的过程中,一直拉上土星当帮手,说什么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将来事成之后,分他一半江山!而实际上,一旦木星的质量,积累到可以自立山头的最低标准,那么木星会立即把一贯老老实实和他合作的土星,第一个撕碎、吃掉,来庆祝自己的“独立日”!
至于木星对太阳的算计,则有3大套路:
第一,清君侧!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太阳之所以能成为太阳系的绝对中心,因为他在形成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冥王星以内轨道上,现今超过99%的质量。剩下的八大行星加冥王星和其他小行星的总质量,不到剩下的0.5%!
太阳在形成的早年,还想再吸收点周围的小星体,让自己“再胖一点”。但是后来他发现,在从水星一直到火星的轨道上,除了4个岩石构成带铁核的跟班,基本已经变得空空荡荡!在太阳形成初期的“吸积盘”上大量的小星体,居然逐步都不见了!那么这些太阳准备留着用来当点心的小星体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很简单,被木星的“引力弹弓”给弹射的非常遥远!这就是被称为奥尔特云的太阳系的边缘,这个“冰冻边缘”,最远可以距离太阳核心1光年还多!物质总量也非常可观!但却被木星先后弹射的干干净净!太阳在自己周边的空间,成了光杆司令!
木星通过引力弹弓,把火星轨道以内的太阳周边基本清空,这样太阳的质量增长就基本停止了。相反,由于必须进行热核反应,把内部的氢元素变为氦元素,这样太阳每秒就要失去500万吨的总质量!太阳想要保持不变的体重,除非隔上几百万年就吃掉一个相当于月球大的星球,但是这种可能性已经被木星早早的破坏。因此太阳等于天天在哪里干消耗,没什么吃的,却要不断的往外吐出光和热。好在太阳总质量超级巨大,一时半会不至于“饿到低血糖”,但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投入只产出的,太阳也不是活雷锋。他知道被木星算计了,却没有任何办法。在彻底的清君侧后,木星又开始了第二步!
第二,拦勤王!
拦勤王是什么?就是拦截那些被太阳召唤,不远光年来勤王的“彗星”和其他不明天体!虽然木星已经把内轨道的物体大体清空,但太阳毕竟是引力巨大的太阳系中心,他发出的引力,总会被冥王星轨道以外的一些小天体收到。然后就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小天体,以非常狭长的轨道,来到太阳附近!相比于只围着太阳转圈,而不搭把手的4个内行星,这些远道而来的彗星们,在太阳看来,几乎就是远来勤王的“忠臣”!
虽然彗星的总数量到目前为止无人知晓,但是就怕积少成多!彗星一旦到了太阳附近,就会被晒的升华,甚至有些会直接落入太阳的大气层!这相当于为太阳本身补充饮食!这还了得!这不等于当年把那些小星体逐个远远弹射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吗?对这些勤王的部队,木星绝对不会听之任之!
木星有的是办法,他会和土星合作,组成两道无形的引力盾牌!来对付这些勤王者。第一,对于距离较远的,用引力改变他们的轨道,让其无法接近太阳,或者接近一次后,就再也回不来!有些彗星,被木星改变轨道后,居然敢从距离太阳大气层1万公里的高度急速穿过,速度高达每秒500公里!成为太阳系内飞行速度最快的物体!这简直就是玩命!
至于那些勤王路线靠近自己的,木星和土星合伙,强烈劝阻,也就是干脆让其轨道彻底改变,不再飞向太阳,直接俘获成为自己的卫星!第三种,则消失的更彻底,被木星和土星生吞了!外在表现,就是彗星高概率的撞击木星事件!本来是去勤王的,却被木星中途截留!
木星的第三步:
第三,搭班子!
所谓搭班子,就是木星现在已经自己搞出了一套“微型太阳系”的小班子,等于是公然“另立中YANG”。现在已发现的木星的卫星,已经有60多颗,若加上还没观察到的,估计100颗都不止!而木星和土星的卫星中,有的居然比水星还大!木星现在缺乏的,仅仅是他还没有正式对外发光,但已经可以探测到他表面对外有持续的热量辐射了!
现在木星周边轨道的逃逸速度,已经高达50公里每秒以上。而太阳系的脱离速度才12.7公里每秒!这个速度,是人类任何化学火箭都逃逸不了的,人类的任何探测器,进了木星捕获轨道,就不用想再离开,更不用想再回来!木星周边,已经有他一套独立的引力世界!
但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木星算计太阳的把戏,却便宜了另外一个家伙!瀚海狼山介绍了木星算计太阳的3大套路。其实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关键!那就是木星在处心积虑的,尽量的减少太阳再吃掉周边其他小星球的可能性,然后不断的发展壮大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的“小朝廷”,最后坐等太阳逐步衰老、膨胀,然后再吸收太阳的本体大气,让木星自己变成恒星。这一组套路,不可谓不精明,但截至目前,获得实际利益最大的,却不是木星,而另有其星,更另有其人!
在揭露这批“得利渔翁”前,我们还必须了解另一些常识。那就太阳系里所有的大星体,包括太阳和8+1颗比较大的行星,他们的年龄都差不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45亿岁左右。一般认为,宇宙的年龄已经在140亿年以上,因此太阳系可以算第二批甚至是第三批形成的恒星和恒星系。那意思就是整个太阳系,在宇宙中还算相对年轻。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并不是宇宙刚刚形成,大爆炸产生的星云,而是某个旧系统爆炸后,形成的二期甚至是三期星云物质团,然后太阳和行星在这里面聚集诞生。
我们还要知道,虽然太阳系已经45亿岁了,但是太阳和8+1大行星本身的形成过程,却是很迅速的,可能都是只用了1万到10万年之间的时间。包括太阳在内,就基本形成了现在95%以上的体量。然后剩下的“45亿-10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只不过是再偶尔吞点其他的小星体,算是吃顿点心而已。这一点可以从月球的地质历史来证明。月球只有在刚刚形成的前10万年,上面活动比较剧烈,然后剩下的接近45亿年间,都是非常安静的,偶尔隔上几百万年,有大陨星或大陨石坠落,就算是不多的大事件了。
总之一句话,在太阳系刚刚形成的前10万年,太阳加8+1大行星的基本大格局,其实就已经形成!不过,8+1大行星的位置并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而太阳近轨道上,还有密集的小星体圈和一个大家伙!
8+1大行星位置与今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在木星以内的轨道上,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家伙!他的体积有地球的几十倍,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5倍!而且被认为就是现在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轨道上!若这个家伙常年横在这里,万一被太阳吞了,那么太阳可以用他提供50亿年的营养消耗!甚至这个家伙更有可能吞了内轨道的其他大大小小的行星变的更大,再来挑战木星第一大行星的地位!这都是木星绝对不能容忍的。
木星和土星一商量,哥俩一起使用引力弹弓,就把这家伙请出了内轨道!但毕竟这家伙块头太大了!引力弹弓是无形的,不可能像弹射彗星一样,把他也弹射出去一光年!只能把他弹出土星轨道,然后眼不见、心不烦拉倒!
内轨道最大的威胁解除了,哪个15倍地球大小的家伙,终于到了几十亿公里之外,否则若他长期用他的引力兴风作浪,内轨道将永无宁日!
而且这个已经“滚远了”的家伙,到今天还在“继续滚”,他是太阳系所有大大小小的行星中,唯一自转轨道轴和公转轨道面平行的行星,等于是永远在围着太阳“打滚”,如此奇异的动作,恰恰反映出他很可能是被木星和土星合作,早年从内轨道“硬拖”出来的,至今还不甘心,继续满地撒泼,他就是天王星!
当天王星这个大家伙被拖出,还有数以百亿计的小彗星和小行星陆续被弹走,内轨道顿时海阔天空起来!从太阳到木星之间的大大小小的星球之间的碰撞,概率下降了10亿倍!让最靠里面的水星、金星和一个叫地球的家伙,都突然之间变得“岁月静好”起来了。天王星一走,地球立即对木星说:哥,你真好!实际上这“有哥的好处”,才刚刚开始!
木星和土星联合的引力弹弓,对太阳系内轨道的“肃清”过程,其实也引发了内轨道的不稳定,让地球附近的空间,发生了一系列比较严重的星球撞击。这种撞击,其实和内轨道大行星本身形成时的“吸积”方式是很不同的。吸积,就是和吸尘器一样,各大内行星,靠自己的重力,不断吸收聚集在自己轨道附近的气体和尘埃,这些被吸收的“颗粒和气体”本身体积和重量并不大,但是总量不少,属于逐步的落入大行星的外表上。但是因为木星和土星合作的引力弹弓的干扰,地球等内行星的轨道周边,突然出现了体积和质量相当大的刚刚形成的其他星体,在早期木星引力的干扰下,对内轨道大行星的撞击概率大增!
在地球形成的前一个一千万年,应该至少发生过两次巨大的碰撞。第一次大约是一个火星质量一半大小的星体,在木星引力弹弓的作用下和地球来了一次擦碰!这次撞击角度恰到好处,不是和地球直接硬碰硬的迎头撞上,否则地球都可能被撞散,因为撞上来的星球真的不小。这次擦碰,让地球“部分破了相”,表面有相当大的一块物质被抛到了围绕地球大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当然这团撞飞的物质里面,同样还有来撞击的那颗星球被蹭下的不少碎片,最终两个相撞星球的碎片合在一起,在撞击热量的作用下,在几十万年中逐步凝结,形成了地球的唯一卫星,这就是月球。月球的表面成分非常的怪异,既有地球地壳的特点,又与地壳部分不同,有的月球土壤可以种地球植物,而有的月壤种下任何种子都活不了!这说明月球的土壤,大部分来自地球本身,但也有外星的成分在里面。而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与黄道面夹角很大,说明不是地球引力俘获的成型月球,而很可能是撞击造成!而这次罕见的撞击,也让地球的自转轴和黄道面偏离,因此地球上有了四季变换。
木星的引力弹弓引发了撞击产生的月球对地球其实非常重要。第一,月球就像地球在空间运行的流星锤,不断击碎靠近地球轨道的其他小天体,减小对地球本身的威胁。第二,月球的引力,也让地球的地壳和地幔物质都受到吸引而产生循环,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板块运动,大大增加了地球表面物质的运动活性、而和地球几乎一样大的金星,正因为没有月球这样一个大卫星,导致金星是没有地壳运动的,厚重的含硫大气层也无法变成固态物质沉降,因此成为一颗死气沉沉的硫酸行星。
在地月系统形成不久,木星的引力弹弓,又吸引了一颗比较大的含水彗星撞到了地球上!这个彗星体积不小,有月球的几十分之一,但也不是特别大。最重要的是,这可彗星富含水冰,撞到地球上以后,产生的浓密云层围绕地球几十万年,在撞击的热量消散后,空中的水蒸气终于变成了雨滴,引发了整整下了5万年的一场暴雨,将到处都是火山岩石的地球表面彻底冲刷了一遍,然后形成了浩瀚的海洋!为何金星、水星、火星都没有海洋,而地球独有?可以判断海洋并不是地球本身自己形成后就自带的,来源于木星引力弹弓下的一次偶然撞击的概率更大!太阳系中具备地球海洋容量的含水的大星球,目前看来,除了地球之外,只有木星和土星的卫星和海王星的卫星具备。这些卫星的含水量,有些理论上甚至超过地球海洋的总含水量,在内轨道的地球上出现海洋,来自引力干扰带来的一次撞击的可能性最高!
好了,此时地球表面已经有了海洋,温度适宜,还有4季变化,当然,此时还没有大量的氧气,但是闪电和雷暴已经有了,毕竟有水了。在此后的几十亿年里,从蛋白质出现,一直到三叶虫出现,只是自然概率问题。但是木星此时似乎还在为地球操心,在引力弹弓的概率下,每隔大约2亿年,就能导致一颗体积合适的外星撞到地球上,月球这个流星锤也拦不住。这种撞击,既不会威力大到让地球的地壳全熔化,让地球生命全部消失,又可以恰到好处的让一些物种大灭绝,而一些新物种重新翻开历史的一页。
大约距今7500万年前,引力弹弓又做了一次工作,让一颗直径几十公里的星球砸在了墨西哥,结果大部分恐龙灭亡了,剩下变成了人畜无害的小鸟。若恐龙不灭,这种已经占满了陆地和海洋的物种,将没有哺乳动物什么事。结果几千万年后,地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物种,互相打打杀杀但却不断进步。希望这个物种在下次撞击到来前,能统治全部太阳系,否则就要被淘汰。对此,这个物种应该对木星说一句:大哥,缘分啊,谢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