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主力战机生产厂家,当年试飞完毕交付的最后一架战机,出人意料的居然是J11B!说其出人意料,在于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J11B被“默认”已停产了。某厂只需加速生产更现代化的J16,另外还有为舰载航空兵配套的J15系列。而J16人所共知,是配备了强大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而且同时应用了隐身机上才有的航电和武器管理系统。配套的武器也基本是和重型隐身一样的PL15远程空空导弹和先进的PL10E格斗弹。而且J16的年产数量有可能非常可观。也就是有一年装备两个重点LV,都是有可能的。此时公开试飞并交付完毕的是一架J11B。就颇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目前看来J11B和J16对比,虽然外形差距只是一个是单座,另外一个全部是双座;一种是算重型空优战机,另外一种是战斗轰炸机。但是J16由于机载设备性能相当强大,
配套的空战武器也是一等一的。因此J16的空优能力也被认为非常的强,绝不可能在J11B这种专门的空优战机的空战能力之下。很多人这么想,主要是J11B很可能配备的还是机械扫描平板缝隙雷达。配备有源相控阵的概率不高。因为原则上第一种配备有源相控阵的该厂空优战机,应该是所谓的J11D。但是J11D一直没有进入量产阶段。当然也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试飞。处于一种非常奇怪的“长期研发”的状态。如果给现在继续增加产量的J11B同样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那么第一,明显是直接抢了J11D的角色。第二还在于同时与J16争夺有限的高端设备资源,在功能上也有所重复。因此综合研判下来,新下线的J11B继续采用平板缝隙雷达的概率非常高。之所以出现这种“增产旧型号”的局面,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J11B的机载雷达虽然有很大的可能仍然是机械扫描的平板缝隙雷达,但是这种机扫雷达却不是普通的PD雷达。而是被称为“末代机扫PD雷达之王”。也就是机械扫描平板缝隙雷达发展到极致的作品。而且J11B的机头直径巨大,也因此导致这种性能本来已经极强的雷达,有巨大的口径和发射功率的双优势。在个别性能上,甚至不亚于当前最先进的相扫描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而且这种雷达还有造价便宜的好处。当代全球的现役战机中,真正装备有源相控阵的,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其实仍然是PD雷达为主。而11B的雷达在这三分之二中又是绝对顶尖的。导致J11B的整体能力仍然完全可以和绝大多数包括先进三代半在内的对手一战。第二,J11B的增产,很可能与J11D至今不能量产,而11B机队有补充数量的需求有关。第三,J11B继续使用机械扫描平板缝隙雷达。
极有可能和同批次增产的J15的雷达和航电相同。这样安排生产批次,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成熟技术和节省装备成本。也就是统一的航电,同时满足海空两个方面补充现有机队数量的需求。目前看来,J15是一个多样化系列。J15的双座电战版和弹射版大有可能采用了有源相控阵。而普通滑跃版仍有可能继续是相对便宜的PD雷达。未来则直接换代为隐身舰载机,不在旧版本上投入过多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