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美元打水漂?美国空军“已经认命”:F35就是一坨屎
2021-03-03 07:44:32





“枪杆子里面出霸权”,美国深谙此中真谛,因此五角大楼不惜花费重金研发各种先进武器,但就在最近,美国却突然对外宣布,可能停产先进的F-35战机项目,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1日的报道,美国空军或放弃F-35战机的生产计划,对其无法满足空军需求的现实“已经认命”,转而寻求另一款“价格低廉、性能可靠”的轻型战斗机,以取代冷战时期就已经服役的老旧战机F-16。美国空军参谋长小查尔斯·布朗在公布新计划时就表示,空军打算将F-35战机归类为与F-22一样的“高端战机”,而将重新研发价格便宜,性能介乎“第4代与第五代之间”的“低端战机”。
美媒分析指出,这事实上就是承认耗时近20年,总体研发费用超过1.7万亿美元的F-35战机项目失败。从纯经济角度来说,这意味着美国上万亿美元的投资打了水漂,据俄卫星通讯社的统计,包括美国在内,目前全球一共采购了610架各类型的F-35战机,按照平均单价1.2亿美元计算,美国总收入也就732亿美元,哪怕算上杂七杂八的收费,美国收回的成本大约也只有上千亿美元,与近2万亿的投资相比,无疑是“血亏”。


那么美国为何打算下马F-35战机项目,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打造“爆款”不香吗?这主要是因为,F-35战机是“烂泥扶不上墙”,压根就无法成为“爆款”。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尽管距离首飞已经15年了,F-35战机存在的各种毛病依然不少,大大小小的缺陷多达近900个,其中致命的缺陷至少有十几处。比如说,美国防务新闻网站去年4月份就承认,F-35至少存在13个致命缺陷,并很快又发现了4个。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月21日的报道,美国代理防长克里斯托弗·米勒就曾经直言不讳地表示,F-35战机“是一坨屎”,“我认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怪物”。很显然,这些大大小小的毛病和缺陷,严重制约了F-35战机的“全速生产计划”,以至于首飞至今15年,美国洛马公司一共也才生产了610架F-35战机,平均年产量仅40架,美国空军也只接收了其中的250架,平均每年接收16架。
在这样的情况下,打造“爆款”已经是不现实了,而众所周知,一个产品在刚刚开始生产的阶段总是亏钱的,除非扩大产量,产量越高,单价越低,利润越高,而F-35战机无法“大规模量产”。看看F-35战机原本需要替代的F-16战机,其总产量高达4600架,从1974年首飞到2012年最后一架F-16战机交付,平均年产量达到了121架,是F-35战机目前年产量的3倍以上,巅峰时期甚至更高。


因此,无法解决的技术缺陷和各种各样的毛病,导致F-35战机难以“大规模量产”,收回成本遥遥无期,解决技术难题也是一个“烧金库”、“无底洞”,因此美国空军决定干脆从新研发一款轻型战斗机。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导致F-35战机“毛病不断”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F-35战机技术本身颇为先进,越先进越复杂,问题和BUG就会越多,F-35战机技术的先进性和它的难以大规模量产其实并不矛盾。
另一方面,美国军方的要求的确也是有些强人所难。五角大楼既要求F-35战机“价格便宜”、“问题少”,又要求F-35战机能够满足制空、制海和对地打击任务,由此衍生出各种型号,每一种型号又要应用新的技术,其产量又会被摊薄,技术问题不断,单价却迟迟无法降下来。按照这个思路,美国《福布斯》杂志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新的战机研发计划可能会重走F-35的老路,将“同样昂贵、不可靠和平庸无奇”。
美国其实不缺钱,就在不久之前,拜登才通过了高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握有“无限印钞权”的美国,能够承受得起动则上万亿美元的技术研发费用,尽管武器“不实用”,但技术进步却是实打实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尽管美国前代理防长米勒称F-35战机是“一坨屎”,但这并不妨碍日本狂买100多架,上演现实版的“屎真香”,美国在技术研发投入上“不计成本”,这值得中俄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