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歼20是不是已经配装WS15发动机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很久,奇怪的是,体制外的异口同声说歼20配装的是太行B(就是太行增推型),而体制内的异口同声都说歼20配装的是WS15。
体制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各种“军坛”各种自媒体。体制内的如尹卓将军、杜文龙大校、空军专家宋心之等都几次说明歼20就是配装了WS15。
最近,在一次访谈中,功勋试飞员徐勇凌说的最到家,徐勇凌说“歼20肯定用的是WS15,因为太行发动机支撑不了歼20”。作为功勋试飞员,歼十飞机首飞组的试飞员,现在歼20试飞员的师傅,徐勇凌的话应该是一锤定音,应该说这是最权威的解释了。
为什么太行发动机支撑不了歼20?徐勇凌没多说,但是作为一个王牌飞行员,徐勇凌这么说自然有其中的深刻道理,不过,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小马不能拉大车”(笑)。
第二反应就是太行不能超音速巡航。
再有反应(深度)就是不能超音速机动。
即便如此,许多自媒体和很多军迷还像是被洗脑了一样,坚信歼20用的就是太行B,这也是中国军事自媒体界的奇葩事儿一件。
笔者最近发表的文章虽然都与歼20用什么发动机无关,可总有关心歼20的朋友在文章后面的留言中问我这个问题,请我回复或者专门写一篇有关WS15文章。说实在的,我一直回避,原因很简单,说了也是白说。
我也有点闹情绪,毕竟说过很多次啊,信了我也不多一块肉,不信我也少不了二两膘(笑)
3月20日上午,央视新闻频道直播第五场“代表通道”节目中,歼-20总师杨伟回答了《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首次承认歼-20采用了世界独创的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此外杨伟总师还透露了歼-20的其他“绝招”
杨总师亲口说:“J20已经用上碳纤维和超材料”“世界上独创的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有很多的绝招”
好消息,这是有关歼20最新的公开报道,而且来自歼20的设计总师,对了解歼20的种种发展应该是最权威的了,我们不妨从中窥探和发掘出一些珍贵的信息,包括有关发动机方面的暗藏信息。
(1)有关歼20系列化。
这个视频虽然不长,但内容很丰富,比如杨总说: 歼-20将搞系列化——这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当前整个军迷群都在讨论究竟是歼20上航母还是鹘鹰歼31上航母,吵得不可开交,莫衷一是。那么杨总说歼20要搞系列化究竟指的的什么呢?这个悬念就太大了。是指要搞舰载版?还是要搞歼轰版FB-20?
系列化还应该有电战版歼20吧?歼20应该有专用的电子战型号,可以叫“咆哮威龙”。
系列化还应该有战术核武器版,三位一体的核战略,空基核反击力量也分战略版和战术版。很显然,战略空基核反击是轰20,战术空基核反击力量,歼20当仁不让,否则想不出现在的战斗机谁还有歼20这样的突防能力和投掷核弹的成功率。
系列化会不会有双座版歼20?就像苏34鸭嘴兽那样的长航时战斗轰炸机,里面带厨房和厕所,正副驾驶员交替驾驶,极大的提高在航时间和作战效率,这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综上所述,歼20的系列化至少还要发展5型。
可以说,杨伟总师一席话,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不过,如果歼-20像某些人所说的,装的不是WS-15,而是太行B那么这些系列化的歼20就都不能以超巡和超音速机动作战,是不是有点不可想象?那所有的这些系列化的歼20在作战效能和效力上就要大打折扣。
如果基本型(空优型)还没有搞定,就搞系列化,这是不是好像基础都没有打好就要起高楼?反之,决定要搞系列化说明基础已经夯实,才会盖起广厦万间。
所以,按照杨伟总师所讲歼20系列化的推开一定是建立在基本型(服役的空优型)成功的基础上的,而基本型(服役的空优型)不可能用太行这样的老式过渡型发动机,包括加大了涵道比中间推力(军用推力)没多大长进的所谓的太行B,一会儿咱们还要说到。
系列化往往会因为增加设备而增重,发动机不行会造成性能更加下降,这是大忌。
美国的F22和F35服役都没有用过渡型发动机。
下图:俄罗斯的“产品30”发动机是苏57服役标配发动机
还有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俄罗斯的五代机T50现在叫苏57,虽然早于歼20一年首飞,但是却要晚于歼20一年服役,而服役前派往叙利亚的两架苏57都装的是产品30型发动机,不是117S,俄罗斯的苏57为了发动机达标宁肯晚于中国一年服役,为什么中国要在服役型的五代机身上配装一台过渡性的太行发动机,而不是装上达标的WS15发动机就匆匆忙忙服役呢,这是说不通的。
从空中威胁造成需求的紧迫性上讲,俄罗斯比中国要求更紧迫,中国为什么匆匆忙忙上一个半半拉拉的歼20,而且匆匆忙忙服役了?
下图:注意歼20矢量喷管的喷口变化
总之一句话,在没有解决标配发动机之前,歼20发展的系列化机型越多,积攒的问题越大、越多,这是不符合规律的。
带病发展,病情会越来越重,寄希望于最后一并解决,即便厂家愿意国家和军队未必愿意。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发动机的变化会造成飞控的变化。
歼20的飞火推矢量一体化本身就是当今最复杂的飞控设计,发动机的变化必然导致必须重新飞出飞机性能极大变化的新飞行包线,那么飞控软件就要重写,届时别说搞系列化的机型要重新改过,基本型也要大改。改完了还要从头开始试飞包线,还要再次飞出最高速度、最低速度、最大过载、尾旋、最大上升速度(爬升率)等等,别说等到2020年,2030能将新发动机的基本型和系列化都飞完就不错。
最最关键的是,这期间打仗怎么办?美日可不等你,到时候就抓瞎啦。
这说的还是正牌歼20装备时间延后可能造成的危害。
假如现在的歼20真的打算装太行在这10到12年期间迎接战争,这个半半拉拉的歼20是要误事的哦!别跟我说歼20靠航电先进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那是自欺欺人,届时误的可是军国大事,呵呵。
10到12年的时间啊,美日会在中国周边部署多少F-35?还有178架随时可以过来的F22。
另外发动机的变化还会极大的影响飞机的“进排气系统”,进而要重新设计机体结构,完事了还得再飞新改造机型的包线,又得飞出最高速度、最低速度、最大过载、尾旋、最大上升速度(爬升率)等等等等,这可不是网上军迷一句AB型这么简单(后面还要说到机身变化带来的影响)。
网上搅混水喷子的嘴,横竖都能使,可不能信他们的。
(2)有关六代机。
视频中杨伟显然是在暗示中国已经开始搞六代机,这就又得说回发动机。简单说五代机的发动机如果还没有搞好怎么能搞六代机呢?不管你搞几代机都绕不开发动机问题,六代机的发动机肯定是五代机发动机的跨代版,五代发动机都没有搞好,怎么搞六代机的跨代发动机?这本身就是个悖论。
有关中国研发五代发动机和六代发动机笔者恰好有权威文献作为印证:
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权威专家彭友梅在他写的《科学的管理是发展航空动力的关键》一文中多次提到中国正在发展的五代和六代发动机。
( 3) "884会议,和推重比1 0预研
1 9 8 8年 4月,在高推预研基本完成应用研究的时候,我们及时召开了推重比1 0一级涡扇发动机预研论证会 ( 简称884成都会议) ,并从 1 9 90年开始进行了少数前沿课题的研究,1 9 93年完成了顶层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分解。
1 9 9 6 ——2 0 0 5年列为国防科技预研的重点,目前在三大部件、矢量喷管、数控系统等领域已取得良好进展,计划通过核心机/验证机进入原型机研制,为我国新一代战斗机提供动力。
( 4)推重比1 5一级的 “AT E KT”计划
在推比1 0预研达到一定阶段时,1 9 9 8 ——2 0 0 0年,专家们参考美国的“ I H P T E T"计划思路,提出了实施我国的先进涡轮发动机关键技术 (A T E K T)研究计划的建议。目标是用2 0年时间、5 0亿元人民币,突破推重比1 2 -1 5的发动机关键技术。
自己看自己看自己看,重要的话说三遍(笑)
也就是说。
截止2005年推比10一级涡扇发动机已经解决了“三大部件、矢量喷管、数控系统
等领域已取得良好进展”,三大部件指的是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及先进燃烧室+涡轮,再加上矢量喷管,再加上数控系统。更为惊人的是,这型推比10的发动机早在1988年就开始启动研制!也就是说,推比10一级的涡扇发动机迄今已经渡过了整整30年。
另外此文献还谈到。
六代机的推比12—15的发动机研制启动时间是1998年,迄今也整整渡过了20年。
所以,杨伟总师说已经在发展六代机是因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杨伟总师手里有真东西,才敢说实话、不吹牛。
不过,本节要说的不是六代机,而是五代机,歼20的发动机是不是WS15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的推比10一级的发动机到了今天没有还不成功的道理。
(您在朋友聚会时说,我儿子读博了,可是您还拿不出儿子高中毕业的文凭,你说你儿子读博了不是瞎扯蛋嘛)
(3)有关很强的超音速和机动能力。
杨伟总师在接受采访时再次表示歼-20具有很强的超音速和机动能力,沙场点兵阅兵的歼20飞行员张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进入超音速就是歼-20的天下了。
最近一个视频显示(估计军迷都看了)歼20不加力起飞,刚刚离地不到50米就大角度压坡左转,这充分说明飞行员对大发动机推力的信任。一般加力起飞,速度不上去是不敢压坡的,因为那马上就会掉高度,甚至因为气动阻力增加速度骤减还可能导致摔机,而歼20就敢,说明歼20推比达到整机与推力比已经超过1:1.可以搞“旱地拔葱”的干拔,这是熟悉发动机性能的常识。这就是歼20发动机强大的证明,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行家才明白这个道理。
F22垂直爬升我没见过,但是117S的苏35和歼20的涡扇十五,我是现场比较了的。苏35爬升打加力,发动机啪啪啪的响,歼20呜的一声就爬升上去了,没有看见加力喷火,这就是明证。
下图,珠海航展歼20垂直爬升,注意喷管没有尾焰
苏35完成落叶飘后,也是打加力加速,否则就摔机了。
那天看歼20爬升,到顶端后,速度一点不减,然后马上压坡向左,不掉高度就走了,这要是外国专业的眼睛还看不出来,就白干职业探子了。
那天美、俄、日的职业探子都在,估计全看明白了。
歼20飞行员张昊说的一进入超音速就是它(歼20)的天下了,说的当然是与国产所有三代和三代半战斗机的对比。
歼20与歼10、歼11AB、包括歼16等三代和三代半战斗机相比,歼-20的超音速性能要高出一大截。如果歼-20现在装的是AL-31F发动机怎么可能在超音速的速度和机动性上高出一大截?众所周知,歼11B和歼16装的还是推力比AL31F大的WS10太行发动机。
这更充分说明,歼20装的是比AL31F和太行发动机推力更大的发动机,那只有WS15峨眉发动机才能胜任,这个道理理解起来并不难。
现在流行的太行党其实就是毛发党的最新变种,如果还在坚持歼20用的是俄罗斯的AL31F实在已经说不过去了,转进变成太行党。
2017年央视有一期《走遍中国》,里头说到,国产歼20战斗机在珠海航展就已经换装国产发动机——涡扇15!节目中是这样说的:从国产第三代航空发动机“太行”发动机到第五代航空发动机“峨眉”,就是因为有了中国沈阳航发黎明公司一批优秀的行业工匠,用自己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才能组装完成了中国最先进第五代航空发动机,确保了中国最新的歼20战机翱翔蓝天,也使得中国从第三代直接到第五代的历史性的跨越,再一次让世界惊叹!
另外还要说明的是中国的涡扇15源自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针对21世纪作战环境发展的“先进高推推重比发动机预研项目”,不是来自太行,太行从风扇到高低压压气机还有燃烧室、涡轮是三代发动机的设计,再改也改不到涡扇15的先进程度。
最重要的是,太行的核心机与WS15的核心机在进排气设计上就不在一个级别,太行属于25公斤级,WS15属于30-35公斤级,常识告诉我们,进气量大推力就大,推比就大。涵道比小,意味着加力燃烧室的供氧量少,如果五代机发动机频繁采用加力推力,不但费油,瞬间增加的推力也小(大白话就是没劲儿)。
另外,歼20的WS15发动机重量、直径(主要是风扇直径)、内部构造也与太行(WS10)有很大不同。
太行发动机是3+7+1+2结构,而WS15是3+6+1+1结构,WS15外观上与太行比较也要短的多(发动机级数减少了2级),看上去小的多(内涵道直径加大,风扇直径小、外涵道更窄小)。
常识告诉我们,涵道比等于加力比,涵道比小加力比小,加力比就是不加力推力和加力推力之比,
可以说,歼20要从太行换WS15,换发动机可不是掀开板子装一台新发动机的事儿,前后机身包括进气道和后机身、发动机舱,甚至整机的配重都要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增减重量按克计算的飞机来说就是巨大的改变),这样的变化等于设计一架新机。
歼20的后机身发动机框架是3D打印的,大小要适合要安装的发动机,直径大小正合适,虽不说沿可沿的将发动机镶嵌在框子里,差距大了肯定不行吧?框子小了塞不进去,大了发动机在机身里面咣当。
太行发动机的直径、长短都与WS15有很大不同,按照喷子们的说法,将来B型卸下太行B再换上WS15就行了,怎么换进去?
所以,那种歼20AB型的说法纯粹是放狗屁,AB你个头啊!按照他们的说法,歼20一共要换三种发动机,AL31F、太行B、涡扇15,那歼20岂不是ABC共3型?
下两图,2014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鹘鹰歼31发动机3D打印框架
歼20如果装的是太行发动机,本质上它仍然是一架三代半战斗机,那歼20就不是杨伟总师在两会代表通道采访中说的在“超音速机动——飞的更远——挂载更多”性能上超过西方和俄罗斯同类战斗机的第五代战斗机。
号称五代机就必须装五代发动机,否则就不能叫五代机。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超音速机动”是只属于五代机的专有技术名词,上世纪70-80年代服役的三代战斗机,在设计时就没有条件为三代机设计超音速机动能力,因为同时期为三代机设计的涡扇发动机尽管设计者千方百计的提高推重比,但是以当年设计理论和元器件(主要是热端)还都没有进步到五代发动机需要的水平,这是历史的局限性。
比如美国率先搞出三代机F15和F16,但是为F15和F16配套的三代涡扇发动机F100-PW-100,因为设计指标过高,几年之内摔掉几十架F15和F16战斗机,多次被迫停飞,一度被讥讽为“机场皇后”,之后发展的F100-PW-200和F100-PW-220不得不降低推重比以求平安。F100发动机的中间推力才6.5吨,加力推力也才10点05吨,别说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机动,能保证安全稳定的在高亚音速作战就算不错了。
太行发动机也属于与美国F100还有F110同期的第三代发动机,甚至有江湖传言太行发动机的设计来自F110的前辈CFM-56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歼20如果用太行发动机实现“一过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这就有点像前面说的“您在朋友聚会时说,我儿子读博了,可是您还拿不出儿子高中毕业的文凭,读博了不是瞎扯蛋嘛”(笑)
涡扇十五的研发实际上遵循的是中国的特殊规律,否则不能解释中国为什么能在短短三十年发展成制造业世界第一,相当多的领域已经赶超西方的这个事实。强调西方100年的经验积累是西方发动机先进所在,在一般规律上偏颇的将一般规律神秘化,神圣化,否定中国独有的特殊规律(飞机诞生已经有100多年,我们难道还要从莱特兄弟造木头飞机的经验开始积累吗?)。
其实,即便是经验的积累,中国也有理由与西方进行比较,比如中国科研人员工作的时间,每天要比西方长至少4个小时,而且一周7天工作,几十年下来,实际积累的工作时间并不短(中国是火药的发明国,制造火药的经验是不是最足?那么西方是怎么赶上来的?)。
经验的积累不能仅从时间的长度看,还要从效率上看。
美国早在1950年代就开始研制电磁炮,积累的经验应该比中国多出几十年,中国也就是近几年才开始研制,经验少了几十年,这样巨大复杂的大工程按说美国一定领先中国,结果是美国搞了几十年不了了之,中国却脱颖而出先于美国和西方世界出海试炮了!
搞的时间长别人就永远赶不上,这本身就是个笑话。
“爬墙党”
自歼20首飞之日起,网络上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爬墙党”。诡谲的是这些爬墙党都有通天本领,可以就近拍摄歼20从首飞到各个阶段试飞的照片,然后堂而皇之的登载在各种媒体上(要知道这可是犯法的),广大观众和读者也一直从他们的镜头(视频)获取有关歼20的最新信息。
这些爬墙党其实是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公关团队,专门“隐真示假”,专门散布假消息(甚至肆无忌惮的PS各种图片和视频,特别是有关发动机的图片和视频),目的是保护歼20真实的性能不被外泄,很显然,对一般军迷来说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目前看,有关歼20的性能、产能、产量、部署情况对中国的一般军迷来说都被掩饰的很好,真实的情况绝不像网上传说的那样,这要多亏这个团队的功劳。
我军历来讲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歼20的真实情况被隐真示假有利于我军在未来的战争中占据主动,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苦就苦了广大军迷朋友,一回回的被他们带到沟里(笑)。
成飞机场爬墙党的踪迹在2016年底戛然而止,这其实恰恰说明有关工厂正式按计划大规模生产已经开始,再拍摄机场的情况就会真的泄密了(在此也奉劝有的真爬墙窥探拍照者,万不可上了这帮孙子的当,泄密是要吃牢饭的)。
比较搞笑的是,2017年底到2018年初,这个团队再次放出黄皮歼20“配装”太行发动机的“模糊”照片,接着还有歼20“锯齿菊花手绘漫画图”和歼10太行发动机矢量喷管手绘漫画图。随着这些伪造的图片出现,“毛发党”销声匿迹,“太行党”正式诞生,问题是,一直跟拍了多年的爬墙党也就再也没有从成飞机场放出一张歼20的清晰照。
最后要说的是,在外国职业间谍和专业人员的眼里,这些把戏其实就如同儿戏,手段幼稚而且拙劣,更像是掩耳盗铃,人家才不会上当。
比如美俄有关职业军事专业机构就从来都说中国的歼20配装的就是WS-15发动机,有的甚至不说发动机的型号,但是指明是推比10的发动机。
杨伟总师最后说:
关于今后的发展方向,我想,在歼20正式列装的今天,我们一方面会大力支持部队尽快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也会进行系列化发展,不断提升飞机的作战能力。同时,我们更会积极地探索一条“弯道超车”的技术路径,创新开发满足国家战略需要的全新战机。未来,我们会在战斗机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征程上,不断前行,再立新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一句话:我们一直在路上!
不错,我们一直在路上,这是一条灿烂辉煌的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我们的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