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鼎立世界,一定是这个关键力量!
2025-07-05 12:47:51



当今世界,有一个非常大的秘密被很多人忽视了。

我们注意新闻就会发现,当今世界包括美国在内都是鸡飞狗跳,一片乱局:美国两党互撕、“黑命贵”运动、“零元购”、物价飞涨······那些因历史原因、大国博弈、内部疯狂撕裂而爆发持续战争和冲突的地方更是民不聊生,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格局已经形成。

与国际上一片乱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当下的大治状态,这种状态和当下世界有着明显的“画风”差异。虽然,我们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大家注意会发现:中国无疑是全世界社会最稳定的国家,近些年咱们的犯罪率在持续下降;中国无疑是发展最稳定的国家和发展最快的大国,除了疫情期间,我们的GDP增速基本稳定在5%以上;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物价最稳定的国家,过去几年的CPI长期无限接近于0;中国无疑是科技进步最快的国家,六七年时间,我们不但确立了制造业世界最强国家地位,在科技领域更是全面突破,如今美国已卡不住我们脖子,反而是我们用稀土卡了美国的脖子;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团结一心的国家,党和国家的号召力与领导力非其他国家可比······

图片

总之,中国与当下世界的鲜明对比,让人觉得简直太不寻常了。过去些年占豪经常说中国会在未来20年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有些人就会喷占豪自大、盲目自信,但看现在的形势,相信大家都开始感受到了这一切。中国在接下来的十年,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必然鼎立于世界。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咱们为啥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做得都更好呢?

恰好有机会,在党的104周岁生日第二天,占豪偶然机会学习到了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岳在7月1日当天为国家民委系统党员干部讲党课的主要精神,潘岳在讲课中生动诠释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深邃内涵。他说,作风建设的根子是思想,优良作风的形成离不开思想文化滋养。“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的关键点。“第二个结合”源自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内在契合,打开了理论实践创新空间,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引领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本质、文化领导权、文化立场、文化发展等一系列理论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层次创新创造。基于“两个结合”,我们党在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更加深化民族工作领域的“第二个结合”,立足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顺应“共塑中华”的历史规律,汲取传统民族事务治理经验,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文化根基,走“增进共同性”之路,超越西方民族理论实践,不断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坦率说,通过这样的学习,的确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尤其对“第二个结合”之于我们国家当下和未来的战略意义有了新的更高认识。

说到“第二个结合”,占豪还是有一些个人体悟的,藉此机会占豪就把这个体悟历程与战友们分享一下,相信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内涵了。

多年前,占豪就有一些忧虑和思考,内容很大,当时只是模糊提出了问题,有过一些思考,却没有任何头绪。想不通的事堪比如鲠在喉般难受,持续多年,每每想起就会感觉大脑要宕机,问题太大超占豪大脑CPU的负荷了。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占豪有了更加深刻的自我认知,那就是自己的思想和理论都还差得很远很远,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精进,提高大脑CPU的频率和内存的容量。

图片

然而,一切的改变都因为4年前。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从而形成了“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下把占豪多年想不通的最大疑问瞬间给解开了。

可能战友们体会不到占豪当时的心情,当听到总书记讲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候,脑袋当时不能用醍醐灌顶来形容,而是天雷轰顶的感觉。坦率说,眼睛当时就湿了!曾经想了多年想不明白的重大疑问,在听到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的讲话时光速般消散了。那时那刻,是一种不能自已的激动,感觉应该和佛教中说的“法喜”异曲同工。

听完总书记的讲话,占豪就知道了,中华民族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能量有了,可能存在的最大隐患也被轻松化解了,有“第二个结合”理论的指导,中国未来发展无虞,中华民族长治久安的最强战略支撑确立了。其实,现在我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对“第二个结合”的认知当然更明白了,“第二个结合”其本质就是将挽救了中华民族的魂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几千年赖以生存的文化之根脉融会贯通了!这一理论的伟大创举与战略意义,是真正的会当凌绝顶,是支撑我们中华民族未来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理论支撑。

当时占豪想,我们国家近代遭受百年凌辱,中华文化的脊梁是被打断了的,五四运动的时候,我们差点连汉字都废了,那时我们在文化上不自信到了极点。后来,伟大的中国革命者们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在持续的流血牺牲后,最终选择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图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初的革命实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距离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真正独立和民族解放还有非常远的距离,马克思主义革命在一段时期甚至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有革命失败的重大风险。直到后来,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一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革命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了起来,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才最终推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一直到1949年实现全国解放,建立了新中国。

“第一个结合”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原来马克思主义革命中的工人革命为主,调整为以工农联盟的共同革命为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最核心的逻辑之一就是革命,在苏联的成功实践是工人革命,最初我国也是在工人革命实践的指导下推进我们的革命,但革命活动很多都失败了。之所以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是完全的农业社会,工人人口极少,在这种情况下,工人革命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后来,有了“第一个结合”,我们转而开始了工人领导农民的伟大革命,开始了打土豪分田地,重新对国家社会的经济资源在革命中进行分配,这让我们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革命取得伟大成功。

中国革命的彻底性是新中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通过全面彻底的革命,不但把百年凌辱的历史包袱甩掉了,甚至把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包袱也甩掉了,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以及彻底全面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这让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彻底垮塌了,新中国有了轻装上阵的战略基础。新中国后,我们又继续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把“第一个结合”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用到了极致。我们基于我们的具体实际情况,以农业反哺工业发展的创造性逻辑,最终用我们几亿农民的农业力量,推动我们国家只用三十年就实现了基础工业化和国防工业化,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两三百年才走完的路。伟大的“第一个结合”在建立新中国和新中国后的发展中扮演了理论指导的角色,也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发展成就。

图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结合”,不但让我们建立了新中国,也发展了新中国,让我们有了今天与美国掰腕子的实力。可以说,“第一个结合”是让我们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杀出了一条血路,最终不但完成了自我救赎,也让我们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但是,伟大的“第一个结合”注定不能包治百病,于是就有了伟大的“第二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其实,前些年占豪就想过,当我们强大了,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实现了伟大复兴,这将是极其磅礴的伟力,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用好这股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之力呢?坦率说,若我们不能用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尤其是里应外合被敌对势力利用,岂不是我们要让敌对势力在我们内部撕开个口子吗?而且,西方敌对势力又一贯善于玩这种鬼把戏。

所以,当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7月1日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后,就意味着我们国家在“第一个结合”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二个结合”,我们未来的发展就有了思想、文化、理论和制度的充分保障。当时占豪听到后眼泪一下子就出来的原因,就是一直困扰自己的那片思想乌云散了,取而代之是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清晰的未来景象,那在思想上的解放感是难以名状的。

占豪对“第二个结合”最初的理解,就源于总书记提出后耳濡目染的学习和思考。不过,坦率说,对于“第二个结合”进一步更加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如何在未来发展中学习好中华文化的相关理论并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结合的意义重大。坦率说,对于相关理论的掌握,占豪一直觉得非常不够,在有些问题上理解的不透,这也正是占豪在学习了潘岳主任的讲话后,有了豁然开朗之感,也因此有了非常强烈和战友们分享的欲望。

下面占豪就结合自己学习心得,与战友们进行一个学习思想交流。因为内容比较多,有些内容还没有学透,占豪就和战友们分享自认为能够理解透彻的两个方面:

一、中国引领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大家想想看,我们几千年的文明,那是多大的文化力量啊!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就不用说了,能把中国这条被蹂躏了百年的巨龙给救回来,这又是多大的力量啊!如果,两者结合产生化学反应,必然爆发出蓬勃伟力。而刚刚学习后,对这一点又有了更高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因此认为中国正在引领开创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为什么说中国在引领开创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呢?

新形态新就新在文明进步的新原则。那么,这个新的原则是什么呢?占豪学习后的理解是,新的原则就是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同时,用高超的政治能力来驾驭资本,借助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从而大力发展生产力,并最终满足人民美好的生活需要。

图片
在这个世界上,资本驾驭政治的国家遍地都是,政治驾驭资本的国家则凤毛麟角,或者说既能驾驭资本又能用好资本发展生产力的国家屈指算来也只有中国。曾经强大如苏联,他也没有任何驾驭资本的能力,他只擅长以权力为资本、以行政为手段去发展,当行政官僚体系失灵后,国家也就不行了,甚至最后被资本控制的西方国家给拆零散了。

再看我们,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我们充分利用了资本发展经济的力量,同时我们还能驾驭资本不至于让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福祉。而我们之所以比苏联或者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做得好,正是因为我们的中华文化底蕴。

政治到底是满足少数人利益需求、服从资本增值的逻辑,还是通过发展生产力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历史上的世界和当下的世界,在没有任何国家做到过的情况下,我们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创造性地是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与中华民本传统深度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以“共同富裕”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必然造成的“两极分化”;以“共同现代化”彻底改变极少数人占有社会绝大多数财富的不公平现象。这是多么伟大的思想与理论的创造啊!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中国必然成为人类文明的引领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必然被全人类所接受并拥护,这样的文明最终也必然致力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学习关于文明的新形态新在文明发展的新格局方面时,占豪想到了现代人类文明的新格局是从文艺复兴后的资本主义全球大扩张而来的。我们可以看到,自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开始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下的世界格局呈现出了《共产党宣言》所说的“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状态。体现在具体历史进程上,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的中华文明圈的系统性崩溃。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经历百年凌辱后,才开始走向了扭转国家民族命运和东西方文明失衡格局的大道。习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更是开始对冲过去“一部分人对抗另一部分人”的对抗格局,开启了东方智慧下的“所有人造福所有人”的合作格局。虽然,在美西方的搅和下,丛林法则好似还在大行其道,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意识到,中国的政治文明才是真正引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明方向。

图片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及多种宗教。面对文明多样性,过去西方主导的丛林法则下,不同文明之间是敌视而对立的。但是,从中国开始,我们秉持了相互尊重、平等互鉴和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才是以文明的态度对待文明。这就是创新性的文明共存的新关系。

由此,我们再回头看我们的来时路,再认真思考“两个结合”的深层内涵,就会发“第二个结合”的提出,让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了中国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了现代的。由此,我们再来审视我们自己,文明中国的中国将不止是主权的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由此也就进一步确立了。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后,我们再和其他国家讲我们的体制故事的时候别人就不害怕了。我们不干涉他国内政,我们要的只是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相互的学习与进步,共同的发展与繁荣。我们的来时路是清楚的,而我们未来的路,需要把“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贯彻落实得更彻底、更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又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更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这种新形态不是去给他国提供样板,而是去给别人带来启发,当我们的发展成为其他国家的启发之源时,我们也就赢得了与西方文明的竞争。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宏阔的全球视野,推动各国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对开拓未来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具有世界性贡献。过去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开启了从“西风东渐”到“东西互鉴”的伟大转型。

二、未来文化力量的彰显,关键在于将“第二个结合”作为工作中重要的理论指导

习总书记曾经提出过,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过去18年时间里,占豪写了4000多万字的文章,其实一直都是遵循总书记说的“润物细无声”之道。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的表达,占豪和3000万战友一起学习、成长。自然对总书记这段话倍感亲切。

大家发现没有,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的政治觉悟和认知水平是最高的,与其他国家相比可谓是断崖式领先。在中国,连田间地头的大爷大妈都在看新闻与讨论国际和国内的大事。如果只看中国,我们都习以为常,但如果放在全世界范围内,那绝对是独特的风景。为什么只有中国这样?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所行的都是愚民政策,只有中国行有两千多年教化于民的思想指引。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今天我们的政策,两千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延续我们的文明。

习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将文化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能够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局中的支撑性、引领性作用”。

那么,文化思想又是如何贯穿这么多领域的呢?就当下和未来的新时代而言,关键就在于把“两个结合”作为重要的工作实践中的理论指导。占豪认为,深刻理解“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对学习领会总书记的指导思想非常重要,对我们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们的发展实践意义重大。

我们都知道,党领导一切是中华民族从百年凌辱到如今的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但是,党领导一切并不是包揽一切,而是在思想上、文化上、大政方针上进行领导。譬如,我们既要推进依法治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但同时我们又要由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而能按照如此复杂体系稳定运行的国家只有中国,这其实就是文化的力量。

党课中潘岳主任举了个例子,他说,在中国,无论是杜月笙那样的黑帮企业家,还是胡雪岩、盛宣怀那样的红顶商人,他们都不是我们倡导的企业家精神,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是像张謇那种怀抱家国天下、秉持中华义利观的仁人志士。



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的财神爷,既不是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也不是明朝富可敌国的沈万三,而是五次聚财五次散财为人民服务的陶朱公,是忠义守节的关公。什么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未来文化的力量彰显,必然是在“两个结合”的理论指导下推动的,这既是几千年中华文明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的,两者结合后更是决定未来文化力量的彰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化建设”就像一条无形纽带贯通其他各领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需要我们每个人深刻理解“两个结合”,并以此为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辰山老师有个观点占豪非常认同。他在文章中说,其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身就具有中国特色或有中国文化倾向,而本质上区别于西方主流文化传统、区别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后形成的西方主流“一多二元”的个人自由主义体系文化。现在研究已追溯出马克思思想含有的中国学脉。张允熠指出,16—18世纪东学西渐过程中,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对包括黑格尔、费尔巴哈在内的著名欧洲哲学家和欧洲思想界以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深远影响。李约瑟也提出,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由耶稣会士介绍到欧洲,经过马克思主义者们一番科学化后,又回到了中国。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其与中国哲学的血缘联系自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中国哲学跟黑格尔哲学具有共同之点”,实际已经宣示他本人的哲学也与中国哲学具有“共同之点”。

其实,把《易经》作为根源性哲学经典的中华文明一直都是各类文化的承载者。我们既有本土的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也有后来的儒家、道家、道教,还有佛教、伊斯兰教等其他舶来宗教,这些宗教在中国发展都有了中国特色,都有了中国式的叙事方式。而且,这些文化在中国发展,中国的文化并不排斥他们,而是逐渐将与他们融为一体,大家相互兼容、互通有无,这其实才应该是人类社会文明应该有的模样,而不应该是那种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丛林角斗。

“第二个结合”今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未来为什么不可以是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交融、互鉴和进一步的结合呢?当大家能够交融,能够互鉴,当然也就能够结合。所以,在占豪看来,从长远看,当“第二个结合”从中国向外延伸的时候,完全可以在“第二个结合”基础上去和其他文化、文明进一步交融、结合的。古圣先贤心目中的人类大同,以及马克思主义推导的共产主义社会,不都应该是这种不断结合的结果吗?

图片

当然,万里长征是需要一步一步走的,我们在做对外文化输出之前,首先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国家民委近年做了大量的工作。

譬如,现在国家民委已经完成八千万字三交史料,一千万字精选,近四百万字全卷,成为全新史料全新叙事。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方面也已取得突破,几天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已正式纳入全国高等院校思政课程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已成为思政课必读教材。

另一方面,在优化民族学二级学科设置方面,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大战略,已经设置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华民族学、人类学与世界民族3个二级学科。原创性教材体系即《民族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概论》、《中华民族学概论》、《世界民族概论》,与已经出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构成中国特色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五朵金花”。

图片这些教材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两个结合”,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在政治出发点上,秉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致力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阐明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道理哲理学理;在学科传统上,秉持“尊马、承中、批西”的原则,对西方民族学进行“起底式反思”,对传统民族学进行“系统性重构”。目前4本教材均已纳入教育部马工程教材“新时代系列”重点建设。教材专班和中央民大等六所委属高校要坚定不移地把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原创性教材的撰写,变为推动新民族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相互促进、凝聚共识的过程。

占豪学习潘岳主任的党课精神后最大的体会是,未来推动中国鼎立世界的核心动力一定是“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因为,“第二个结合”将会把力挽狂澜于既倒的马克思主义与几千年深厚文明力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当这两股伟大力量融合在一起并产生化学反应后,它必然是人类文明皇冠上的那颗最璀璨的明珠,也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全世界。在当下这个时代,学习“两个结合”,运用好“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来说具有战略性意义,不但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发展,也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