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速度快、距离远的特性制造了声纳,既可以用于水下探测,也可以充当水下通信工具,实际用途非常广泛,民用方式,比如:鱼群探测、海洋勘探与勘测等,军用方式,则为探测潜艇的主要手段。中国声纳技术,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为引进技术的一部分,60年代开始自主研发,如今已具备了相当水平的声纳研发能力。
037I型反潜艇
中国海军水面舰艇,以前主要采用舰壳声纳,再配以反潜深弹/反潜火箭发射器的攻潜武器,主要适合于浅海海域的反潜作战,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接其中就包括:舰载拖曳变深声纳,比如:法制SS-12型舰载拖曳变深声纳,并安装到部分作战舰艇上,比如:037I型反潜艇。同一时期,中国海军开始列装反潜鱼雷,以及舰载反潜直升机等新装备,大大提升了中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新一代声纳逐步代替了旧型号,更伴随着远征化的发展,开始重点发展适于深海使用的拖曳变深声纳。 其依靠探测器线缆拖曳,可以调节深处,又远离载舰,避免了载舰动力系统的干扰,非常适合于深海使用,搜潜效果也非常好。
112舰的后部
近年,中国海军新型舰艇上开始列装一新型装备:拖曳式主/被动低频声纳系统,这是最新的搜潜声纳技术,目前仅有英国45型驱逐舰实现了列装,它除了保持可以变深的优点之外,将主/被动声呐技术的结合,将两者优势结到一起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可以探测安静型潜艇,探测距离远,定位精准,可在深海大洋和近海环境下可靠工作等,取代此前的各种拖曳式被动声呐。
054A的拖曳舱口
这个东西说起来很简单,结构也不复杂,主要由线列基阵、拖曳电缆、收放装置和绞盘、电子机柜等组成。但是细节的问题不少,从声纳依工作原则,可以分为主动式,通过发声器发出声波,待接触目标反射回来,以追踪目标;被动式,通过接收目标发出的声波进行定位,两者差别真不一小,要将它们整合到一起,技术上相当复杂。原本美国也在研究,准备给其濒海战斗舰装上,结果研究多年无果,确实的说,发现自已选的设计方案不对劲,没办法,只得推倒重重来,研发新项目。
中国从2015年始,新入役的054A与056A反潜型上,再次升级--采用了拖曳式主/被动变深声纳,其中,2015年1月16日,服役的“黄冈”号导弹护卫舰被认为是中国第一艘装备拖曳式变深主/被动声纳的护卫舰。如此一来,中国成为第二个将新一代声呐技术列装的国家,在这一技术领域,中国意外的领先美军整整一代,当然了,只是暂时的,美国只要认真研究,几年也弄出成果的。
056反潜型
如今中国海军的新一代战舰上,基本上都会装备水声探测和对抗系统,如:舰壳声纳、拖曳声纳、反潜深弹/反潜火箭发射器、鱼雷诱饵等,舰尾的舰载拖曳声纳收放舱口更成基本标配,至于舰载反潜直升机也开始普及。与国外的先进舰艇相比,我们已经可以达到应有尽有,性能也不差,具体来说,只有差别,没有差距。
以054A护卫舰为例,反潜系统中,搜潜系统由舰壳声纳、H/SJG-206拖曳线阵列声纳组成,攻潜手段,也变成三层,近程的3200型反潜火箭弹,中程的324毫米反潜鱼雷,远程的鱼8火箭助飞式鱼雷。同时,还有直9型舰载反潜直升机,可以吊放声呐和声呐浮标实施搜潜作业。
当然了,潜艇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以进一步减弱自身噪音,达到更加隐蔽之目的,这就促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声纳技术水平,潜艇与反潜技术之间的斗争不会停止,只有不断进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