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中国网友还在讨论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后,中韩关系会不会迎来 "春暖花开"。没想到才过几个月,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韩国领导人,就用一连串操作让期待落了空 ,先是婉拒中国的阅兵邀请,转头就让韩国最大造船企业跟美国签了 "抗中协议",最后还掏出 3500 亿美元给美国当 "保护费"。
这波操作下来,韩国网友都在吐槽:"咱们总统怕是把国家当成菜市场了,想怎么卖就怎么卖。"
李在明最让人看不懂的,是对中国阅兵邀请的态度。中方发出邀请时,韩国外交部门先是说 "正在积极考虑",让不少人觉得这是改善关系的好机会。要知道,韩国企业每年从中国赚走的钱,比从美国多近一倍,可就在邀请发出的第三天,美国国务卿打了个电话过来,李在明政府立刻改口说 "国内事务繁忙",把机会拱手让人。图片
更让人费解的是拒绝邀请前一周,韩国 HD 现代重工刚跟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签了合作协议,白纸黑字写着要 "联手对抗中国造船业崛起"。中国造船企业的反应也快,很快就取消了跟韩国企业的三项技术合作,气得韩国造船协会会长直骂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7月28日,王毅外长在与韩国外长的通话中直接表示:中韩关系要独立自主、不受第三方制约;坚决反对“脱钩断链”。
这话听着简单,实则戳中了韩国的命门, 这些年韩国就像个 "两面派",一边靠中国市场赚钱,2024 年单是半导体就卖给中国几百亿美元;一边又把安全托付给美国,驻韩美军基地占着韩国最好的地段,每年还要韩国掏不少 "保护费"。现在李在明想继续这么玩,却发现两头都不讨好。
美韩刚签的贸易协议,把这种 "骑墙" 的代价算得明明白白。韩国拿出的 3500 亿美元 "大礼包" 里,1500 亿要直接投给美国造船业,等于帮竞争对手扩充产能;1000 亿采购美国能源,自家的炼油厂得停工一半;最惨的是全面开放农业和汽车市场,韩国农民估计要哭了, 美国玉米和大豆价格比本地低三成,以后地里种的粮食怕是要烂在仓里。
韩国经济智库算过账,这协议会让韩国出口竞争力下降 3.2%,半导体和石化产业首当其冲,而这些产业恰恰最依赖中国市场。
有人说李在明这是 "识时务",毕竟美国在韩国有驻军,得罪不起。可问题是,经济账和安全账根本算不到一块儿去。韩国现代汽车在中国卖得越好,美国就越逼着韩国选边站;三星电子在西安的工厂越赚钱,华盛顿就越想让韩国限制半导体出口。李在明想两边都不得罪,结果把自己逼成了 "风箱里的老鼠"。
最近韩国超市里,中国产的电动车比韩国本土车还便宜,老百姓用脚投票的样子,比任何抗议都来得实在。
最尴尬的是韩国企业。HD 现代重工刚跟美国签完协议,就发现中国取消了原定的 LNG 船订单;三星电子想在美国建厂,又怕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市场。有韩国媒体爆料,几家大企业老板偷偷去北京拜访,回来后都劝政府 "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可李在明政府一边是美国催着落实协议,一边是中国市场的大门在慢慢关上。
现在韩国街头流传着一个段子:"总统大人以为给美国交了保护费就能高枕无忧,却不知道家里的存折早就被掏空了。"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交往就像做人,既要有原则,也要有底气。韩国的底气本就握在自己手里 。可惜李在明现在把这些底气当筹码,换来的却是越来越窄的出路。或许等到韩国农民扛着锄头去青瓦台抗议,等到汽车工人拿着扳手站出来,这位总统才会明白:大国博弈里,骑墙从来都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