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前不久我国的工业展上,我国展示了我国最新型的战机起落架。图片显示,相比于传统的起落架,新型起落架更粗壮,而且增加了一根牵引杆。除此之外,近些年来网上盛传弹射型歼-15的照片似乎也印证了弹射型舰载机的存在。本次弹射型起落架的展示,标志着我国弹射型战机已经不存在技术性难题,弹射型战机的上舰就需要等电磁弹射器的成熟。
本次工业展上的新型起落架
歼-15有什么样的不足?
歼-15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舰载机,也是世界上目前还在服役的唯一一款重型舰载战斗机,其起飞重量大,机动性强,载弹量大,作战半径长等特点。但由于辽宁舰采用的是滑跃式起飞的方式,战机很难满载弹药和燃油起飞。只有一个3号长起飞点可以满足歼-15满油满弹起飞的条件,在1号2号短起飞点使用时3号起飞点无法使用。在这样的条件下,辽宁舰起飞三架歼-15需要一到两分钟,并且这三架歼15仅有一架能够做到满载起飞。
F-35C战机
而对比之下,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可以同时起飞2-3架F-18E/F战机或者F-35C战机,而且在整齐弹射器的帮助下,起飞一架飞机只需要3--45秒。而且弹射器可以使得美国的战机满油满弹起飞。这说明,我国的歼-15战机在面对美军战机时,不仅没有战机技术上的优势,而且由于F-35C的服役已经形成了代差。相同时间内无法起飞同样数量的战机,战机携带的弹药燃油也比不上美军战机。因此在面对美军航母舰载机时,我国的歼-15并不占优势。
弹射型歼-15有着怎样的意义?
弹射型歼-15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呢?首先从歼-15的服役经历可以看出,弹射型舰载机并非简单增加一个新的起落架那么简单。歼-15自2009年8月31日首飞成功以来,实现触舰复飞用了三年,2013年开始在辽宁舰上进行驻舰训练,到了2015年左右才形成战斗力,弹射型的歼-15在原型机首飞近十年后才研发成功,说明弹射型舰载机几乎相当于一款新机型的研发。弹射器的工作原理是在短时间内给战机一个巨大的加速度协助其起飞,加速度越大施加在战机身上的力就越大,不仅原有的起落架不能承受如此大的加速度,而且机身的强度也需要加强,否则战机的机体将会有解体的风险。加强机体结构就需要对战机的机体配重、气动外形等等进行重新的测算,其难度不亚于重新设计一款战机,这也就是我国歼-15的弹射型的研发不是很快的原因。
弹射型歼-15战机
在此之前,我国在舰载战斗机领域的研发经验可谓是一片空白,没有其他国家的帮助,我们最多能踩着美军使用航母的经验过河,因此舰载战斗机的研发才如此缓慢。但是歼-15的研发成功,使得我国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舰载机研制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而且还为下一代舰载机的研制积累了许多技术。在歼-15之后的我国下一代舰载机的研制,一定能少走很多弯路。
在美国F-35C已经量产服役的今天,歼-15面临着一服役就落后的尴尬局面,因此歼-15的产量势必不会太多,更多的资源会更加倾斜于新型五代舰载战斗机的研制。而歼-15的总设计师孙聪说,我国的五代舰载机预计将会在2020年前现身。沈飞不仅成功研制了歼-15,而且其FC-31早早地就制造了原型机并且经历了外形上改动较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FC-31的气动外形已经经历了两次大改,现在的FC-31的机身更加宽厚,总体上更接近于F-35的外形。在进一步优化后,FC-31成为我国下一代舰载机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在吸收了歼-15弹射型的各种技术后,FC-31将会更好的适应上舰的环境。
除此之外,弹射型歼-15的出现更加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我国下一艘航母必将会是一艘排水量高于辽宁舰而且采用弹射器起飞方式的中大型航空母舰。与美国在电磁弹射器上遇到的重重困难不同的是,我国在电测弹射、全电推进等技术的研发中,不仅遥遥领先,而且其研制团队负责人——马伟明院士说,我国的全电推进技术足足领先美国一代。离看见我国下一艘电磁弹射航母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