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哥:英国在中英法核电合作项目上选择妥协的原因
2016-09-17 07:44:13



6哥:英国在中英法核电合作项目上选择妥协的原因



昨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阴历八月十五的团圆节,在举国欢天的时刻,国家为民众送上了一份厚重的贺礼,天宫二号准时发射升空,顺利入轨并正常开展各项科研活动。


这应该说是全中国人民,甚至全世界的华人在这个举家团圆欢庆的日子里,收到的最大的一份礼物。不过在这个大礼盒里边还有一些小赠品,其中一个也不算是赠品的礼物。那就是:英国政府15日正式批准由中法企业共同参与投资的欣克利角C核电建设项目。


哥之所以说它不算礼物,因为这是一个既定的项目,对英国的好处大于对中国的好处。所谓的波折,只不过是英国政斗的真实反映罢了。也基本算是一份迟到的小礼物赠品吧!不知道中英谁在刻意安排,总之英国人很会办事做人,在全中国人都心情好的时候,签了这份合同,一下子把对英国人的出尔反尔这种印象冲淡了很多。英国佬,够精!


有伙伴理解为,英国新首相特蕾莎·梅新官上任三把火,想刷一下存在感,端了一下臭架子,树立自己的威信。


哥个人不太看好这个观点,在英国那种所谓的成熟的政治体制里,英国政客是不敢任性的量摆自己身份的,尤其是拿外交关给自己谋取政治资本私利的。


哥更倾向于她是要通过向中国傲娇一下,再想从中国这里再挤点牙膏,讨价还价,为英国再争取一点利益、好处,顺便向美国示一下好,示意自己与前首相卡梅伦的执政风格有所区别,英国还是很在乎盟友的感受的,结果失算了。


在内外压力的挤压下,英国新首相特雷莎·梅最后不得不投子认输,选择妥协。


新闻:


法国总统奥朗德当日表示,对英国政府这一决定表示欢迎。他说,这使法国能为英国提供核电工业设施,对两国来说,这一项目“是一种美妙的合作和认可”。


法国经济和财政部发表新闻公报说,欣克利角C核电建设项目获得批准是法英工业和电力合作的“重要一步”。该部强调,在法国可能关闭旧核电站以及更加重视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这一项目有助于法国工业维持良好表现,也将是法国工业在国际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示范。


一,政客的伎俩和内部的压力


特蕾莎梅之所以作出搁浅核电项目的决定,一是因为她是卡梅伦首相主政期间的反对者之一。理由这个项目可能危及到英国的安全,技术上也存在缺陷。就如英国前商务大臣文斯凯布尔所言说,当他同当时还是内政大臣的特里莎·梅一起在内阁时,特里莎·梅就对英国政府同北京达成协议的鲁莽方式不满。


可是她所说的都是这一切都是应该反对该项目理由吗?


显然这个理由经不起推敲,也是不成立的,更没有说服力,她连英国自己的人都说服不了。


因为英国现在面临的尴尬是,原有的核电站已经老化,安全系数降低,大多数面临着被关闭的窘境。而英国想获得更多安全清洁的能源,目前来看来,只能建设更多的新核项目。


想要上马更多的核电项目,对英国来说资金、技术和人才是最大的瓶颈。也就是说核电项目必须必备的硬条件,英国几乎都不没有。而中国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法国拥有先进的核能技术,中国不但有技术、资金和人才,而且拥有几十年高效安全利用核能而无事故的优良记录。


这是英国财团、王室和政客不能忽略的,这也是他们看好中法,并选择与中法合作的最主要的原因。


特雷莎.梅之所以一开始就做出这一决定,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她试图迎合那些国内的反对者。


西方宪政体制下的这种政治生态决定了它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政客。包括那种政治安全过敏的政客和为反对而反对的政治神经病政客。


前一种人,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也不论是什么项目,都会跟政治挂钩,找出一堆阴暗晦涩的所谓的政治安全理由来阻挠项目的上马与合作。


后一种人,不管是什么项目,包括那些对自己的国家和民众百利无一害的项目都要反对。别人赞成的,他都反对。这种人生来就是搅局的,天生就没有什么好恶、是非观,本身就是政治流氓和无赖的搅局者。


西方的一些政客总喜欢把科学界那种“怀疑精神”应用到政斗中,在为自己捞取了政治资本的同时也损害了国家机器的运行效率。这就是西方宪政体制的胎带的,与生俱来的,根本无解的弊端。


深谋老算的英国财团资本家和王室 ,是不会允许英国政客拿英国的重大利益开玩笑的。


所以当英国新首相特雷莎·梅刚已作出搁置核电项目的决定时,就遭到了英国的媒体和前政要的猛烈批评和围攻,言辞之激烈也不凡有攻击和挖苦的过分话语,连英国王室也表示遗憾。


长期以来,伙伴们都把英国王室理解成为一个政治符号,总觉得英国的首相才是握有重权和实权的代表。其实啊!英国的首相跟美国总统一样,只不过是一个代言人而已。只不过是英国财团和王室的一副白手套而已。


英国王室与英国的财团经过这百年多的争斗,其实早就在利益分配上达成了相互妥协,所谓的英国王室与民间只是一种名分上的区别,政治上的划分而已。


所以英国的王室在英国的政治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所占分量很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既是英国各政治派别的之间的协调者,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决策者。


大家可以从英国脱欧这件事儿上,英国女王的多次表态和到留欧派的议会上委婉责令相关议员停止讨论英国脱欧的事,就可以看出英国的王室说话还是顶事的。


所以当英国的王室对新首相特雷莎梅表达不满时,特蕾莎美的压力骤然增大,这也是她在核电项目上不敢再坚持其强硬立场的原因之一。


至于英国的各大媒体敢于批评,叫板现任首相,那是因为这些媒体是由大财团控制,当这些大财团的利益被冒犯时,他们就会通过媒体来警告和敲打特雷萨·梅,意在告诉她,差不多了,你己经玩得有点儿过了,是该住手的时候了。


如果特雷萨·梅在受到英国王室和财团的警告下仍拒绝修正错误,换句话说就是,无视警告,一意弧行,那么有关她的丑闻,黑历史,其它的猛料会被陆续爆出来,迎接她的除了不光彩下台没有别的。


伙伴们好好回顾一下丘吉尔是怎么下台的,就明白哥为什么在上面敢给特雷萨·梅下那样的结论。


二战中英国的民族英雄,反法西斯的硬汉丘吉尔,战后仍然玩儿老骗子的那一套,妄图继续哄骗英国人民及其欧洲人民,跟美国一起玩儿意识形态斗争的把戏。当英国人民需要休养生息,需要房子住,需要食物裹腹时,丘吉尔却要求英国人民挤在一起,勒紧裤带继续反共反苏反华。


英国人用选票告诉丘吉尔,你老了,你糊涂了,你已经不适应在这个位子上呆着了,你可以休息了,滚蛋吧!


今天的英国,虽然不是二战后的那种烂摊子,但是经济发展不容乐观,英国需要的是新鲜血液和有营养的食物,能帮它从经济的泥潭中走出来的朋友,无疑中国是最好的人选。英国人不愿意跟着美国继续吸食毒品。


基于以上这些诸多的原因,又有丘吉尔的前车之鉴,所以首相特雷莎·梅不得不谨慎做事。


二,中国的压力


伙伴们回想一下不久前,我们的驻英大使刘晓明,在英国新首相特雷莎·梅刚做出暂且搁置“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时,第一时间对英国发出了提醒和警告。


刘晓明89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文说,过去五年中国在英投资超过在德法意投资之和,当前中英关系正处在一个重要历史时刻,希望英国继续对中国保持开放。


他表示,在英国就欣克利角项目作出决定之际,信任与尊重需要得到“珍惜”。


意思就是,英国不批准欣克利角(HinkleyPoint)核电站项目可能会危及中英关系。


9月初,梅前往杭州出席G20峰会时曾表示,自己只是希望对该项目进行仔细权衡,但这不应该被解读为她反对这一项目。她当时即表示,会在9月晚些时候作出决定。


当今世界中美博弈己经白热化了吗?哥一再强调中国喜欢跟君子签协议,做买卖,不会跟魔鬼打交道,搞交易。


英国能给中国的除了地缘优势和政治向好还有什么?


不管是内部政斗还是对外讨好美国,最好别拿中国说事儿,尤其是中英贸易项目。


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贸易政治化的行为。


英国不是中国做大利益蛋糕的必不可少的一颗鸡蛋,更不是什么梧桐树,中国的经贸投资到处受欢迎,当然不会选择在英国这棵歪脖树上吊死。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能够连任,英国经济没有受到欧债危机更多拖累,都是得益于中国的投资和经济帮扶。


苏格兰闹公投,脱欧派和留欧派势均力敌,导致这些乱象的主要原因是英国的民生出问题了,英国的经济出问题了,谁在背后参与了英国的苏格兰公投,谁在背后干扰英国的脱欧公投,英国应该心知肚明。


中国一不干扰英国的内政,二不干涉英国的外交,英国如果连这样的朋友都不当朋友的对待,英国真的是没希望了,英国的国运真得危险了。


驻英大使刘晓明对英国的警告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一时兴起,他的发声代表的是中国政府的态度。


英国需要的是务实地跟中国合作,而不是时不时的亮一下自己的强盗身份。


冷战思维要不得,政治制度不能吃,别总想着拿捏中国,小心被中国捏出去。


三,盟友的压力


成都G20最后一次财长会议,欧洲国家之间的互撕和争夺人民币海外结算中心那一幕,英国不能假装不在乎和视而不见。


国之交,重利也得兼顾义。最起码的信誉得有,最基本的诚信得讲,如果英国像日本前些年那样频繁地换首相,上一个新首相就任性地搁浅中英合作的项目,然后两国不停地交涉,不停地谈判,那中国就啥也别干了,陪着英国耗时间吧!英国换了一个首相和几个官员就敢这么玩?是首相决定英国,还是英国决定首相?


中国之所以一直没有跟英国因为核电项目撕破脸,是在给英考虑的时间,希望她作出正确的选择。英国首相不要以为自己可以任性地拖延下去。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而令中国满意的解释。这可不是黄一个核电合作项目这么简单的事儿。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为什么要放在你伦敦呢?


法国、意大利甚至是德国,这些国家都希望中国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设在他们的国家里,中国为什么要把大把的投资放在你英国呢?


所谓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正在欧洲英国与盟国之间上演。英国与欧洲盟友为争夺中国的投资和人民币海外结算中心,正在互相拆台,就差动手上演全武行了。


中国发展的大蛋糕肯定是要做大的,做蛋糕需要鸡蛋,伙伴们应该看到了,有那么多的国家双手捧着鸡蛋来找中国,请求参与做蛋糕,中国为什么非要等英国这颗鸡蛋呢?中国不会等英国,英国也拖不起,时间长了,中国没耐心了,而英国这个鸡蛋可能也臭了,到时候可能就被中国捏出去,扔掉了。这个压力对英国的新首相特雷莎梅来说,大不大?


四,美国的压力


英国新首相特雷莎·梅一上来就把中英法合作核电项目暂时搁起,除了上面分析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是向美国递投名状。


英国似乎老是恋恋不舍英美组建的西方贵人俱乐部VIP的身份,阴暗心里总希望有伙同美国撕咬中国的那一天。


实际上当年中国身段柔软的时候,英美也没有把中国撕了,今天的中国铁骨铮铮,你英国不怕把牙崩了吗?你英国有什么值得傲娇的?你的投资环境吗?你的经济发展吗?


中国要的是平等友好的伙伴,而不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人,中国看中的是你英国的政治向好而不是你当匪首的靠山。


英国企图弄两份卖身契,把自已抵押给两个死对头中美,一奴侍二主,可不是明智的选择。


政治制度取向和经济战略发展选择本身就不矛盾,英国为什么要把自己置于这种矛盾之中呢?中国只想跟人和和气气的生财,没有逼谁去站队。政治制度的选择在中国看来那根本就不是影响两国发展不可逾越的障碍


可以不站队,但不要想着两头通吃,英国没有这个实力和能力,更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美国为了自身的权益,为了维护其三大霸权,为了盘剥这个世界。绝对会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衡量择友的标准,而且一定会用这个标准绑架盟友去祸害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


对于其他国家与美国一起玩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party,中国一是没兴趣,二是懒得去理这些东西。英国面对中国这样的态度,跟美国一起玩儿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这些东西,当然没有问题。


但事实证明,美国可不是跟这些国家关起门来搞理论研究的,是用这些东西绑架盟友一起去祸害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针对中国。这明显就是逼它国站队。那么对英国来说,这个队站还是不站?这个平衡英国能玩儿的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