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平时抓鱼,战时可抓航母核潜艇,中国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星
2020-06-15 10:12:24



平时抓鱼,战时可抓航母核潜艇,中国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星
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郭超凯)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11日2时31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D星。该星将与海洋一号C星组成中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






海洋一号D星是中国第四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首批海洋业务卫星之一。该星将与2018年成功发射的海洋一号C星进行上、下午组网观测,填补中国海洋水色卫星下午无观测数据的空白。
双星组网观测可使每天观测频次与获取的观测数据提高一倍,上午被太阳耀斑影响的海域下午观测能够避免,上午被云层覆盖的观测海域和未被观测的区域下午有机会得到弥补。此举可大幅提高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观测能力,为全球大洋水色水温业务化监测、中国近海海域与海岛海岸带资源环境调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预警与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服务,并为气象、农业、水利、交通等行业应用提供支持,标志中国跻身国际海洋水色遥感领域前列。 海洋一号D星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CAST2000卫星平台,配置与海洋一号C星性能相同的五个有效载荷,其中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用于探测全球海洋水色要素和海面温度场,空间分辨率1.1千米,幅宽大于2900千米,探测覆盖周期为一天;海岸带成像仪用于获取近岸水体环境、海岸带、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信息,空间分辨率50米,幅宽大于950千米,探测覆盖周期为三天;紫外成像仪用于近岸高浑浊水体大气校正;定标光谱仪用于监测水色水温扫描仪和紫外成像仪在轨辐射精度和稳定性;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用于获取大洋船舶位置信息。



载荷探测的海洋水色要素可用于开展水色环境、水质、大洋渔业、海温、海水、赤潮、绿潮、海岸带以及极地科考业务化监测与科学研究,使海洋卫星数据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监测、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国际与地区合作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深入应用。
此外,海洋一号D卫星将和当前服役中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海洋一号D卫星与海洋一号C卫星成功组网后,将实现双星上、下午组网观测,每天可获取两幅全球海洋水色、植被指数遥感图和四次海面温度产品,大幅提高对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观测能力,使我国在海洋水色遥感领域跻身国际前列,有力推动我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步伐。
海洋一号C星,平时抓鱼,战时可抓航母核潜艇!
有专家认为,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说是民用,用于军用也没有任何问题。就如同突击步枪可以打死人,猎枪也能打死人的道理一样。
具体到卫星的观测性能,就好比民用望远镜也可以当军用望远镜使用一样,而所谓的军用侦查卫星与民用的观测卫星很可能使用的是同一种系统。






比如,早先台湾省军队情报部门就高价购买以色列的民用卫星当做监视大陆的侦查卫星使用,随后随着中国和以色列关系发展,以色列不再出售所谓的“民用卫星”的图片,但是,台湾省军队仍然用谷歌等民用卫星侦察大陆的军事行动。
又比如早期谷歌卫星提供图片的QuickBird 2(快鸟卫星2号),运行轨道为近圆,近地点445km,远地点448km,轨道倾角97.2度,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2014年8月,DigitalGlobe公司发射了第四代高解析度光学卫星WordView-3,其拍摄的影像解析度最高可达惊人的31cm,完全胜过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侦查卫星,而美国最倚重的锁眼侦查卫星的分辨率不过才是20cm!而一颗锁眼侦查卫星的造价当年还高于航母的造价,可见卫星的巨大威力和作用。
那么,中国能不能使用谷歌卫星为自己提供情报呢?答案是绝对不行,战 时美国会停止谷歌卫星的更新,对于我方也就没有实时侦察的作用了。反之,非美国的中国敌对国家可以花钱买谷歌卫星的情报图片及其他敏感内容,美国还可以赚一大笔钱。
具体到中国本次成功发射海洋一号D星,是中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每天上下午可以提供2次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用于获取大洋船舶位置信息的情报,不但可以获取大洋船舶位置信息的情报(包括航母、大型舰船等船舶),还可以通过对全球海洋水色要素和海面温度场、水质、海温、海水、赤潮、绿潮的上下午以及全天的观测发现核潜艇的轨迹,这就很厉害了。
为什么能发现航母和核潜艇?
下图,舰船在海上航行都是有尾流的,不管多大的风浪,舰船的尾流都能够保存2个小时以上。当年的苏联就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尾流自导鱼雷,这种鱼雷只需要寻迹舰船尾流就能击中留下尾流的军舰和船舶。
所以,舰船的尾流暴露了自己的航迹,而海洋一号D星还可以根据海洋水色要素和海面的温度场、水质、海温、海水、赤潮、绿潮分析出海面下的鱼类的活动,当然也可以分析出水下核潜艇的活动轨迹,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核潜艇在水下仍然有迹可循,只不过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分析。
“鱼迹”可寻可循,潜艇和核潜艇的水下航迹也是可寻可循的,因为随着温度场、水质、海温、海水、赤潮、绿潮的变化,规律中找规律,抽丝剥茧也可以剥离出核潜艇的航迹。









能够发现航母和核潜艇,中国首个海洋一号D星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系统必将是我国天基侦察系统的有效补充,让敌对国家的航母和核潜艇无路可逃!
别跟我说不可能,报道中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用于监测水色水温扫描仪和紫外成像仪在轨辐射精度和稳定性;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用于获取大洋船舶位置信息”,说的够清楚了。






最后再补充一句,战时打航母和打核潜艇最大的难点不是导弹行不行,而是如何能发现,过了发现这个关,航母和核潜艇都不难打。
近期,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美国和西方国家被新冠肺炎疫情搞的焦头烂额,经济恢复非常困难,复工复产压力极大。有专家认为美国和西方很可能因此用发动战争转移国内危机和矛盾,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有来犯者,必将让它有来无回。
所以,中国首个海洋一号D星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系统在这个时间节点发射,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句话,猎枪,也是枪!不怕死的,你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