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开造核动力载机大舰,预测第一批造几艘合适?
2020-12-04 09:17:14






从国际大战略上讲,核动力载机大舰一定会建造,而且预测首舰开造的时间不会太晚。虽然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一直说常规动力的电磁弹射载机大舰最好一口气先建造4艘,相当于4艘超级小鹰。这样可以确保今后40年,随时有4到5艘常规动力的载机大舰可用。因为4艘常规动力的弹射大舰加上2艘翘头就有6艘,可以随时确保今后4艘到5艘随时说走就走;接到命令在最多8个小时内就可以升火离港。当年的福莱斯特级和小鹰级都在的时候,超级大国海军航母舰队的战斗编成也是以常规动力型号为绝对主力;而核动力航母一旦停堆,没有60天甚至90天是很难再重新劈波斩浪的。但是航母说到底还是战略威胁为主的武器。今后50年,大国之间开片甚至大国和中小国家之间的开片,远远不如ASBM打击,



来的干脆利落。今后的ASBM 将不再仅仅局限在从陆地到3000公里外制海,而是肯定会直接上舰甚至上半潜船,全球机动打击。因此今后ASBM将代替正规的航母成为快速反舰的有效利器。当然航母本身还是要继续作为形象舰队在全球游弋。就是平时不打仗,用来救救灾、维维和也是超级强国的固有义务。从这几点看,未来携带ASBM的全能舰,常规动力航母和水下的大黑鱼才是真正用来开片的体系。H动力超级大航母更像是超级形象工程,但这个形象工程必须搞,不搞就总被人压一头!而一旦有了这类形象工程,则全球的认知就会有一个彻底的总改观,附带红利甚至可以吃100年不成问题。于是新问题就同时来了。核动力的载机大舰,到底造多少艘合适?尤其是第一批造多少合适?而像现有的超级大国一样,



现在搞成了了所有航母都是全核化,现役11艘,在建3艘,甚至未来还要增加的局面,显然并不是最科学的。现役11艘全核动力航母,日常正常出动只有2艘;极限年份也仅仅3艘;甚至个别半年份一艘都不在航,这本身就成了笑话,是战略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狼山个人的意见是:可以先造4艘常规动力弹射型载机大舰,形成6艘常规动力的可战规模。而在2035年以前,建造不超过4艘的核动力超级载机大舰。而这4艘,也需要分2批建造。2030年以前建成2艘;2030年以后建成后面的2艘。每艘的正常排水量不小于13万吨级。这样不但一艘就可以顶完全版福特级的1.5艘用,而且避免服役时间过于集中,未来也会出现退役时间过于集中的尴尬。现在超级大国的福特级只规划到了第4艘,第5艘到目前完全没有影子。而如果超级大国不彻底解决电磁弹射和拦阻的技术问题,那么既没有财力也没有技术实力把福特级航母建造到原本计划中的第8艘。



因此到2035年,如果新兴海军有4艘13万吨级的核动力超级载机大舰;加上4艘9到10万吨级的常规电弹射大舰,再加2艘翘头;还有大批的全能舰和055,整体实力已经在老迈的尼米兹级战斗群和4艘半成品的福特级之上。目前看来,有唯一H资质的船厂也有超级干船坞,而且当年参加过竞标。而另外一个厂很可能正在申请资质。因此即使13万吨级的超级巨舰,也有同时开工2艘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