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台独政治”挂帅搞烂台湾经济
2016-09-10 14:57:28



蔡英文执政百日,企业界感受最强烈的就是;政治挂帅、公民团体治台,而这一切却是伤害经济最深、最严重的做法。如果蔡政府无法反省改正,不仅政权支持度将下降,台湾经济亦危矣。

    政治挂帅最明显者,一个是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低迷、陆客观光大减、采购团消失。专作陆客团的创世纪旅行社倒闭,是预料中的“第一枪”,各地传出将有超过50家饭店旅馆出售,过去8年扩张,成为创造最多就业机会的观光业将就此反转。未来陆客不论是“减3成或剩3成”,旅游业寒风将持续扩散,从旅行社吹入饭店旅馆业、游览车业、夜市小贩、观光区,甚至旅馆洗被单劳工的身上。

    另一个政治挂帅对经济之害,虽不是那些明显,但仍将影响未来台湾经济,那就是蔡政府的政治清算。新政府520之后就急着通过《不当党产条例》,接着成立清算委员会。推动“转型正义”虽然不能说全无正当性,但态度粗暴、手段毛躁,引起蓝营支持者反弹,两党斗争必然加剧,立法院恐再陷空转,就很难期望有质量俱佳的法案通过,台湾又要原地踏步。

    “公民团体治岛”问题影响更是严重且深远。百日来,从华航罢工、国道收费员抗争、劳工休假争议、大埔案“张药房”原地重建,到废核后供电问题,以及包括六轻等各项环保争议,政府几乎全盘接受公民团体与抗争者的要求。网上流传指责新政府“百日花百亿”,是指为了废核要花90亿向国外租借紧急供电机组,及华航罢工与处理收费员抗争需花费的10亿元。其负面影响不仅于此,后续成本更让人咋舌。

    新政府向公民团体与抗争者妥协,其因在马政府执政时,民进党以打倒马政府为要务,对所有反对马政府的要求与团体无条件支持,一旦自己执政后,就难以摆脱,只能接受其要求,甚至以“政党轮替的意义就是在解决过去政府无法解决的问题”来自我合理化。

    但民进党却未思及,所有公民团体的目标、抗争者的要求,都是狭隘的单一议题,甚至只是“单点”且又毫无妥协余地──例如反核团体就是非全面废核不可、环保团体就是反对任何开发破坏、劳团就是要争取到所有的劳工权益。但社会是多元多面向,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必然有冲突,甚至公民团体的要求也未必是整个社会国家的目标与利益。执政者必须顾及各个不同的利益与理念,寻找出一个对整体社会利益极大化的解决方案。

    而公民团体的要求又偏偏几乎都对企业与经济潜藏负面影响;例如劳工团体要更多的休假、反“一例一休”而要“两例休”,要求再调高基本工资;环保团体对所有开发与投资都反对;供电则是在濒临限电危机下,现成的核电厂仍无法并联发电,只好花90亿去租借紧急供电机组。

    这些成本很可能只是“头期款”,以电力供应为例,为了废核,花费近3千亿的核四要直接废除,其它核电厂亦将除役;新政府要推动的再生能源,依其计划预估要花2兆元;但为了稳定的基载电力供应,又要花数千亿元继续建火力发电厂。而行政院决定了六轻旁许厝分校要迁校,但公民团体则又提出“应该是六轻停产”的要求,未来无论发展如何,企业的经济成本、台湾的社会成本,还要再继续增加。

    新政府的做法看在企业眼里只有更加不安,该有的投资转为观望,因为这个政府不再是一个会为企业排除投资障碍的政府。大部分新增投资、开发行为,都会碰上环保团体、地方民众,甚至特定利益团体程度不等的反对。过去企业只要能遵守现行法令制度,就能得到政府支持排除外力、落实投资;未来则不再如此,企业投资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一旦企业投资缩手,经济必然下滑,就业市场将更紧缩,失业率也会上扬。

    这些情况已在发生,企业开始以实际行动反映忧心。根据经济部投审会的数字,上半年不含大陆的企业对外投资金额大增8成,是同期对外投资的新高;但岛内投资衰退8%,台积电、友达、群创等少数几家大投资的科技业者占岛内投资大半,其它传统产业与中小型企业的投资则呈全面缩手态势。

    如果蔡政府无能、无力、甚至是无心挣脱意识形态与公民团体的绑架,台湾经济恐难有明天;一旦经济持续衰弱,蔡政府的民意支持度与执政正当性都将光环渐失;从来没有一个把经济搞烂的政府,可以继续得到民众的支持。